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楔形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546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楔形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滑扣相连并形成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楔形孔;楔块,楔块能置于所述楔形孔中,楔块的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楔块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导线槽,楔块接近壳体的外表面与平行于其接近的壳体的内斜面,楔块接近导线槽的内表面平行于楔块与导线槽的接触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楔块接近壳体的外表面与其接近的该壳体内表面相匹配吻合,使得敲打楔块所产生的握力均匀,即在楔块与壳体之间以及楔块与导线之间等的接触面上受力均匀,进而使得线夹与导线之间无论在紧固度还是在握力的受力均匀上均能达到标准要求,提高线夹的有效性。
【专利说明】一种楔形耐张线夹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楔形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力架空线路上采用玛铁(锻铸铁)浇铸支撑的NLD型耐张线夹,如图1中所示,这种类型的耐张线夹具有抗拉强度好、造价便宜、安装施工无需专门工具等特点。
[0003]但这种NLD型耐张线夹需要多组U型螺栓对导线进行固定,每组螺栓对线夹的紧固由人工操作进行,其螺栓的紧固度不易控制,进而使得线夹对其内固定的导线引起螺栓位置的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平均,由此,导致线夹对导线的握力无法达到标准要求,使得线夹的有效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楔形耐张线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NLD型耐张线夹引起多组螺栓的紧固度不易控制,导致线夹对导线的握力无法达到标准要求,使得线夹的有效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滑扣相连并形成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楔形孔;
[0007]楔块,所述楔块能置于所述楔形孔中,所述楔块的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楔块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导线槽,所述楔块接近壳体的外表面与平行于其接近的所述壳体的内斜面,所述楔块接近所述导线槽的内表面平行于所述楔块与所述导线槽的接触面。
[0008]上述线夹,优选的,其中:
[0009]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0010]U型壳体,所述U型壳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纵截面为矩形;
[0011]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壳体两侧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各自所在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0012]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0013]直线型壳体;
[0014]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型壳体两侧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各自所在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0015]其中,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滑轨相对应。
[0016]上述线夹,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各自的前端分别设置有止行块,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各自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口。
[0017]上述线夹,优选的,所述楔块包括第一楔块及与所述第一楔块相独立且对称的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接近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平行于其接近的所述壳体的内斜面,所述第一楔块接近所述第二楔块的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楔块与所述第二楔块的对称面,所述第一楔块与所述第二楔块之间形成所述导线槽。
[0018]上述线夹,优选的,还包括:
[0019]设置于所述楔块上的同步限位结构。
[0020]上述线夹,优选的,所述同步限位结构包括:
[0021]设置于所述第一楔块尾端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一限位槽;
[0022]设置于所述第二楔块尾端的第二定位销和第二限位槽;
[0023]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应,所述第二定位销和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应。
[0024]上述线夹,优选的,还包括:
[0025]引线柄,所述引线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楔块的尾端相连接,所述引线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线板,所述引线柄与所述引线板形成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所述导线槽相通。
[0026]上述线夹,优选的,还包括:
[0027]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孔,所述引线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分别与一个压板孔相对应,所述压板孔通过第三螺栓与所述引线孔相连接。
[0028]上述线夹,优选的,还包括:
[0029]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第一挂耳销和第二挂耳销;
[0030]挂耳板,所述挂耳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挂耳销和所述第二挂耳销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
[0031]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通过在滑扣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设置楔块,在将导线插入到导线槽内后通过轻轻敲打楔块即可逐步增加线夹对导线的握力,紧实导线与线夹的之间的连接。在本申请中楔块接近壳体的外表面与其接近的该壳体内表面相匹配吻合,由此,使得敲打楔块所产生的握力均匀,即在楔块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以及楔块与导线之间的接触面上受力均匀,进而,使得线夹与导线之间无论在紧固度还是在握力的受力均匀上均能达到标准要求,提高线夹的有效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现有技术中耐张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二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部分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
[003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部分结构的另一纵截面示意图;[0039]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纵截面示意图;
[0042]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另一纵截面示意图;
[0043]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又一纵截面示意图;
[0044]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6]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8]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9]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52]参考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线夹可以包括:
[0053]壳体I,所述壳体I包括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2滑扣相连,并形成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楔形孔4。
[0054]其中,所述楔形孔4前端5的纵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楔形孔4尾端6的纵截面面积,如图3中所示。
[0055]其中,所述壳体I的外形可以理解为头细尾粗的筒状结构,所述壳体I内形成的楔形孔2即为纵截面为矩形且前端细尾端粗的孔状。所述壳体I可以由铝材制作而成,其壁的厚度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及国际标准要求决定。
[0056]所述线夹还可以包括:
[0057]楔块7,所述楔块7能够置于所述楔形孔4内,所述楔块7的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楔块7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导线槽8,所述楔块7接近所述壳体I的外表面9平行于其接近的所述壳体I的内斜面10,所述楔块7接近所述导线槽8的内表面11平行于所述导线槽8与所述楔块7接近的邻近面12。
[0058]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导线紧线时,首先将导线的尾端自楔形孔4的前端至尾端(小口至大口)的方向穿进壳体1,导线尾端即穿出楔形孔4的长度可以按照过渡线长度要求进行留置(如果不是过渡线,导线尾端留30厘米左右)并用细铁丝扎牢,防止散股。之后,将楔块7沿导线传入的反方向插入壳体I的楔形孔内抱紧导线,并在楔块7的尾端轻轻敲打,使得楔块7与所述壳体I之间抱牢导线,导线与楔块之间、楔块与壳体之间以及导线与楔块有具有初始摩擦力。其次,在预紧线时,楔块7与导线同步沿由楔形孔尾端前端的方向向前滑动,可以选择使楔块7向前滑动2?3里面,使得线夹与导线握紧,最后,在导线过紧且其紧固度达到标准要求时,即可将导线送回,使架空线的垂度达到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在紧线端划印,用以在重新紧线时作为参考标准。
[0059]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中的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可以滑动分开,便于在导线的尾端较长无法切断时,通过将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打开,再将导线中目标段置入该楔形孔4中,再将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滑扣相连接。
[0060]此时,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导线紧线时,拆除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滑扣,将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分开,将导线置入楔形孔4内,再将壳体I的第二壳体3和第一壳体2重新组合固定。之后,将楔块7插入壳体I的楔形孔4内抱住导线,在楔块7的尾端轻轻敲打,使得楔块7抱住导线,重新紧线。如果本次紧线之前,该线夹及导线已经被紧线操作过,此时,壳体中楔块与导线较之其之间的划印区要向前同步滑动2?3厘米,由此,使得线夹完全握紧导线。
[0061]其中,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装置设备的固有特性,导线和线夹之间会出现一定的变形,而在重新紧线时楔块与导线需要再次同步向前滑动2?3厘米,才会使得重新固定的导线被线夹握紧,因此,在前文中提到的划印时,需要在紧线端的另一端放出2?3厘米。
[0062]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紧线时,是通过过紧使线使得线夹紧握导线,而该导线的过紧拉力可以为该导线计算拉断力的70%左右,不可超过80%。而拉力点要在线夹中楔形孔2前端的某处连接金具上。
[0063]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一,通过在滑扣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设置楔块,在将导线插入到导线槽内后通过轻轻敲打楔块即可逐步增加线夹对导线的握力,紧实导线与线夹的之间的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楔块接近壳体的外表面与其接近的该壳体内表面相匹配吻合,由此,使得敲打楔块所产生的握力均匀,即在楔块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楔块与导线之间的接触面又或者导线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上受力均匀,进而,使得线夹与导线之间无论在紧固度还是在握力的受力均匀上均能达到标准要求,提闻线夹的有效性。
[0064]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线夹柱体可以以铝材制作,由此避免了电磁效应产生的涡流损耗,有效降低了导线的传输线损。
[0065]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导线与线夹的壳体之间以楔块隔开,避免对导线的摩擦损耗。
[0066]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壳体分设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导线尾端无法剪断从而穿入壳体时,可以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将导线置入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之后,再将壳体整体组合,提高线夹的实用性。同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分开加工,方便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0067]参考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二中所述壳体I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I中的所述第二壳体3可以包括:
[0068]U型壳体13,所述U型壳体13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纵截面为矩形,如图5中所述第二壳体3的纵截面的示意图所示;
[0069]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壳体13两侧的第一滑轨14和第二滑轨15,所述第一滑轨14和所述第二滑轨15各自所在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0070]此时,所述第一壳体2可以包括:[0071]直线型壳体16,如图5中所述第一壳体2的纵截面示意图所示;
[0072]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型壳体16两侧的第一滑槽17和第二滑槽18,所述第一滑槽17和所述第二滑槽各自所在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0073]其中,所述第一滑槽17与所述第一滑轨14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18与所述第二滑轨15相对应,如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滑轨14与所述第二滑轨15可以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17和所述第二滑槽18中滑动,以导到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滑扣相连的目的。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滑扣连接之后,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形成楔形孔4,如图6中所示。
[0074]另外,为了能够使得滑扣连接的第一壳体2和和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能够固定并在紧线时同步移动,参考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滑轨14和所述第二滑轨15各自的前端分别设置有止行块19,如图7a中所示的第二壳体3的俯视图及如图7b中所示的所述第二壳体3的平视图,所述第一滑槽17和所述第二滑槽18各自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口 20,如图7c中所示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0075]其中,在应用于导线紧线时,将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进行滑扣相连固定,此时,将第一壳体2的第一滑槽17和第二滑槽18以其各自的限位口 20为开端,分别对准第二壳体3的第一滑轨14和第二滑轨15进行互动,直到所述限位口 20滑动至与其各自对应的止行块19相对应的位置停止,所述限位口 20与所述止行块19相互嵌入并扣紧,实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连接及固定。
[0076]参考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楔块7包括第一楔块21及与所述第一楔块21相独立且对称的第二楔块22,所述第一楔块21接近所述壳体I的第一表面23平行于其接近的所述壳体I的内斜面24,所述第一楔块21接近所述第二楔块22的第二表面25平行于所述第一楔块21与所述第二楔块的对称面26,所述第一楔块21与所述第二楔块22之间形成所述导线槽8。
[007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楔块21与所述第二楔块22为独立且对称结构,因此,由上述第一楔块21的表面性质可知,所述第二楔块22接近所述壳体I的第一表面27平行于其接近的所述壳体I的内斜面28,所述第二楔块22接近于所述第一楔块21的第二表面29平行于所述对称面26,如图8中所示。
[0078]其中,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可以分别为纵截面为矩形的结构,如图9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的纵截面的示意图所示。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也可以分别为规则的半弓形的结构,如图10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的纵截面的示意图所示。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可以分别为外表面的纵截面为半弓形、内表面的纵截面为弧形的结构,如图11中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的纵截面的示意图所示。
[0079]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导线紧线时,首先将导线的尾端自楔形孔4的前端至尾端(小口至大口)的方向穿进壳体1,导线尾端即穿出楔形孔4的长度可以按照过渡线长度要求进行留置(如果不是过渡线,导线尾端留30厘米左右)并用细铁丝扎牢,防止散股。之后,将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沿导线传入的反方向插入壳体I的楔形孔内抱紧导线,并在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的尾端轻轻敲打,使得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抱牢导线,导线与楔块之间以及楔块与壳体之间有具有初始摩擦力。其次,在预紧线时,第一楔块21、第二楔块22与导线同步沿由楔形孔尾端前端的方向向前滑动,可以选择使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向前滑动2?3里面,使得线夹与导线握紧,最后,在导线过紧且其紧固度达到标准要求时,即可将导线送回,使架空线的垂度达到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在紧线端划印,用以在重新紧线时作为参考标准。
[0080]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中的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可以滑动分开,便于在导线的尾端较长无法切断时,通过将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打开,再将导线中目标段置入该楔形孔4中,再将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滑扣相连接。
[0081]此时,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导线紧线时,拆除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滑扣,将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分开,将导线置入楔形孔4内,再将壳体I的第二壳体3和第一壳体2重新组合固定。之后,将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插入壳体I的楔形孔4内抱住导线,在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的尾端轻轻敲打,使得第一楔块21和第二楔块22抱住导线,重新紧线。如果本次紧线之前,该线夹及导线已经被紧线操作过,此时,壳体中楔块与导线较之其之间的划印区要向前同步滑动2?3厘米,由此,使得线夹完全握紧导线。
[0082]其中,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装置设备的固有特性,导线和线夹之间会出现一定的变形,而在重新紧线时楔块与导线需要再次同步向前滑动2?3厘米,才会使得重新固定的导线被线夹握紧,因此,在前文中提到的划印时,需要在紧线端的另一端放出2?3厘米。
[0083]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得所述楔块7中的第一楔块21和第一楔块22能够同步进出该线夹的壳体1,为此,可以通过在所述楔块7上设置同步限位结构,参考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线夹还可以包括:
[0084]设置于所述楔块7上的同步限位结构30。
[0085]由此,如图13中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所述同步限位结构3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同步限位结构30可以包括:
[0086]设置于所述第一楔块21的尾端的第一定位销31和第一限位槽32 ;
[0087]设置于所述第二楔块22的尾端的第二定位销33和第二限位槽34 ;
[0088]其中,如图13a中,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俯视图,如图13b中,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仰视图,所述第一定位销3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34相对应,所述第二定位销33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2相对应,由此,通过第一定位稍3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34嵌入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销33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2嵌入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同步固定,在进行导线紧线时,所述第一楔块21和所述第二楔块22同步移动夹紧穿设于导线槽8内的导线。
[0089]参考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线夹还可以包括:
[0090]引线柄35,所述引线柄35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楔块22的尾端相连接,如图14中所示,所述引线柄35两侧分别设置有引线板36,所述引线柄35与所述引线板36形成引线槽37,所述引线槽37与所述导线槽8相通。
[0091]其中,该引线柄35及其引线板36所形成的引线槽37可以理解为与所述导线槽8同样性质的导线穿行空间,在应用于导线紧线时,导线穿出所述导线槽8后沿所述引线槽37设置,如图14中所不。
[0092]而在导线被紧固在线夹内之后,可以通过设置固定板的方式将壳体I尾端即引线柄35处的导线部分紧线固定,由此,参考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所述线夹还可以包括:
[0093]压板38,如图15中所示,所述压板3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孔39,所述引线柄3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引线孔40,所述引线孔40分别于一个压板孔39相对应,所述压板孔39通过螺栓41与所述引线孔40相连接,如图16a中所述压板38的结构示意图及如图16b中所述引线柄35的结构示意图所示。
[0094]参考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线夹还可以包括:
[009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两侧的第一挂耳销42和第二挂耳销43 ;
[0096]挂耳板44,所述挂耳板44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挂耳销42和所述第二挂耳销43与所述第二壳体3相连接,如图17所示的所述线夹的俯视图。
[0097]其中,所述第一挂耳销42和所述第二挂耳销43分别在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尾端的中部位置,如图18中,为所述线夹的正视图。
[0098]其中,所述挂耳板44为弯曲型结构,能够与电力系统中线夹应用场景中的基架连接固定。
[009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00]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 另外的相同要素。
[0101]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楔形耐张线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滑扣相连并形成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楔形孔; 楔块,所述楔块能置于所述楔形孔中,所述楔块的纵截面为矩形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楔块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导线槽,所述楔块接近壳体的外表面与平行于其接近的所述壳体的内斜面,所述楔块接近所述导线槽的内表面平行于所述楔块与所述导线槽的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U型壳体,所述U型壳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纵截面为矩形; 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壳体两侧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各自所在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直线型壳体; 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型壳体两侧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各自所在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滑轨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各自的前端分别设置有止行块,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各自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包括第一楔块及与所述第一楔块相独立且对称的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接近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平行于其接近的所述壳体的内斜面,所述第一楔块接近所述第二楔块的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楔块与所述第二楔块的对称面,所述第一楔块与所述第二楔块之间形成所述导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楔块上的同步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限位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楔块尾端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一限位槽; 设置于所述第二楔块尾端的第二定位销和第二限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应,所述第二定位销和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线柄,所述引线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楔块的尾端相连接,所述引线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线板,所述引线柄与所述引线板形成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所述导线槽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孔,所述引线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分别与一个压板孔相对应,所述压板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引线孔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4、6或8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第一挂耳销和第二挂耳销; 挂耳板,所述挂耳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挂耳销和所述第二挂耳销与所述第二壳体 相连接。
【文档编号】H02G7/02GK203674665SQ201320509769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庄建勇, 邢云民, 邬军波, 张明达, 毛以平, 方旭东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浙江奉化市供电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