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9509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压杆处于高位时压杆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的两侧,压杆下段有空腔,空腔自压杆的下端向上延伸,将电机设置在自动化的传输线上,电机轴与压杆同芯,当压杆下移时,两托块彼此分离,电机轴穿置在防水罩筒底端部开设的孔内,压杆继续下移,电机轴穿置在压杆上设置的空腔内,直至防水罩翻边与电机外壳贴合,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员操作,压接装置稳定、装配质量高。
【专利说明】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调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压缩机工作,压缩机与电机连接后由于其特殊的工况环境,会有少量的水集落到电机轴上,部件布置时电机轴若竖向或斜向位置且电机壳体处在低位、电机轴处在高位,则水会沿着轴身进入电机内,从而对电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
[0003]为避免水沿着轴身进入电机内部,在电机端盖处的轴身上设置密封圈,并且在密封圈的外部罩设防水罩A,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防水罩A为筒状,如图la、lb、lc所示,其材料一般选用硬质的塑料,防水罩A的筒底I的端面上开设孔2供电机轴穿过,筒口处设置外置的翻边3与电机端盖贴附配合,在靠近筒底I的端部边缘位置处开设有豁口 4,豁口 4沿着筒底I端部的边缘向下延伸至防水罩A筒体的外壁上,图1a中,豁口 4沿防水罩A的筒体外壁上开设的口形成了 3个面,包括两个立面6及一个水平面5,水平面5的轮廓为弧形,从防水罩A的俯视图1c可以看出水平面5所在的筒体与两个立面6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的偏离,附图1c中水平面5示出的双点画线1-1以下阴影部分D,就是其发生偏离的面,豁口 4和电机的装配位置息息相关,豁口 4的目的就是排除防水罩内部的水汽。现有技术中,防水罩A的安装一般依赖人工操作,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还严重影响装配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能够实现防水罩压接的自动化。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压杆处于高位时压杆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的两侧,压杆下段有空腔,空腔自压杆的下端向上延伸。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将电机设置在自动化的传输线上,电机轴竖直向上布置,电机移送到压杆的下端时,电机轴与压杆同芯,两托块彼此相对布置,防水罩设置在托块的托撑部,当压杆下移时,两托块彼此分离,此时防水罩从托撑部上掉落在电机轴上,电机轴穿置在防水罩筒底端部开设的孔内,压杆继续下移,电机轴穿置在压杆上设置的空腔内,从而将防水罩压接在电机轴上,直至防水罩翻边与电机外壳贴合,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操作,压接装置稳定,防水罩的装配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7]图1a至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2的正向视图;
[0010]图4是图3的左向视图;
[001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托块及其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是本实用新型压杆、托块及其附件的剖视图;
[0013]图7是图6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结合附图1至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A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10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20,压杆20处于高位时压杆20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20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10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20的两侧,压杆20下段有空腔21,空腔21自压杆20的下端向上延伸。
[0016]结合附图1a及附图2所示,将电机B设置在自动化的传输线上,电机轴竖直向上布置,电机B移送到压杆20的下端时,电机轴与压杆20同芯,两托块10彼此相对布置,防水罩A设置在托块10的托撑部,压杆20位于高位及低位时,托撑块10相应的呈现靠近和分离的动作,或者可以理解为,当压杆20下移时,两托块10彼此分离,此时防水罩A从托撑部上掉落在电机轴上,电机轴穿置在防水罩A筒底I端部开设的孔2内,压杆20继续下移,电机轴穿置在压杆20上设置的空腔21内,从而将防水罩A压接在电机轴上,直至防水罩A翻边3与电机外壳贴合,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操作,压接装置稳定,防水罩的装配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0017]进一步地,结合附图5所示,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为圆管状,管状的空腔21用于穿置引导电机轴,压杆20的外壁上对称设置两撑杆30,两撑杆30的下端与压杆20的下端侧壁贴合,两撑杆30的下端为斜面31,两撑杆30的下部斜面31分别与两托块10上的两相对侧的上部边缘处设置的倾斜面11彼此配合,撑杆30与压杆20下移时相互作用的斜面提供分力驱使两托块10分离,由于两面的分力作用,压杆20下移,对应托块10的分离动作,两撑杆30的作用一方面起到驱动托块10分离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加强压杆20的强度作用,由于整个装置实现的是连续的自动化生产,若是直接在压杆20的下端两侧设置斜面与托块10的上部倾斜面配合,其频繁的下移压接动作,对压杆20耐磨性及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会使得压杆20的下端管状的空腔21发生弯曲,设置撑杆30可以有效保护压杆20,同时无需选择壁厚较厚的管体作为压杆的选材了,并且提高受力部件的使用寿命。
[0018]具体的,结合附图2、3、5所示,所述的两托块10的上部边缘设置的倾斜面11的倾斜方向朝向远离压杆10的两侧分布,所述两撑杆30的下端斜面31与托块10的倾斜面11彼此对应且平行贴合,两撑杆30的下端斜面31整体呈V形结构的楔形块,该结构简单、强度高。
[0019]进一步地,结合附图4,所述的两托块10的相对侧板面开设有槽长沿水平方向的矩形槽12,所述矩形槽12的槽口彼此相对,所述矩形槽12的下槽壁121构成对防水罩A的托撑部,更为具体的就是防水罩A翻边3的托撑部,如附图5所示;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两托块10彼此相背的一侧板面固接有滑杆41,所述滑杆41的杆身设置在导向套42内,所述滑杆41位于托块10与导向套42之间的杆身上套设有弹簧43,所述滑杆41伸出导向套42的外侧为T形头411,压杆20下移时,两撑杆30下端的斜面31提供分力驱动两托块10向两侧分离,托块10带动滑杆41沿着导向套42滑动,从而压缩块托块10与导向套42之间的杆身上套设的弹簧43,压杆20上移复位时,弹簧43的弹力使得两托块10相向靠近,滑杆41 一端的T形头411起到对滑杆41及托块10的限位;
[0021]由于防水罩A的特殊结构,防水罩A筒底I端部边缘开设的豁口 4,结合附图1a至Ic所示,防水罩A的重心不是在其几何中心位置处,因此,压杆20下移驱动托块10分散以后,防水罩A自由落下时,会出现翻转的情况,此时位于压杆20下部的电机轴就无法穿置到防水罩A筒体I端部的孔2内,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导向套42设置在支架44上,所述支架44设置在滑板45的板面上,所述滑板45的上端部板面与直线气缸46固接,所述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结合附图3和4所示,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下移,滑板45上的支架44下移,带动支架44上的导向套42及导向套42上的托块10下移,这样托块10托撑住防水罩A,就可以将防水罩A预先套设到下方的电机轴上,此时压杆20下移,两撑杆30驱动托块10分离,压杆20继续下移,就可以将防水罩A压接到位,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确保防水罩A的筒底I上的孔2与电机轴同芯位置状态下实现装配。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二,设置在传输线上的电机B,当移送到压杆20的下端部时,电机轴与压杆20同芯布置,此时,在固定电机B的底座下部设置抬升气缸,提升气缸将底座及底座上的电机抬升,直至将电机轴穿置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的防水罩A的筒底I的孔2内,这样也可以实现预先将防水罩A套设到电机轴上的目的。
[0023]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结合附图1 a至I c,由于防水罩A豁口 4的结构,当防水罩A放置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时,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和槽沿的交界处置于防水罩豁口 4所在位置处且构成防止防水罩转动的限位配合,所述配合状态下,一方面,所述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与防水罩A豁口 4的水平面5平行、临近,附图1c中标记处的双点画线1-1以下的阴影区域D就是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与防水罩A豁口 4的水平面5在水平面上的重合区域;另一方面,上槽壁122的槽沿部位将靠近防水罩A豁口 4的两立面6的外侧部位,此时上槽壁122所在面低于筒底I所在的高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防水罩A的转动,这样,装配前的防水罩A上的豁口 4的位置基本确定,从而保证装配到电机上的位置也是基本确定的。实际应用中电机安装在空调上时,豁口 4是朝下的,以便排除防水罩A内部的水,因此在防水罩A与电机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必须控制其安装方向,当然,传输线底座上的电机B输送到安装位时的外壳安装孔位是对应控制的。
[0024]更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其中一个托块10的侧部板面设置有限定防水罩位于矩形槽12槽长方向的挡板13,上述的托块10托撑部起到了对防水罩A的托作用,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起到了对防水罩A的限位作用,而防水罩A自远离限位挡板13的另一侧推入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在托块10托撑部、挡板13、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共同的约束限定下,防水罩A的位置确定,等待托块10的下移,将防水罩预先套设在电机轴上,至于防水罩A如何以一确定的姿态被推送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的,本 申请人:同日申请的另外一份名称为一种电机轴防水罩的送料装置里有记载,此处不做赘述。
[0025]更进一步地,结合附图5,由于电机轴为阶梯轴,电机轴的上端小下端大布置,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空腔21为下大上小的台阶孔状,该台阶孔向上与压杆20中下段内部的直孔顺延连通,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外壁与两撑杆30的下端内壁固连,所述的两撑杆20的上端与压杆20的外壁套设的环套22的下环面固连,避免两撑杆30的上端部直接与压杆20的固连,可以增加压杆20的结构强度。
[0026]结合附图2、3、4,所述的压杆20的上端部与升降单元50连接,所述升降单元50驱动压杆20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升降单元50设置在机座板60上,升降单元50包括气缸51,气缸51的端部通过连接板55与压杆20的上端部固连,为增加气缸51下移时联动压杆20下移的稳定性,在连接板55的上端部的两侧板面固连有两个导向杆52,导向杆52通过导套53,连接在架体54上,架体54是固定在机座板60的上部板面。
[0027]结合附图2、3、4、5所示,所述的机座板60向下设置有悬架61,悬架60两个沿竖直方向的滑轨62,上述的滑板45的另一侧板面设置滑块47,滑块47与滑轨62配合,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做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固定在滑板45上的支架44上设置长度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孔44a,条形孔44a起到支架44与滑板45位置的调节作用,以调节托块10与传输线上的电机B处于合理的压接位置。
[0028]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装过程:
[0029]直线气缸46的杆端下移带动滑板45下移,滑板45带动支架44及支架44上的附件下移,附件中的托块10下移,将托块10上的防水罩A预先套设在电机轴上,直线气缸46停止,升降单元50的气缸51的杆端下移,带动压杆20下移,下移至压杆20两端的支撑杆30驱动托块10分离,防水罩A从托块10上的托撑部分离,压杆继续下移直至将防水罩A的翻边3与电机外壳贴靠,压接动作完成,压接动作完成以后,气51杆端上移,抬升压杆20及撑杆30上移复位,压杆20复位后,直线气缸46杆端上移,将托块10抬升起来,这样就完成了整个装置的复位。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10)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20),压杆(20)处于高位时压杆(20)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20)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10)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20)的两侧,压杆(20)下段有空腔(21),空腔(21)自压杆(20)的下端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为圆管状,压杆(20)的外壁上对称设置两撑杆(30),两撑杆(30)的下端与压杆(20)的下端侧壁贴合,两撑杆(30)的下端为斜面(31),两撑杆(30)的下部斜面(31)分别与两托块(10)上的两相对侧的上部边缘处设置的倾斜面(11)彼此配合,撑杆(30)与压杆(20)下移时相互作用的斜面提供分力驱使两托块(10)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托块(10)的上部边缘设置的倾斜面(11)的倾斜方向朝向远离压杆(10)的两侧分布,所述两撑杆(30)的下端斜面(31)与托块(10)的倾斜面(11)彼此对应且平行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托块(10)的相对侧板面开设有槽长沿水平方向的矩形槽(12),所述矩形槽(12)的槽口彼此相对,所述矩形槽(12)的下槽壁(121)构成对防水罩翻边(3)的托撑部,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和槽沿的交界处位于防水罩豁口(4)所在位置处且构成防止防水罩转动的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托块(10)彼此相背的一侧板面固接有滑杆(41),所述滑杆(41)的杆身设置在导向套(42)内,所述滑杆(41)位于托块(10)与导向套(42)之间的杆身上套设有弹簧(43),所述滑杆(41)伸出导向套(42)的外侧为T形头(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套(42)设置在支架(44)上,所述支架(44)设置在滑板(45)的板面上,所述滑板(45)的上端部板面与直线气缸(46)固接,所述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空腔(21)为下大上小的台阶孔状,该台阶孔向上与压杆(20)中下段内部的直孔顺延连通,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外壁与两撑杆(30)的下端内壁固连,所述的两撑杆(20)的上端与压杆(20)的外壁套设的环套(22)的下环面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20)的上端部与升降单元(50 )连接,所述升降单元(50 )驱动压杆(20 )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文档编号】H02K15/14GK203734483SQ201420010958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董明俊 申请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