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扇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700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吊扇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吊扇马达,用以简化现有吊扇马达的组装程序,该吊扇马达包含:一个轴心,具有一个第一肩部及一个第二肩部,该轴心外部设置一个定子;一个轴承套,该轴承套中容设一个第一轴承及一个第二轴承以供支撑该轴心,该轴承套具有一个环唇,该环唇及该第一肩部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一个固定件,该固定件及该第二肩部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及一个转子,结合于该轴承套。
【专利说明】吊扇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吊扇马达,尤其是一种能够借助一轴承套容设定位数个轴承的吊扇马达。
【背景技术】
[0002]请参照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吊扇马达9,该吊扇马达9包含一定子91及一转子92。该定子91具有一铁芯911,该铁芯911缠绕设有线圈912,且该铁芯911的中心设有一轴心913 ;该转子92设一上壳921、一下壳922及一中圈923,该中圈923连接于该上壳921与该下壳922之间,且该上、下壳921、922内设有轴承924以供该轴心913穿设,使该定子91能够被固定于该上、下壳921、922之间。所述吊扇马达9的一实施例已揭露于中国台湾公告第1326959号《吊扇用直流无刷马达定、转子改良》专利案中。
[0003]上述吊扇马达9转子92直接经由该轴承924结合该定子91的轴心913,因此,为了确保该转子92环绕该定子91旋转,该定子91的轴心913必须与该轴承924形成紧配合,以避免该轴承924的内环相对该轴心913转动。该轴承924必须通过迫紧方式加工组装于该轴心913,方能与该轴心913形成紧配合,换言之,安装该轴承924时需要耗费额外的人力或机具来操作轴承迫紧工具,使得该吊扇马达9的组装程序繁杂而耗时,且该吊扇马达9的体积通常较为庞大,容易产生加工组装困难的问题,进而增加该吊扇马达9的生产成本。
[0004]再者,由于该轴心913与该轴承924形成紧配合,因此该转子92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容易直接经由该轴承924传递至该轴心913,进而间接影响该定子91中的电子元件或其它连接该轴心913的元件,容易导致所述元件的故障率飙升,从而对该吊扇马达9的使用寿命造成负面影响。
[0005]综上所述,现有吊扇马达9存在组装程序繁杂与使用寿命较短等缺点,亟需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良的吊扇马达,以改善现有吊扇马达的市场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扇马达,利用一轴心结合一轴承组,该轴承组包含一轴承套,该轴承套中容设一第一轴承及一第二轴承,且该轴承套具有一环唇,该环唇与该轴心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该轴承套另结合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则与该第二肩部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使得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在加工组装过程中可以与该轴心形成非紧配合的结合方式,具有简化组装程序的功效。
[0007]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扇马达,借助于该第二轴承与该第二肩部之间或该第一轴承与该第一肩部之间设置一弹性件,以吸收一转子枢转时所产生的震动,进而避免该转子的震动经由该轴心间接影响一定子或其它连接该轴心的元件,具有延长吊扇马达的使用寿命的功效。
[0008]为达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包含有:
[0009]一种吊扇马达,包含:一个轴心,具有一个第一肩部及一个第二肩部,该轴心外部设置一个定子;一个轴承套,该轴承套中容设一个第一轴承及一个第二轴承以供支撑该轴心,该轴承套具有一个环唇,该环唇及该第一肩部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一个固定件,该固定件及该第二肩部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及一个转子,结合于该轴承套。
[0010]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分别具有一个外环及一个内环,该轴承套结合于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的外环的外周,该轴心穿设于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的内环当中。
[0011]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轴承套具有一个环墙,环墙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当中,且该环墙具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个第一开口及一个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分别形成于该环墙的二端,该环唇设置于该环墙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一端,并且由该环墙朝向该轴心径向延伸,用以定位该第
一轴承。
[0012]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该轴承套设有一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形成于该环墙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一端,该固定件结合于该定位槽中。
[0013]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固定件定位于该第二轴承的外环,以将该第二轴承夹持定位于该固定件与该第二肩部之间。
[0014]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该固定件结合于该环墙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一端,并且定位该第二轴承的外环,以将该第二轴承夹持定位于该固定件与该第二肩部之间。
[0015]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环唇定位于该第一轴承的外环,以将该第一轴承夹持定位于该环唇与该第一肩部之间。
[0016]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环唇与该第一轴承的外环间另设有一个缓冲件,该缓冲件分别抵接该环唇及该第一轴承。
[0017]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定子结合固定于该轴心,该转子结合于该轴承套的环墙的外周面。
[0018]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第二轴承与该第二肩部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该第二轴承的内环及该第二肩部。
[0019]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第一轴承与该第一肩部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该第一轴承的内环及该第一肩部。
[0020]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弹性件为弹簧。
[0021]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轴心具有一个扩径部,该第一肩部及该第二肩部分别形成于该扩径部的二端,且该第一肩部及该第二肩部分别朝向该轴心的二端。
[0022]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其中,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的内环分别与该轴心形成非紧配合的结合方式。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借助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吊扇马达确可达到有简化组装程序及延长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一种现有吊扇马达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轴心及轴承组的立体分解图。[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轴心及轴承组的立体分解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33]【符号说明】
[0034]〔本实用新型〕
[0035]1轴心11第一肩部12第二肩部
[0036]13扩径部2轴承组21轴承套
[0037]211 环墙211a 第一开口211b 第二开口
[0038]212环唇213定位槽22第一轴承
[0039]221外环222内环23第二轴承
[0040]231外环232内环24固定件
[0041]24’固定件25弹性件26缓冲件
[0042]3定子31铁芯32连接座
[0043]321凸缘4转子41永久磁铁组
[0044]5基座R容置空间
[0045]〔现有技术〕
[0046]9吊扇马达91定子911铁芯
[0047]912线圈913轴心92转子
[0048]921上壳922下壳923中圈
[0049]924 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51]请参照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吊扇马达为一外转子马达,只是,该吊扇马达也可为一内转子马达,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该第一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包含相互结合的一轴心I及一轴承组2,该轴心I具有一第一肩部11及一第二肩部12,该第一肩部11及该第二肩部12分别朝向该轴心I的二端,且该轴心I较佳具有一扩径部13,该第一肩部11及该第二肩部12可以分别形成于该扩径部13的二端。其中,该扩径部13可以一体成形于该轴心1,或者为分离构件套设于该轴心I外周,以结合于该轴心I并且形成该第一肩部11及该第二肩部12。
[0052]请一并参照图3所示,该轴承组2包含一轴承套21,该轴承套21中容设一第一轴承22及一第二轴承23,分别供支撑该轴心1,且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分别定位于该轴心I的第一肩部11及第二肩部12。该轴承套21具有一环墙211,该环墙211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R,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容设于该容置空间R当中,由该环墙211的内周面分别抵接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且该环墙211具有连通该容置空间R的一第一开口 211a及一第二开口 211b,该第一开口 211a及该第二开口 211b分别形成于该环墙211的二端,使得该轴心I可以分别经由该第一开口 211a、该第一轴承22、该第二轴承23及该第二开口 211b贯穿该容置空间R。
[0053]该轴承套21设有一环唇212,该环唇212设置于该环墙211邻近该第一开口 211a的一端,并且由该环墙211朝向该轴心I径向延伸,用以定位该第一轴承22 ;该轴承组2可以设有一固定件24,该轴承套21另设有一定位槽213,该定位槽213形成于该环墙211邻近该第二开口 211b的一端,该固定件24结合于该定位槽213中,该固定件24可以为扣持片或C型环等现有固定元件,用以定位该第二轴承23。
[0054]详言之,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分别具有一外环221、231及一内环222、232,该轴承套21的环墙211结合于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21、231的外周,该轴心I穿设于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22、232当中,且由该第一肩部11及该第二肩部12分别定位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22、232。该环唇212定位于该第一轴承22的外环221,以将该第一轴承22夹持定位于该环唇212与该第一肩部11之间;该固定件24定位于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31,以将该第二轴承23夹持定位于该固定件24与该第二肩部12之间。换言之,该第一肩部11及该环唇212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22,该第二肩部12及该固定件24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23。
[0055]请续参照图2及4所示,该第一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另包含一定子3及一转子4,该定子3设置于该轴心I外部,该转子4可以结合于该轴承套21。其中,该转子4可以结合有吊扇叶片(图未绘示),使得该第一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形成一吊扇。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定子3结合固定于该轴心1,该转子4则结合于该轴承套21的环墙211的外周面。该定子3具有一铁芯31,该转子4具有一永久磁铁组41,该永久磁铁组41朝向该铁芯31设置,且该永久磁铁组41与该铁芯31之间具有一间隙。藉此,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21、231将连同该轴承套21及该转子4 一并转动,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22、232将与该定子3及该轴心I共同保持于固定位置。由于该定子3及转子4属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均能轻易理解实施的现有技术,关于其细部结构及运作原理恕不再行赘述。
[0056]该定子3的铁芯31可另经由一连接座32与一基座5相结合。本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实际使用时,将该轴心I固定于天花板等预定位置,其中,该基座5可以设置于水平高度较低的一下方位置;相对地,该转子4设置于水平高度较高的一上方位置,使得该基座5能够与该轴心I所固定的天花板等预定位置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该吊扇马达内部的热能积聚于该基座5与天花板等预定位置之间而不易逸散。
[0057]借助上述结构,该第一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加工组装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该轴承组2的第一轴承22及第二轴承23分别由该轴心I的二端套设于该轴心1,使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22、232分别定位于该第一肩部11及该第二肩部12 ;接着,将该轴承套21结合于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21、231的外周,使该环唇212定位于该第一轴承22的外环221 ;并且,将该固定件24结合该轴承套21,使该固定件24定位于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31,即可完成该轴承组2与该轴心I的组装程序。据此,借助该环唇212及该第一肩部11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22,以及该第二肩部12及该固定件24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23,能够有效定位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因此,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22、232在加工组装过程中可以与该轴心I形成非紧配合的结合方式,有效简化该吊扇马达的组装程序。
[0058]请参照图5及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吊扇马达,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该轴承组2另设置一弹性件25,该弹性件25可以为圈状弹簧或其它具弹性的现有缓冲结构,较佳设置于该第二轴承23与该第二肩部12之间,且该弹性件25的二端分别抵接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32及该第二肩部12。借此,该弹性件25能够提供缓冲功能,有效吸收该转子4枢转时所产生的震动,确保所述震动不会经由该轴承组2传递至该轴心1,进而避免该转子4的震动经由该轴心I间接影响该定子3或其它连接该轴心I的元件(例如:电路板)。惟,该弹性件25也可设置于该第一轴承22与该第一肩部11之间,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
[0059]此外,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固定件24结合于该定位槽213,由于该固定件24必须支撑该第二轴承23,因此当该吊扇马达的整体体积较大时,该固定件24的结合强度略嫌不足,可能有自该定位槽213中滑脱的疑虑。据此,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固定件24可以为挡板或固定块等现有固定元件,该固定件24直接结合于该环墙211邻近该第二开口 211b的一端,用以定位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31。其中,该固定件24可以经由锁固、螺合或榫接等各式现有固定方式以结合于该环墙211。借此,相较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固定件24结合于该定位槽213中,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固定件24直接结合于该环墙211,具有较佳的结合强度,能够确实支撑该第二轴承23。另一方面,该定子3的铁芯31与该连接座32相结合时,该连接座32可以设有一凸缘321以供抵接支撑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32,能够有效分担该固定件24所承受的压力,进一步确保该第二轴承23被夹持定位于该固定件24及该第二肩部12之间。
[0060]请参照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吊扇马达,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该轴承组2包含二固定件24、24’,其中一固定件24结合于该轴承套21的定位槽213中,以供定位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31 ;另一固定件24’直接结合于该环墙211邻近该第二开口 211b的一端,以直接或间接定位该第二轴承23的外环231,借助同时设置该固定件24、24’,能够有效提升对该第二轴承23的支撑强度,并且避免该固定件24自该定位槽213中滑脱。
[0061]请参照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吊扇马达,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实际使用时,该基座5可以设置于水平高度较高的一上方位置;相对地,该转子4设置于一水平高度较低的下方位置。据此,相较前述实施例,该转子4能够与该轴心I所固定的天花板等预定位置保持一定距离,确保安装于该转子4的吊扇叶片具有足够的导流空间供导引气流,使得本实施例的吊扇马达具有较佳的驱风效率。
[0062]其中,该轴承套21的环唇212与该第一轴承22的外环221间较佳另设有一缓冲件26,该缓冲件26可以为板片弹簧或其它具弹性的现有缓冲结构,该缓冲件26分别抵接该环唇212及该第一轴承22。借此,该缓冲件26能够补偿该轴承套21与该第一轴承22之间因制程公差所可能产生的间隙,并且对该第一轴承22提供一预压力,有效避免该第一轴承22相对该轴承套21枢转。
[0063]请参照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吊扇马达,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该第五实施例的吊扇马达为内转子马达,该转子4的永久磁铁组41可以结合于该轴承套21,该定子3则保持结合固定于该轴心1,且该永久磁铁组41同样朝向该铁芯31设置。借此,该永久磁铁组41将连同该轴承套21与该第一及第二轴承22、23的外环221、231 —并转动,该第一及第二轴承22、23的内环222、232将与该定子3及该轴心I共同保持于固定位置,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外转子马达类似。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马达可以为外转子马达或内转子马达。
[0064]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吊扇马达的主要特点在于:
[0065]以一轴心I结合一轴承组2,该轴心I具有一第一肩部11及一第二肩部12,该轴承组2包含一轴承套21,该轴承套21中容设一第一轴承22及一第二轴承23,该轴心I分别受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所支撑,该轴承套21具有一环唇212,该环唇212与该第一肩部11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22,该轴承组2另结合一固定件24,该固定件24与该第二肩部12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23。除此之外,该轴心I外部可以设置一定子3,该轴承套21外周可以结合一转子4,该定子3及该转子4经由该轴承组2以相互结合。
[0066]因此,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的内环222、232在加工组装过程中可以与该轴心I形成非紧配合的结合方式,通过该环唇212及该第一肩部11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22,以及该第二肩部12及该固定件24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23,能够有效定位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
[0067]由此可知,相较前述现有吊扇马达9的定子91及转子92直接经由该轴承924相互结合,导致该轴心913必须与该轴承924形成紧配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吊扇马达的定子3及转子4经由该轴承组2以相互结合,使得该第一轴承22及该第二轴承23在加工组装过程中可以与该轴心I形成非紧配合的结合方式,毋须耗费额外的人力或机具来操作轴承迫紧工具,确实具有简化组装程序的功效。
[0068]再者,该第二轴承23与该第二肩部12之间可以设有一弹性件25,且该弹性件25也可设置于该第一轴承22与该第一肩部11之间。通过设置该弹性件25,能够吸收该转子4枢转时所产生的震动,进而避免该转子4的震动经由该轴心I间接影响该定子3或其它连接该轴心I的元件,有效降低所述元件的故障率,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吊扇马达确实具有延长吊扇马达的使用寿命的功效。
[00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吊扇马达确可达到有简化组装程序及延长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
[0070]只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轴心,具有一个第一肩部及一个第二肩部,该轴心外部设置一个定子; 一个轴承套,该轴承套中容设一个第一轴承及一个第二轴承以供支撑该轴心,该轴承套具有一个环唇,该环唇及该第一肩部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一轴承; 一个固定件,该固定件及该第二肩部共同夹持定位该第二轴承 '及 一个转子,结合于该轴承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分别具有一个外环及一个内环,该轴承套结合于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的外环的外周,该轴心穿设于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的内环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套具有一个环墙,环墙内部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当中,且该环墙具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个第一开口及一个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分别形成于该环墙的二端,该环唇设置于该环墙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一端,并且由该环墙朝向该轴心径向延伸,用以定位该第一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套设有一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形成于该环墙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一端,该固定件结合于该定位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定位于该第二轴承的外环,以将该第二轴承夹持定位于该固定件与该第二肩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结合于该环墙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一端,并且定位该第二轴承的外环,以将该第二轴承夹持定位于该固定件与该第二肩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环唇定位于该第一轴承的外环,以将该第一轴承夹持定位于该环唇与该第一肩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环唇与该第一轴承的外环间另设有一个缓冲件,该缓冲件分别抵接该环唇及该第一轴承。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定子结合固定于该轴心,该转子结合于该轴承套的环墙的外周面。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承与该第二肩部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该第二轴承的内环及该第二肩部。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承与该第一肩部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二端分别抵接该第一轴承的内环及该第一肩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弹簧。
13.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1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轴心具有一个扩径部,该第一肩部及该第二肩部分别形成于该扩径部的二端,且该第一肩部及该第二肩部分别朝向该轴心的二端。
14.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1所述的吊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的内环分别与该轴心形成非紧配合的结合方式。
【文档编号】H02K5/16GK203707948SQ20132089556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尹佐国, 单多年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