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器及充电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98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3相个别控制电路单元,包括把风力发电机的3相个别地予以短路的场效应晶体管(FET);

切换单元,包括调节上述风力发电机的输出而控制最大输出点的金属氧化膜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及

控制单元,根据使用者的输入对上述切换单元进行主动控制而对上述风力发电机的涡轮机实施运转及制动操作。

2.一种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以预设的算法把充电系统加以初始化;

步骤(B),对于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的发电输入维持连接状态而对于负荷输出则隔绝连接地测量蓄电池的电压;

步骤(C),以上述蓄电池电压为基础算出蓄电池的剩余容量(SOC);及

步骤(D),判断能否进行上述风力发电及/或上述太阳能发电,以相应的发电模式(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复合发电)对上述蓄电池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C步骤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C-1),检测上述蓄电池的开放电压及温度;

步骤(C-2),利用上述蓄电池的开放电压第一次算出蓄电池的剩余容量;

步骤(C-3),检测上述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及放电电流;

步骤(C-4),利用实时监视上述蓄电池的放电电流的库仑计数器第 二次算出上述蓄电池的剩余容量;及

步骤(C-5),判断上述库仑计数器的初始化与否;

把上述库仑计数器初始化则反馈到上述步骤(C-1),不把上述库仑计数器初始化则反馈到上述步骤(C-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库仑计数器按照下列数学式动作

<mrow> <mi>Q</mi> <mo>-</mo> <mrow> <mo>(</mo> <mrow> <mn>1</mn> <mo>+</mo> <mtable> <mtr> <mtd> <mrow> <mfrac> <mi>&eta;</mi> <mn>100</mn> </mfrac> <mo>&Integral;</mo> <msub> <mi>I</mi> <mi>C</mi> </msub> <mi>d</mi> <mi>t</mi> <mo>-</mo> <mo>&Integral;</mo> <msub> <mi>I</mi> <mi>D</mi> </msub> <mi>d</mi> <mi>t</mi> </mrow> </mtd> </mtr> <mtr> <mtd> <msub> <mi>C</mi> <mn>0</mn> </msub> </mtd> </mtr> </mtable> </mrow> <mo>)</mo> </mrow> <mo>&times;</mo> <mn>100</mn> </mrow>

(在此,η是充电电流的效率95%,IC是充电电流,ID是放电电流,C0是额定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D步骤中,风力发电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D-a-1),从风力发电机稼动的时点开始测量叶片的平均旋转加速度及瞬间旋转加速度;

步骤(D-a-2),把上述测量出来的平均旋转加速度及瞬间旋转加速度适用于预设的负荷控制变量表并记录发电量;

步骤(D-a-3),把上述步骤(D-a-1)到步骤(D-a-2)反复进行多次,算出输出最大发电量的平均旋转加速度与瞬间旋转加速度的变量值;及

步骤(D-a-4),把上述变量值适用于上述风力发电机的稼动时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D-a-2)所输出的发电量与上述步骤(D-a-3)所输出的变量值变成大于一定值时重新进行上述步骤(D-a-1)到步骤(D-a-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D步骤中,太阳能发电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D-b-1),周期性地增加或减少太阳能发电的输出电压地比较之前输出功率与目前输出功率而探索最大功率点;

步骤(D-b-2),控制降压转换器(Buck Converter)而符合上述最大功率点地设定上述太阳能发电的输出电压;

步骤(D-b-3),在每个预设的第一时间反复进行P&O算法而跟踪上述最大功率点;及

步骤(D-b-4),在每个预设的第二时间停止上述P&O算法后反馈到上述探索最大功率点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上述第一时间的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风力与太阳能的混合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时间的时间间隔为1秒钟以下,

上述第二时间的时间间隔为10分钟以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