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550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网中所使用的发电站一般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居多,不仅污染空气,而且浪费资源和成本,少数采用核动力发电,危害性巨大,特别是发生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技术中,采用太阳能发电,不仅最佳环保,而且能源量大,投入成本低,特别是在阳光照射时间长的地区,发电量非常巨大,但是现有的太阳能发电,在常规区域,通常是采用平板型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采集阳光,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的设计,只能使阳光一次利用,从而降低了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阳光利用率的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底板、太阳能电池片和导线,所述底板平铺在地面上,且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层阳光反射层,所述底板上的阳光反射层上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圆筒状,太阳能电池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外壁上设有一层镜面发射层,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高度为1mm~10mm,每个太阳能电池片上均设有所述导线,所述导线将太阳能电池片上产生的电流传导导入电网系统中的储电设备中。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距离为1mm~2mm。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外壁为带有银丝的面,内壁为铝浆层面。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高度为5mm。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距离为1mm。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设计底板、太阳能电池片和导线,在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层阳光反射层,所述底板上的阳光反射层上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圆筒状,太阳能电池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外壁上设有一层镜面发射层,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高度为1mm~10mm,每个太阳能电池片上均设有所述导线,所述导线将太阳能电池片上产生的电流传导导入电网系统中的储电设备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阳光折射在形成矩阵的太阳能电池片上,太阳能电池片上的镜面反射层折射阳光,使阳光折射到相邻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上,从而加大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且在底板上设计一层阳光反射层,将照射在底板上的阳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片上,加单阳光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电网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底板10、太阳能电池片20和导线30,所述底板10平铺在地面上,且底板10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层阳光反射层11,所述底板10上的阳光反射层11上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太阳能电池片20,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0为圆筒状,太阳能电池片20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0的外壁上设有一层镜面发射层21,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0的高度为1mm~10mm,每个太阳能电池片20上均设有所述导线30,所述导线30将太阳能电池片20上产生的电流传导导入电网系统中的储电设备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20之间的距离为1mm~2mm。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0的外壁为带有银丝的面,内壁为铝浆层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0的高度为5mm,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20之间的距离为1mm时,效果最佳。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0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提高阳光在太阳能电池片20形成的矩阵中的折射次数,加大阳光利用率。本发明通过设计底板、太阳能电池片和导线,在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层阳光反射层,所述底板上的阳光反射层上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圆筒状,太阳能电池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外壁上设有一层镜面发射层,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高度为1mm~10mm,每个太阳能电池片上均设有所述导线,所述导线将太阳能电池片上产生的电流传导导入电网系统中的储电设备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阳光折射在形成矩阵的太阳能电池片上,太阳能电池片上的镜面反射层折射阳光,使阳光折射到相邻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上,从而加大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且在底板上设计一层阳光反射层,将照射在底板上的阳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片上,加单阳光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