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包括:连接件(10)的第一端与基体(20)固定连接,连接件(10)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部;支架(30)包括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穿设在连接件(10)上,上支架(31)叠置在下支架(32)的上方,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之间形成有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50)的容纳空间,下支架(32)与基体(20)接触,弹性件(40)设置在止挡部和上支架(31)之间,弹性件(40)与连接件(10)和上支架(31)分别抵接,弹性件(40)抵压上支架(31)朝向下支架(32)施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安装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利说明】光伏组件的安装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架。
【背景技术】
[0002]光伏组件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产品,其生产过程是将可以转化为太阳能的光伏电池片封装起来,形成光伏组件。目前光伏组件逐渐向系统安装、系统电站、分布式应用方面发展,其中分布式是今后太阳能电站发展的趋势。同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地面上相t匕,将组件安装于建筑物立面上更加节省地面面积。
[0003]现有技术中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建筑物立面的方法常常是采用螺栓螺母直接将光伏组件的边框紧定在支架上。在该安装方法中,提前将螺母预制在支架内,再通过螺栓穿过光伏组件的安装孔对准螺母进行紧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既需要搬动光伏组件又需要完成该对准操作,致使该对准操作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导致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安装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部;支架,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穿设在连接件上,上支架叠置在下支架的上方,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形成有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容纳空间,下支架与基体接触,;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止挡部和上支架之间,弹性件与连接件和上支架分别抵接,弹性件抵压上支架朝向下支架施力。
[0006]进一步地,容纳空间的形状与边框的形状相适配,下支架上设置有防止边框脱落的凸起。
[0007]进一步地,凸起的侧面与上支架和下支架共同组成容纳空间,侧面为由容纳空间内向容纳空间外延伸的斜面。
[0008]进一步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0009]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螺栓和螺母,螺栓的螺栓头形成止挡部,上支架和下支架穿设在螺栓的螺杆上,螺母设置在基体的内部,螺栓与螺母配合将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在基体上。
[0010]进一步地,弹性件为设置在止挡部和上支架之间弹簧。
[0011]进一步地,连接件从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中心位置穿过。
[0012]进一步地,容纳空间为两个,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以连接件为对称轴对称的形成两个容纳空间。
[0013]进一步地,基体为墙体或者C型钢。
[00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基体固定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部,连接件为安装架安装在基体上的支撑结构。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穿设在连接件上,上支架叠置在下支架的上方。下支架与基体抵接,止挡部防止上支架从连接件上脱落。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形成有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容纳空间,边框安装在该容纳空间内。弹性件设置在止挡部和上支架之间,弹性件与连接件和上支架分别抵接,弹性件抵压上支架朝向下支架施力。弹性件持续给上支架施力,下支架配合上支架共同夹持边框。由于上支架相对下支架是可活动的,在光伏组件的安装架上安装边框时,先将边框塞入容纳空间内。弹性件给上支架施力,使得上支架以及下支架紧密的夹紧边框。这样,就完成了边框在安装架上的安装工作,提高了边框在安装架上的安装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安装边框时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0019]图4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0]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0、连接件;11、螺栓;12、螺母;20、基体;30、支架;31、上支架;32、下支架;321、凸起;33、防滑层;40、弹性件;50、边框;51、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3]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包括:连接件10、支架30以及弹性件40。其中,连接件10的第一端与基体20固定连接,连接件10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部。支架30包括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穿设在连接件10上,上支架31叠置在下支架32的上方,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之间形成有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50的容纳空间,下支架32与基体20接触。弹性件40设置在止挡部和上支架31之间,弹性件40与连接件10和上支架31分别抵接,弹性件40抵压上支架31朝向下支架32施力。
[0024]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连接件10的第一端与基体20固定连接,连接件10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部,连接件10为安装架安装在基体20上的支撑结构。支架30包括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穿设在连接件10上,上支架31叠置在下支架32的上方。下支架32与基体20抵接,止挡部防止上支架31从连接件10上脱落。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之间形成有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50的容纳空间,边框50安装在该容纳空间内。弹性件40设置在止挡部和上支架31之间,弹性件40与连接件10和上支架31分别抵接,弹性件40抵压上支架31朝向下支架32施力。弹性件40持续给上支架31施力,下支架32配合上支架31共同夹持边框50。由于上支架31相对下支架32是可活动的,在光伏组件的安装架上安装边框50时,先将边框50塞入容纳空间内。弹性件40给上支架31施力,使得上支架31以及下支架32紧密的夹紧边框。这样,就完成了边框50在安装架上的安装工作,提高了边框50在安装架上的安装效率。优选地,弹性件40为设置在止挡部和上支架31之间弹簧。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空间的形状与边框50的形状相适配,下支架32上设置有防止边框50脱落的凸起321。与边框50相适配的容纳空间可以更加紧密的夹持住边框50,凸起321的设置则很好防止了边框50从水平方向脱开。
[0026]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321的侧面与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共同组成容纳空间,侧面为由容纳空间内向容纳空间外延伸的斜面。该侧面为斜面便于边框50塞入容纳空间内,边框50的安装更加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边框50上形成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部51。
[0027]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安装架与边框50之间的摩擦力,容纳空间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33。防滑层33增加了安装架与边框50之间的摩擦力,边框50安装在安装架后会更加稳定,减小了边框50从安装架上脱出的可能。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包括相互连接的螺栓11和螺母12,螺栓11的螺栓头形成止挡部,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穿设在螺栓11的螺杆上,螺母12设置在基体20的内部,螺栓11与螺母12配合将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连接在基体20上。这样的结构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和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螺母12为异型螺母。当然,螺母12的选择并不限于异型螺母,其他型号的螺母也是可行的。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从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的中心位置穿过。容纳空间为两个,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之间以连接件10为对称轴对称的形成两个容纳空间。安装架可以同时在两侧进行边框50的安装,这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30]在本实施例中,基体20为C型钢。异型螺母可以与C型钢很好的配合,便于安装架在基体20上的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基体20还可以是墙体。对于施工人员来说,通过常规的施工方式就可以将连接件10固定在墙体上。
[0031]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32]1、避免边框50在安装时必须有一人要协助固定,节约人力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组件安装效率。
[0033]2、减小系统安装配件数量,降低配件原材料及运输保管费用。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的第一端与基体(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0)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部; 支架(30),所述支架(30)包括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所述上支架(31)和所述下支架(32)穿设在所述连接件(10)上,所述上支架(31)叠置在所述下支架(32)的上方,所述上支架(31)和所述下支架(32)之间形成有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50)的容纳空间,所述下支架(32)与所述基体(20)接触; 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设置在所述止挡部和所述上支架(31)之间,所述弹性件(40)与所述连接件(10)和所述上支架(31)分别抵接,所述弹性件(40)抵压所述上支架(31)朝向所述下支架(32)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形状与所述边框(5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下支架(32)上设置有防止所述边框(50)脱落的凸起(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21)的侧面与所述上支架(31)和所述下支架(32)共同组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侧面为由所述容纳空间内向所述容纳空间外延伸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层(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包括相互连接的螺栓(11)和螺母(12),所述螺栓(11)的螺栓头形成所述止挡部,所述上支架(31)和所述下支架(32)穿设在所述螺栓(11)的螺杆上,所述螺母(12)设置在所述基体(20)的内部,所述螺栓(11)与所述螺母(12)配合将所述上支架(31)和所述下支架(32)连接在所述基体(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0)为设置在所述止挡部和所述上支架(31)之间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从所述上支架(31)和所述下支架(32)的中心位置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为两个,所述上支架(31)和所述下支架(32)之间以所述连接件(10)为对称轴对称地形成两个所述容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0)为墙体或者C型钢。
【文档编号】H02S20/22GK204068824SQ20142051216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万志良, 韩帅, 荣丹丹, 倪建雄 申请人:英利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