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6522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固定箱、固定于固定箱的安装后板、充电顶升杆,以及与充电顶升杆配套的、套于充电顶升杆外的电杆滑套,安装在充电顶升杆其顶端的缓冲装置,为压板提供复位力的弹簧支撑装置;缓冲装置固定于压板;电杆滑套固定于固定箱的底面;压板上设立板,动力电机的转轴端连接有使压板能上、下运动的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立板顶部接触;固定箱内设有检测压板上下极限位置的两个位置感应器,充电顶升杆其底端伸出固定箱外。该种充电装置极大的提高AGV小车的充电和运行效率,减少AGV无人小车故障的发生,提高AGV小车的工作环境适应性。
【专利说明】 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无人搬运车的动力充电装置,属于AGV无人搬运车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无人搬运车发展的历史比较长,过去几十年长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成品和半成品物料搬运的运载工具。无人搬运车英文名称(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是指具备有电磁或者光学等自动引导装置的能够沿规定路线行进的,动力采用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具有各种保护功能和应用功能的无人操作设备。无人运载工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大量在汽车等领域的工厂和码头普及。目前的AGV小车主要是使用电脑系统进行控制,小车运行过程中的状态是电脑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导入,对于AGV小车系统作业过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0003]长期以来,AGV无人小车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点是:AGV无人小车由于用途是背负重物前行,主要应用于产品成品或者半成品的搬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AGV无人小车的操作性要求是比较强,无人小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蓄电池等可移动式的电源。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AGV由于需要较大的动力和长时间的负重前行,所以对于AGV电源的续航能力有很强的要求,实际使用过程中2节24V的小车用锂电池一般只能进行工作41小时。按照目前市面上的锂电池的容量,基本上运行时间都在8小时以内,因此电池的充电问题就一下子暴露无遗了。如何快速充电成了 AGV小车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此问题点是AGV无人运载工具小车的通病,各厂商一直致力于此类问题点的解决,研发各种新型的结构和运载系统以克服无人小车实际应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该种充电装置极大的提高AGV小车的充电和运行效率,减少AGV无人小车故障的发生,提高AGV小车的工作环境适应性。
[0005]本实用新型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固定箱、固定于固定箱的安装后板、充电顶升杆,以及与充电顶升杆配套的、套于充电顶升杆外的电杆滑套,安装在充电顶升杆其顶端的缓冲装置,为压板提供复位力的弹簧支撑装置;缓冲装置固定于压板;电杆滑套固定于固定箱的底面;压板上设立板,动力电机的转轴端连接有使压板能上、下运动的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立板顶部接触;固定箱内设有检测压板上下极限位置的两个位置感应器,充电顶升杆其底端伸出固定箱外。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0008]所述缓冲装置由套筒与弹簧构成,弹簧位于套筒内,套筒与压板连接,该弹簧与充电顶升杆连接。[0009]充电顶升杆的数量为两条,分别位于压板两端部。
[0010]偏心机构由转轮与设于转轮周边的轴承构成,轴承与立板顶部接触。
[001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技术效果:
[0012]1、本实用新型结构使用一套电机和偏心轮机构来完成充电装置上下运动,结构简单,电机转动一周,顶升杆上下运动一次,有利于避免使用较为复杂和昂贵的机构,大大的减少了机构的体积和提高了机构的可靠性能。自动充电,极大的提高AGV小车的充电和运行效率,减少AGV无人小车故障的发生,提高AGV小车的工作环境适应性。
[0013]2、本实用新型中,充电顶升杆顶端具有一个充电动作缓冲器(缓冲装置),此结构简单,在充电时,与顶升杆连接的正负极同时接触充电器,在接触瞬间缓冲器吸收大量的冲击力,同时提供足够的充电部位的接触力,由此,相对于传统充电器,包含缓冲器结构的自动充电系统大大延长了自动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4]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难度小,成本低,适合于大批量的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0018]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固定箱1、固定于固定箱I的安装后板2、充电顶升杆3,与充电顶升杆3配套的、套于充电顶升杆3外的电杆滑套4,安装在充电顶升杆3其顶端的缓冲装置5 ;为压板提供复位力的弹簧支撑装置6 ;缓冲装置5固定于压板10 ;电杆滑套4固定于固定箱的底面;压板10上设立板11,动力电机9的转轴端连接有使压板10能上、下运动的偏心机构8,偏心机构8与立板顶底接触;固定箱内设有检测压板上下极限位置的两个位置感应器7,充电顶升杆其底端伸出固定箱I外。
[0019]所述缓冲装置由套筒与弹簧构成,弹簧位于套筒内,套筒与压板连接,该弹簧与充电顶升杆连接。
[0020]充电顶升杆3的数量为两条,分别位于压板两端部。
[0021]偏心机构8由转轮与设于转轮周边的轴承12构成,轴承12与立板11顶部接触。
[0022]其中充电顶升杆3是充电装置和外部充电电极直接接触和连接的零件,充电顶升杆3成对使用,接线时候区分正负极。
[0023]工作原理:弹簧支撑装置6是充电装置顶升杆3的复位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向充电装置提供一个复位力,充电装置复位后,充电顶升杆3默认位置为上极限位,在此位置时候,充电装置和地面充电系统处于断开状态。弹簧支撑装置6是一个复结构,在同一充电装置内设计对称机构,有利于充电装置往复运动的顺畅,平稳。压板及充电顶升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动力由动力电机9和偏心机构8完成。动力电机转动带动偏心机构8转动,偏心机构8上安装有一个轴承,轴承和充电装置的立板接触,每次偏心机构8转动一周,压板上下运动,带动自动充电装置顶升装置上下运动,完成一次充电所需的接触和分开动作。顶升装置的上限位和下限位使用感应器完成,每次顶升装置上升或者下降到最大极限位置之后,随着顶升装置上下运动的感应片到达位置感应器7的感应区域,位置感应器7动作闭合电路,逻辑上默认顶升装置到达所设定的位置。充电顶升杆3末端具有一个弹簧套筒结构的缓冲装置5,此结构简单,充电时候充电顶升杆3正负极同时接触充电器,接触瞬间缓冲装置5吸收大量的冲击力,同时提供足够充电部位的接触力。缓冲装置5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充电装置和地面充电系统接触时候的硬性接触,有利于减少接触时候的噪音和延长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定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之后,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代,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按照权利要求书的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箱、固定于固定箱的安装后板、充电顶升杆,以及与充电顶升杆配套的、套于充电顶升杆外的电杆滑套,安装在充电顶升杆其顶端的缓冲装置,为压板提供复位力的弹簧支撑装置;缓冲装置固定于压板;电杆滑套固定于固定箱的底面;压板上设立板,动力电机的转轴端连接有使压板能上、下运动的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立板顶部接触;固定箱内设有检测压板上下极限位置的两个位置感应器,充电顶升杆其底端伸出固定箱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冲装置由套筒与弹簧构成,弹簧位于套筒内,套筒与压板连接,该弹簧与充电顶升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充电顶升杆的数量为两条,分别位于压板两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搬运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偏心机构由转轮与设于转轮周边的轴承构成,轴承与立板顶部接触。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481858SQ20132050424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黄健 申请人:广东益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