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及该伺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940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及该伺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及该伺服机,包含有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由此,不同筒体内部所需装设的内部零件均可模块化地先行分开装设,之后再进行第一与第二筒体的组装,因此组装上不仅较为便利,内部各部件的组装也可同步进行,进而能提升整体产能与效率,并且也有利于后续维修作业时的拆装工序。
【专利说明】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及该伺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国际分类号H02K所定义的电机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伺服机机壳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伺服机常作为各种自动化装置中用来提供特定功用的动力来源,其主要是用于需要准确角度定位控制的部位,因此伺服机不仅广泛地被应用于遥控模型产品,更是机器人产业中的关键零组件之一。
[0003]传统伺服机的结构通常包含有马达、动力输出轴以及减速齿轮组等构件,其中,减速齿轮组可受马达的驱动而转动动力输出轴。然而,传统伺服机机壳的内部空间有限,为了可以更有效地运用机壳内部的空间,让伺服机可以在同样的容积下装设更大的转子或定子,部分伺服机采用了无壳马达的设计以提高伺服机的输出功率。
[0004]然而,无壳马达并非像一般有壳马达已经事先组装成一体,而是在组装伺服机的同时一并进行组装,使得整个伺服机的组装作业变得更为复杂。如此,不仅会造成产能的下降,后续在维修作业时伺服机的拆装也将变得更为困难。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及该伺服机,其可增进伺服机组装与拆卸时的方便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
[0007]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分别为一滑轨与一滑块。
[0008]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的数量均为二个,并且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
[0009]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是分别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
[0010]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的剖面概呈T字形。
[0011]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分别为一嵌合柱与一嵌合槽。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伺服机机壳的伺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所述伺服机更包含有:一下盖,罩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一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具有多个端子伸出所述第二筒体的开口 ;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电性连接结构用于电性连接各所述端子。
[0013]其中,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一端子座。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使用上述伺服机机壳的伺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所述伺服机更包含有:一下盖,罩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一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具有朝向所述下盖的一电性连接结构;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公端子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结构。
[0015]其中,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一端子座。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伺服机内部的零件可先行组装在第一筒体或是第二筒体,之后再通过上述的嵌合部使第一与第二筒体组装为一体,因此组装上不仅较为便利,第一与第二筒体内部的各部件更可同步进行进而可提升整体组装效率与产能,并且也有利于后续维修作业时的拆装工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伺服机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沿图1中2-2剖视线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机壳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机壳的另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伺服机移除下盖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
[0023]为了方便说明,以下说明是以伺服机I的动力输出轴40的方向向上凸出作为基准。
[0024]请首先参考图1至图2,伺服机I的机壳10包含有一上盖11、一下盖14以及连接于上盖11与下盖14之间的一第一筒体12与一第二筒体13。上盖11开设有一开孔111以供伺服机I的一动力输出轴40伸出。下盖14与第一筒体12及第二筒体13之间设有一电路板50,用于给伺服机I内部的各零件提供电力。上盖11与第一筒体12以及第二筒体13之间设有一齿轮组30,齿轮组30可受装设于第二筒体13内部的一马达20 (在本实施例为无壳马达)的驱动而转动动力输出轴40,由于马达20、齿轮组30以及动力输出轴40的动作并非本案的重点所在,在此不予详述。
[0025]请接着参考图2与图3,第一筒体12与第二筒体13的内部都呈中空状而各具有一组装腔室121、131,并且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的底端都开设有一下开口 122、132与上述的组装腔室121、131相连通,使伺服机I的角度侦测器60与马达20可分别装设于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的组装腔室121、131中。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各具有相对的一外表面,其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嵌合部123与一第二嵌合部1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合部123是彼此平行设置的二滑块,而且为了结构上的稳固性,该二滑块的剖面设计呈T字型,且该二滑块是从第一筒体12的顶端朝底端延伸。第二嵌合部133是从第二筒体13的外表面内凹形成二滑轨,该二滑轨为对应该二滑块而间隔设置,而且该二滑轨的剖面也是呈T字型,使得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可通过该二滑轨与该二滑块的嵌合而组合为一体。
[0026]此外,第一筒体12的顶端设有一安装座124以供安装动力输出轴40,动力输出轴40通过安装座124中央的开孔125而与设置于第一筒体12内部的角度侦测器60相连接,以侦测动力输出轴40的转动角度。第二筒体13的顶端开设有一上开口 134,上开口 134、组装腔室131以及下开口 132均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马达20装设于第二筒体13,因此马达20的转动轴22可以通过上开口 134连接齿轮组30。由于安装座124只是为了方便装设动力输出轴40,因此安装座124是非必要元件。
[0027]由于第一筒体12以及第二筒体13是分别通过第一嵌合部123与第二嵌合部133的嵌合而组合为一体的,因此在使用上可以先通过不同的生产线组装伺服机I内部的不同部件,例如:可以先使用一生产线将角度侦测器60组装到第一筒体12内,与此同时再使用另一生产线将无壳马达20的各元件如转子23、定子24等装设到第二筒体13内,之后再将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组合。伺服机I内部的不同部件的组装工序可以各自进行,因此可以提升组装的便利性以及整体的组装效率与产能。
[0028]此外,当伺服机I需要维修时,本实用新型的伺服机I的机壳10也可以快速地被拆卸,因此更具有方便维修的功效。再者,本实用新型不同特性或功率的马达20均可事先以模块化的方式组装在第二筒体13中,如果使用者依据其不同使用状况而想要更换不同的马达20,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快速更换的功效,因此更能满足用户客制化伺服机I的需求。
[0029]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嵌合部123与第二嵌合部133并不局限于上述实例而可以改为例如嵌合柱123与嵌合槽123的结构(如图4所示),只要第一筒体12与第二筒体13可以方便地通过第一嵌合部123与第二嵌合部133而组装为一体的均可。
[0030]为了让伺服机I的拆装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让马达20的多个公端子21凸出下开口 132,并且在电路板50上设置一电性连接结构51 (在本实施例为具多个母端子或插孔的端子座),让电路板50组装于下盖14与第一以及第二筒体12、13之间时,电路板50的电性连接结构51可以对应地电性连接各公端子21 (如图5所示),进而达到快速拆卸与快速组装的功效。
[0031]但需要说明的是,马达20的公端子21与电路板50上的电性连接结构51是可以对应地交换设置的。
[0032]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举凡其他易于思及的结构变化,或与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分别为一滑轨与一滑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的数量均为二个,并且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是分别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
5.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的剖面概呈T字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分别为一嵌合柱与一嵌合槽。
7.一种伺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所述伺服机更包含有: 一下盖,罩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 一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具有多个端子伸出所述第二筒体的开口 ; 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电性连接结构用于电性连接各所述端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伺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一端子座。
9.一种伺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所述伺服机更包含有: 一下盖,罩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 一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具有朝向所述下盖的一电性连接结构; 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公端子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一端子座。
【文档编号】H02K所定义的电机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伺服机机壳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伺服机常作为各种自动化装置中用来提供特定功用的动力来源,其主要是用于需要准确角度定位控制的部位,因此伺服机不仅广泛地被应用于遥控模型产品,更是机器人产业中的关键零组件之一。
[0003]传统伺服机的结构通常包含有马达、动力输出轴以及减速齿轮组等构件,其中,减速齿轮组可受马达的驱动而转动动力输出轴。然而,传统伺服机机壳的内部空间有限,为了可以更有效地运用机壳内部的空间,让伺服机可以在同样的容积下装设更大的转子或定子,部分伺服机采用了无壳马达的设计以提高伺服机的输出功率。
[0004]然而,无壳马达并非像一般有壳马达已经事先组装成一体,而是在组装伺服机的同时一并进行组装,使得整个伺服机的组装作业变得更为复杂。如此,不仅会造成产能的下降,后续在维修作业时伺服机的拆装也将变得更为困难。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及该伺服机,其可增进伺服机组装与拆卸时的方便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模块化的伺服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
[0007]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分别为一滑轨与一滑块。
[0008]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的数量均为二个,并且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
[0009]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是分别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
[0010]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的剖面概呈T字形。
[0011]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与所述至少一第二嵌合部分别为一嵌合柱与一嵌合槽。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伺服机机壳的伺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所述伺服机更包含有:一下盖,罩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一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具有多个端子伸出所述第二筒体的开口 ;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电性连接结构用于电性连接各所述端子。
[0013]其中,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一端子座。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使用上述伺服机机壳的伺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呈中空状且开设有至少一开口的一第一筒体与一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部,并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为能拆卸地嵌合所述至少一第一嵌合部,所述伺服机更包含有:一下盖,罩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一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具有朝向所述下盖的一电性连接结构;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公端子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结构。
[0015]其中,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一端子座。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伺服机内部的零件可先行组装在第一筒体或是第二筒体,之后再通过上述的嵌合部使第一与第二筒体组装为一体,因此组装上不仅较为便利,第一与第二筒体内部的各部件更可同步进行进而可提升整体组装效率与产能,并且也有利于后续维修作业时的拆装工序。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伺服机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沿图1中2-2剖视线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机壳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机壳的另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伺服机移除下盖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
[0023]为了方便说明,以下说明是以伺服机I的动力输出轴40的方向向上凸出作为基准。
[0024]请首先参考图1至图2,伺服机I的机壳10包含有一上盖11、一下盖14以及连接于上盖11与下盖14之间的一第一筒体12与一第二筒体13。上盖11开设有一开孔111以供伺服机I的一动力输出轴40伸出。下盖14与第一筒体12及第二筒体13之间设有一电路板50,用于给伺服机I内部的各零件提供电力。上盖11与第一筒体12以及第二筒体13之间设有一齿轮组30,齿轮组30可受装设于第二筒体13内部的一马达20 (在本实施例为无壳马达)的驱动而转动动力输出轴40,由于马达20、齿轮组30以及动力输出轴40的动作并非本案的重点所在,在此不予详述。
[0025]请接着参考图2与图3,第一筒体12与第二筒体13的内部都呈中空状而各具有一组装腔室121、131,并且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的底端都开设有一下开口 122、132与上述的组装腔室121、131相连通,使伺服机I的角度侦测器60与马达20可分别装设于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的组装腔室121、131中。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各具有相对的一外表面,其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嵌合部123与一第二嵌合部1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合部123是彼此平行设置的二滑块,而且为了结构上的稳固性,该二滑块的剖面设计呈T字型,且该二滑块是从第一筒体12的顶端朝底端延伸。第二嵌合部133是从第二筒体13的外表面内凹形成二滑轨,该二滑轨为对应该二滑块而间隔设置,而且该二滑轨的剖面也是呈T字型,使得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可通过该二滑轨与该二滑块的嵌合而组合为一体。
[0026]此外,第一筒体12的顶端设有一安装座124以供安装动力输出轴40,动力输出轴40通过安装座124中央的开孔125而与设置于第一筒体12内部的角度侦测器60相连接,以侦测动力输出轴40的转动角度。第二筒体13的顶端开设有一上开口 134,上开口 134、组装腔室131以及下开口 132均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马达20装设于第二筒体13,因此马达20的转动轴22可以通过上开口 134连接齿轮组30。由于安装座124只是为了方便装设动力输出轴40,因此安装座124是非必要元件。
[0027]由于第一筒体12以及第二筒体13是分别通过第一嵌合部123与第二嵌合部133的嵌合而组合为一体的,因此在使用上可以先通过不同的生产线组装伺服机I内部的不同部件,例如:可以先使用一生产线将角度侦测器60组装到第一筒体12内,与此同时再使用另一生产线将无壳马达20的各元件如转子23、定子24等装设到第二筒体13内,之后再将第一与第二筒体12、13组合。伺服机I内部的不同部件的组装工序可以各自进行,因此可以提升组装的便利性以及整体的组装效率与产能。
[0028]此外,当伺服机I需要维修时,本实用新型的伺服机I的机壳10也可以快速地被拆卸,因此更具有方便维修的功效。再者,本实用新型不同特性或功率的马达20均可事先以模块化的方式组装在第二筒体13中,如果使用者依据其不同使用状况而想要更换不同的马达20,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快速更换的功效,因此更能满足用户客制化伺服机I的需求。
[0029]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嵌合部123与第二嵌合部133并不局限于上述实例而可以改为例如嵌合柱123与嵌合槽123的结构(如图4所示),只要第一筒体12与第二筒体13可以方便地通过第一嵌合部123与第二嵌合部133而组装为一体的均可。
[0030]为了让伺服机I的拆装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让马达20的多个公端子21凸出下开口 132,并且在电路板50上设置一电性连接结构51 (在本实施例为具多个母端子或插孔的端子座),让电路板50组装于下盖14与第一以及第二筒体12、13之间时,电路板50的电性连接结构51可以对应地电性连接各公端子21 (如图5所示),进而达到快速拆卸与快速组装的功效。
[0031]但需要说明的是,马达20的公端子21与电路板50上的电性连接结构51是可以对应地交换设置的。
[0032]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举凡其他易于思及的结构变化,或与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GK204216699SQ201420437140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5日
【发明者】陈彦甫 申请人:泓记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