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7633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
目.0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钻测井技术和气体分离及检测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井下随钻气体检测成为录井行业的一个主要研宄方向。相比传统地面气测录井,井下随钻气体检测是在井下高温、高压环境下对环状空间中的钻井液(以下简称环空钻井液)内溶解的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进行实时检测分析,以判断气体是否存在。
[0003]井下随钻气体检测技术以气体为研宄对象,首先需将环空钻井液采集到井下测试装置内,然后从采集到的钻井液中完成气体的分离。环空钻井液携带有大量固相颗粒,大颗粒进入测试装置内不可避免地堵塞其流体管路,并降低敏感元器件(液压阀、液压缸、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密封圈等)的使用寿命,甚至使其损坏。
[0004]为了使采集到测试装置内的钻井液足够纯净,通常在测试装置入口处布置过滤装置。但测试装置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固相颗粒将会逐渐堆积在滤网上最终使滤网堵塞,导致钻井液无法正常流入,此时测试装置需中断勘探任务,并被上提到地面进行清理,这将降低工作效率,大大增加钻探成本。因此,测试装置需要一种井下过滤装置,该装置能在高温、高压、强腐蚀和空间狭小等极端环境中长时间可靠工作,以满足井下随钻检测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井下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过滤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井下过滤装置从中心至外周依次包括螺旋轴、滤网、套筒;螺旋轴的顶端通过上轴承固定于上接头,末端通过下轴承固定于下接头;下接头的末端通过法兰连接端盖,下接头的末端与端盖交接处设有垫片,通过垫片调整上轴承、下轴承的游隙和预紧,使上轴承止动于嵌在上接头沟槽内的弹性挡圈;螺旋轴的顶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浸油电机;上接头、下接头均可通过螺纹连接其它装置套筒;
[0007]上接头的下内腔、滤网内表面、下接头的上内腔、螺旋轴外壁构成充满未经过滤的环空钻井液的腔室a ;上接头上开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腔室a连通,并作为过滤后的环空钻井液出口 ;下接头上也开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腔室a连通,并作为环空钻井液入口 ;
[0008]滤网外表面与套筒的内表面构成环空钻井液的滤液腔室b,腔室b与滤液管路的一端连通,滤液管路的另一端通过上接头上的其他装置连通到检测腔;所述腔室b还与反清洗液管路的一端连通,反清洗液管路的另一端与下行钻井液连通;所述的反清洗液管路上设有截止阀,通过截止阀控制该管路的流通与断开;
[0009]上接头的上内腔通过油孔与下接头的下内腔连通,并构成腔室c ;腔室c内充满液压油,并与测试装置的油箱连通;
[0010]所述的腔室a与腔室b之间利用O型圈实现固相颗粒与滤液之间的静密封,腔室a与腔室c之间利用密封圈实现环空钻井液与液压油的动密封。
[0011]所述的套筒的外直径为80?100mm,螺旋轴、滤网设于套筒内部,整个装置径向尺寸小;
[0012]所述的螺旋轴为变直径式。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在井下高温、高压和强腐蚀等恶劣环境中连续工作,具有主动刮除滤饼和反冲洗滤网的功能,解决了井下固相过滤的问题;同时还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工作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下过滤模块的俯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井下过滤模块与其它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井下过滤模块的A-A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井下过滤模块的B-B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井下过滤模块的C-C视图;
[0020]其中滤网I,上接头2,套筒3,下接头4,螺旋轴5,密封圈6,O型圈7,联轴器8,外筒9,上轴承10-1,下轴承10-2,弹性挡圈11,端盖12,反清洗液管路13,滤液管路14,油孔15,截止阀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分析。
[00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井下过滤装置从中心至外周依次包括螺旋轴5、滤网1、套筒3 ;螺旋轴5的顶端通过上轴承10-1固定于上接头2,末端通过下轴承10-2固定于下接头4 ;下接头4的末端通过法兰连接端盖12,下接头4的末端与端盖12交接处设有垫片,通过垫片调整上轴承10-1、下轴承10-2的游隙和预紧,使上轴承10-1止动于嵌在上接头2沟槽内的弹性挡圈11 ;螺旋轴5的顶端通过联轴器8连接浸油电机;上接头2、下接头4均可通过螺纹连接其它装置套筒;
[0023]如图2、4所示,上接头2的下内腔、滤网I内表面、下接头4的上内腔、螺旋轴5外壁构成充满未经过滤的环空钻井液的腔室a ;上接头2上开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腔室a连通,并作为过滤后的环空钻井液出口 ;下接头4上也开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腔室a连通,并作为环空钻井液入口;
[0024]滤网I外表面与套筒3的内表面构成环空钻井液的滤液腔室b,腔室b与滤液管路14的一端连通,滤液管路14的另一端通过上接头2上的其他装置连通到检测腔;所述腔室b还与反清洗液管路13的一端连通,反清洗液管路13的另一端与下行钻井液连通;所述的反清洗液管路13上设有截止阀16,通过截止阀16控制该管路的流通与断开;
[0025]如图5所示,上接头2的上内腔通过油孔15与下接头4的下内腔连通,并构成腔室c ;腔室c内充满液压油,并与测试装置的油箱连通;
[0026]所述的腔室a与腔室b之间利用O型圈7实现固相颗粒与滤液之间的静密封,腔室a与腔室c之间利用密封圈6实现环空钻井液与液压油的动密封。
[0027]所述的套筒3的外直径为80?100mm,螺旋轴5、滤网I设于套筒3内部,整个装置径向尺寸小;
[0028]工作过程:
[0029]当螺旋轴5在滤网I中高速旋转时,下接头4入口处形成低压区,环空钻井液被吸入腔室a。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螺旋轴5为变直径式,其直径从末端至顶端逐渐增小,因此螺旋轴5与滤网I内表面形成的滤室容积逐渐减小,环空钻井液在压力逐渐增加的螺旋轴5内被挤压,同时被向上排送至环空,而环空钻井液的滤液经过滤网I进入腔室b。
[0030]进一步,所述滤网I是一种楔形筛网,筛条呈周向焊接在支撑条上。每一个筛条的截面都是楔形,相邻两根筛条间隙之间形成楔形空间,该楔形空间窄边靠内。过滤时,滤液在压力的作用下从滤网I的间隙流过,固相颗粒则被阻留在滤网I的内表面。
[0031]由于螺旋轴5的螺棱与所述滤网I的内表面接触。螺旋轴5在转动的过程中,螺棱不断地将附着在内表面上的滤饼刮除,并将刮除的固相颗粒向出口排送,使滤网I能持续进行过滤,防止其堵塞。
[0032]进一步,过滤一段时间后,若滤网I被堵塞,打开截止阀16,使滤液腔室b与下行钻井液连通,由于下行钻井液压力高于环空压力,且其固相颗粒小,因此下行钻井液将从滤网I的外表面对内表面进行反冲洗,从而有效地清除附着在滤网I内表面上的固相颗粒。当清洗一定时间后,关闭截止阀16,完成反冲洗任务。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中心至外周依次包括螺旋轴、滤网、套筒;螺旋轴的顶端通过上轴承固定于上接头,末端通过下轴承固定于下接头;下接头的末端通过法兰连接端盖,下接头的末端与端盖交接处设有垫片,通过垫片调整上轴承、下轴承的游隙和预紧,使上轴承止动于嵌在上接头沟槽内的弹性挡圈;螺旋轴的顶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浸油电机;上接头、下接头均可通过螺纹连接其它装置套筒; 上接头的下内腔、滤网内表面、下接头的上内腔、螺旋轴外壁构成充满未经过滤的环空钻井液的腔室a ;上接头上开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腔室a连通,并作为过滤后的环空钻井液出口 ;下接头上也开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腔室a连通,并作为环空钻井液入口 ; 滤网外表面与套筒的内表面构成环空钻井液的滤液腔室b,腔室b与滤液管路的一端连通,滤液管路的另一端通过上接头上的其他装置连通到检测腔;所述腔室b还与反清洗液管路的一端连通,反清洗液管路的另一端与下行钻井液连通;所述的反清洗液管路上设有截止阀,通过截止阀控制该管路的流通与断开; 上接头的上内腔通过油孔与下接头的下内腔连通,并构成腔室c ;腔室c内充满液压油,并与测试装置的油箱连通; 所述的腔室a与腔室b之间设有O型圈,用于实现固相颗粒与滤液之间的静密封,腔室a与腔室c之间设有密封圈,用于实现环空钻井液与液压油的动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的外直径为80?1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轴为变直径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网为楔形筛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随钻测井的井下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设有螺旋轴、滤网、套筒、上下接头,所述下接头具有环空钻井液入口,上接头具有过滤后环空钻井液出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螺旋轴的旋转在入口处形成低压区,将环空钻井液吸入测试装置内,并由于螺旋轴的挤压作用,使滤液经过滤网流入滤液腔室,而固相颗粒被排送至出口。本过滤装置能够在井下高温、高压和强腐蚀等恶劣环境中连续工作,具有主动刮除滤饼和反冲洗滤网的功能,解决了井下固相过滤的问题;同时还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工作可靠等特点。
【IPC分类】B01D29-46, B01D29-64, B01D29-68
【公开号】CN204485433
【申请号】CN201520095925
【发明人】袁科杰, 王文, 崔学广, 张敏, 赵鼎成, 鲍必营, 刘源, 卢科青, 范宗尉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