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测井仪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154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随钻测井仪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随钻测井仪电源。该随钻测井仪电源包括:数字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电源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数字电路供电;模拟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的模拟电路供电;高压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的高压发射电路供电;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所述数字电源、模拟电源和高压电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专利说明】随钻测井仪电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随钻测井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钻测井仪电源。

【背景技术】
[0002] 随钻测井仪在钻井同时测量地层物理参数,可减少测井时间,更能真实的反应原 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同时可以预测地层信息,降低不确定性,有利于及时有效的决策处理, 减少钻井风险。目前,该技术已成为高效开发复杂油气藏的重要手段。随钻测井仪不能像 电缆测井仪那样通过电缆供电,只能通过电池短节供电。
[0003] 目前国内随钻测井仪仍然采用高温锂电池供电,额定电流十分有限,为了保证随 钻测井仪的工作时间需要将多节电池串联起来组成电池短节供电,然而由于钻铤空间的限 制,电池短节的供电量是有限的,需要通过设计出节能的随钻测井仪电源,来延长随钻测井 仪的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钻测井仪电源,该随钻测井仪电源节能,将本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钻测井仪电源应用于随钻测井仪,可有效提高随钻测井仪的工作时 间。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钻测井仪电源,所述随钻测井仪电源包括:
[0006] 数字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电源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数字电路供电;
[0007] 模拟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的模拟电路供电;
[0008] 高压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的高压发射电路供电;
[0009] 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所述数字电源、模拟电源和高压电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0010] 优选地,所述数字电源具体用于处于工作状态时,输出5V电压为所述数字电路供 电。
[0011] 优选地,所述数字电源包括:TPS40200芯片;所述控制器通过调节所述TPS40200 芯片的ss引脚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数字电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0012] 优选地,所述数字电源还包括:所述TPS40200芯片的RC引脚与第一电阻(Rl)的 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还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 容(Cl)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 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TPS40200芯片的SS引脚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 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 端分别接地;所述TPS40200芯片的COMP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 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 (R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TPS40200芯片的COMP引脚还 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 端相连;所述TPS40200芯片的FB引脚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TPS40200 芯片的VDD引脚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 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还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 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相 连,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一 端相连,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六电阻 (R6)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还与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TPS40200芯片的ISNS引脚与所述第五电阻(R5) 的第一端相连;所述TPS40200芯片的⑶RV引脚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 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一 PMOS管(Pl)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 PMOS管(Pl)的源极与所 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相连,所述PMOS管(Pl)的源极还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相 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所述第一 PMOS管(Pl)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 PMOS管 (Pl)的漏极还与第二击穿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二击穿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 述第一 PMOS管(Pl)的漏极还与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感(LI)的第二 端分别与第十电容(ClO)的第一端、第^ 电容(Cll)的第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 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容(ClO)的第二端、第^ 电容(Cll)的 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电感 (LI)的第二端还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 (R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所 述TPS40200芯片的GND引脚接地;其中,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为所述数字电源的电 压输入端,所述TPS40200芯片的SS引脚为所述数字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十三电 容(C13)的第一端为所述数字电源的电压输出端。
[0013] 优选地,所述模拟电源具体用于处于工作状态时,输出+12V和-12V电压为所述模 拟电路供电。
[0014] 优选地,所述模拟电源包括:UC3842芯片;所述控制器通过调节与所述UC3842芯 片的CMPEN引脚相连的第一 NPN三极管(Ql)的基极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模拟电源是否处 于工作状态。
[0015] 优选地,所述模拟电源还包括:所述UC3842芯片的VFB引脚与第十电阻(RlO)的 第一端相连,所述UC3842芯片的VFB引脚还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相连,所述 第i^一电阻(Rll)的第二端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ISEN引脚与第十四电容(C14)的第 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ISEN引脚还与第十二 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UC3842芯片的CMPEN引脚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 端和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C15) 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相连,所述UC3842芯片的CMPEN引脚还 与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所 述UC3842芯片的GND引脚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VCC引脚分别与第十六电容(C16)的 第一端和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和第十七电容 (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VCC引脚还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 端和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和第十八电容(C18) 的第二端分别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变 压器(Tl)的初级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Tl)的初级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二 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Tl)的第一次级反相输出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 正极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和第二十电容 (C20)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和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分别接 地,所述第一变压器(Tl)的第一次级正相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Tl)的第二次级正 相输出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第二十一电 容(C21)的第一端和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i^一电容(C21)的第二 端和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压器(Tl)的第二次级反相输出端相 连,所述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相连;所述UC3842 芯片的OUT引脚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 一 NMOS管(NI)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 NMOS管(NI)的漏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 相连,所述第一 NMOS管(NI)的源极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 (R1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 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还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七电 阻(R1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VREF引脚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三电容 (C2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VREF引脚还与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一端相 连,所述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RT/CT引脚与所述第十八 电阻(R18)的第二端相连;其中,所述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为所述模拟电源的电压输 入端,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Ql)的基极为所述模拟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十电 容(C20)的第一端为所述模拟电源的正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为 所述模拟电源的负电压输出端。
[0016] 通过上述方案,该随钻测井仪电源包括:数字电源,模拟电源,高压电源和控制器, 且由控制器分别控制数字电源、模拟电源和高压电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可避免数字电源、 模拟电源和高压电源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节约能源,使得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 钻测井仪电源的随钻测井仪可提高工作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钻测井仪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钻测井仪电源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 意图。
[0022] 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包括:
[0023] 数字电源101,用于为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数字电路供电。
[0024] 进一步地,该数字电源101具体用于处于工作状态时,输出5V电压为该随钻测井 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数字电路供电,以使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 井仪的数字电路正常工作。
[0025] 模拟电源102,用于为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模拟电路供电。
[0026] 进一步地,该模拟电源102具体用于处于工作状态时,输出+12V和-12V电压为为 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模拟电路供电,以使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 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模拟电路正常工作。
[0027] 高压电源103,用于为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高压发射电路 供电。
[0028] 进一步地,该高压电源103具体用于处于工作状态时,输出200V电压为为该随钻 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高压发射电路供电,以使该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 的随钻测井仪的高压发射电路正常工作。
[0029] 控制器104,用于分别控制数字电源101、模拟电源102和高压电源103是否处于 工作状态。
[0030] 具体地,控制器104中可预先配置有电源控制策略或由人工通过远程设备实时向 控制器104发送电源控制策略。控制器104根据预先配置的电源控制策略控制数字电源 101、模拟电源102和高压电源103何时处于工作状态何时处于非工作状态。例如,电源控 制策略可以为: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处于"采集"模式时,数字电源101、 模拟电源102和高压电源103均处于工作状态;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处 于处于"监听"模式时,数字电源101和模拟电源102处于工作状态,而高压电源103处于非 工作状态;随钻测井仪电源100所在的随钻测井仪处于处于"采集间隙"时,数字电源101、 模拟电源102和高压电源103均处于非工作状态。
[0031] 优选地,数字电源101包括:TPS40200芯片。控制器104通过调节TPS40200芯片 的ss引脚的输入电压控制数字电源101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0032] 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33] 数字电源101具体包括:
[0034] TPS40200芯片的RC引脚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 还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 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0035] TPS40200芯片的SS引脚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 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36] TPS40200芯片的COMP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第 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 连,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TPS40200芯片的COMP引脚还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 相连,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
[0037] TPS40200芯片的FB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
[0038] 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第六电容(C6)的第二 端接地,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还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相连,第七电容(C7)的第 二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相 连,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相 连,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 还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还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 相连;
[0039] TPS40200芯片的ISNS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
[0040] TPS40200芯片的⑶RV引脚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第 二端与第一 PMOS管(Pl)的栅极相连,第一 PMOS管(Pl)的源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 相连,PMOS管(Pl)的源极还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第 一 PMOS管(Pl)的漏极相连,第一 PMOS管(Pl)的漏极还与第二击穿二极管(D2)的负极相 连,第二击穿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第一 PMOS管(Pl)的漏极还与第一电感(LI)的第一 端相连,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电容(ClO)的第一端、第^ 电容(Cll)的第 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相连,第十电容(ClO)的第 二端、第H^一电容(Cll)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 端分别接地,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还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第八电阻(R8)的 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相连,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 相连;
[0041] TPS40200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0042] 其中,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为数字电源101的电压输入端,TPS40200芯片的SS 引脚为数字电源10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为数字电源101的电 压输出端。
[0043] 其中,TPS40200芯片输出的最高驱动电流为200mA,输入电压范围广,工作频率为 35到500KHz,且高温特性好,应用灵活方便,因此在数字电源101中选用TPS40200芯片。
[0044] 对于图2所示的数字电源101的结构,需要考虑到电流采样电阻,即第五电阻(R5) 和第六电阻(R6)的选择,以保证当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电压降(即 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与ISNS引脚的电压差)超过IOOmV时,该TPS40200芯片将在2 % 的周期内立即进入停滞状态,不再有PWM波的输出;只有当电压降重新回到IOOmV以内时, 该TPS40200芯片将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例如,第五电阻(R5)为2ΚΩ,第六电阻(R6) 为0. 02 Ω。同时,由于TPS40200芯片的反馈差分运放的参考电压为700mV,并且输入端即 TPS40200芯片的COMP引脚的正反馈补偿作用使得PWM波的输出已经能够达到满量程,因而 不需要再添加任何的频率补偿措施,从而简化了数字电源的电路结构。
[0045] 对于图2所示的数字电源101的结构,与TPS40200芯片的RC引脚相连的外接电 阻,即第一电阻(Rl)和外接电容,即第一电容(Cl),以及TPS40200芯片内部的两个震荡比 较器共同决定了该数字电源101的工作频率,而数字电源101的工作频率为35到500KHz, 因此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需满足以下公式:

【权利要求】
1. 一种随钻测井仪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测井仪电源包括: 数字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电源所在的随钻测井仪的数字电路供电; 模拟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的模拟电路供电; 高压电源,用于为所述随钻测井仪的高压发射电路供电; 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所述数字电源、模拟电源和高压电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测井仪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电源具体用于处于 工作状态时,输出5V电压为所述数字电路供电。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随钻测井仪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电源包括:TPS40200 芯片; 所述控制器通过调节所述TPS40200芯片的ss引脚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数字电源是否 处于工作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钻测井仪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电源还包括: 所述TPS40200芯片的RC引脚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 第一端还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 (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TPS40200芯片的SS引脚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 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TPS40200芯片的COMP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 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 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TPS40200芯片的COMP引脚还与第五电 容(C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TPS40200芯片的FB引脚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容(C6)的 第二端接地,所述TPS40200芯片的VDD引脚还与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 容(C7)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 (R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和第九电 容(C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TPS40200芯片的 VDD引脚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TPS40200芯片的ISNS引脚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TPS40200芯片的⑶RV引脚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R7) 的第二端与第一 PM0S管(P1)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源极与所述第五电阻 (R5)的第二端相连,所述PM0S管(P1)的源极还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所述第 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漏极 还与第二击穿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二击穿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 PM0S 管(P1)的漏极还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 电容(C10)的第一端、第^ 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和第十三 电容(C1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 电容(C11)的第二端、第 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 二端还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 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TPS40200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为所述数字电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TPS40200芯片 的SS引脚为所述数字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为所述数字 电源的电压输出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测井仪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电源具体用于处于 工作状态时,输出+12V和-12V电压为所述模拟电路供电。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随钻测井仪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电源包括:UC3842 芯片; 所述控制器通过调节与所述UC3842芯片的CMPEN引脚相连的第一 NPN三极管(Q1)的 基极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模拟电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钻测井仪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电源还包括: 所述UC3842芯片的VFB引脚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相连,所述UC3842芯片的VFB 引脚还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UC3842芯片的ISEN引脚与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容 (C1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UC3842芯片的ISEN引脚还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UC3842芯片的CMPEN引脚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和第十五电容(C15) 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 第i^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UC3842芯片的CMPEN引脚还与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 (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UC3842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所述UC3842芯片的VCC引脚分别与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和第十七电容(C17) 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和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 述UC3842芯片的VCC引脚还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和第十八电容(C18)的第 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和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分别于第三二极 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正相输 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 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反相输出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二极 管(D4)的负极分别与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和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相连,所述 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和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T1) 的第一次级正相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正相输出端与第五二极管 (D5)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一端和第 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i^一电容(C21)的第二端和第二十二电容(C22) 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反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十电容(C20) 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UC3842芯片的OUT引脚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 (R15)的第二端与第一 NM0S管(N1)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 NM0S管(N1)的漏极与所述第 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 NM0S管(N1)的源极与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相 连,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十二 电阻(R1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还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 端相连,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UC3842芯片的VREF引脚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八电阻 (R18)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二端接 地,所述UC3842芯片的VREF引脚还与第二十四电容(C2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十四电 容(C2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UC3842芯片的RT/CT引脚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为所述模拟电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 NPN三 极管(Q1)的基极为所述模拟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为所 述模拟电源的正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为所述模拟电源的负电压 输出端。
【文档编号】H02M3/335GK104333222SQ201410608431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张铮, 辛鹏来, 付欣, 贺洪斌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