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旋变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2761阅读:2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旋变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变工装,具体地指一种电机旋变工装。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电机控制器进行功能调试、耐久试验、下线检测等工作。这些工作均需要采集电机的旋变信号,一般采用实体电机搭建台架配合电机控制器的开发,造成此类开发工作不仅耗时长,且每个试验中电机均需占用一个测功机,并在每个台架上只能使用一台电机开展工作,无疑产生台架试验资源长时占用,并且在试验中还须考虑电机长时间、大扭矩工作时的散热问题、电机高速运转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旋变工装,无需采用电机与测功机,即可模拟电机旋变信号,也能同时开展多台电机控制器的开发工作,节省试验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电机旋变工装,包括支架、旋变轴承座、以及旋变轴,所述支架的侧板上开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形安装凸台和第二环形安装凸台;所述旋变轴承座与支架的侧板垂直固定安装,且旋变轴承座靠近支架侧板的一端嵌入安装通孔的第一环形安装凸台内;所述第二环形安装凸台内设有同轴布置的旋变转子和旋变定子,所述旋变定子套设在旋变转子外圈,所述旋变定子的内圈与旋变转子的外圈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旋变定子的外圈与第二环形安装凸台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旋变轴通过轴承组安装在旋变轴承座的内腔,所述旋变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旋变轴的另一端贯穿旋变轴承座伸入支架上的安装通孔内与旋变转子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变轴承座的内壁开有孔槽,所述孔槽内设有用于对轴承组的外圈进行轴向限位的第一限位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旋变轴的外圈开有与孔槽相对设置的轴槽,所述轴槽内设有用于对轴承组的内圈进行轴向限位的第二限位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旋变轴与旋变转子相连接的末端设有用于对旋变转子进行轴向限位的旋变转子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形安装凸台的外侧设有用于对旋变定子进行轴向限位的旋变定子挡板。

再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承并列布置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旋变轴承座与驱动电机的贴合面通过第一止口配合抵接,所述旋变轴承座与支架的贴合面通过第二止口配合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其一,本发明无需采用电机与测功机,即可模拟电机旋变信号,也能同时开展多台电机控制器的开发工作,节省试验资源。

其二,本发明避免了使用电机与测功机试验环境中的大电流、高转速的试验过程,确保了试验的安全性。

其三,本发明可以直接用风扇对工装的电机旋变定子线圈进行风冷,与使用实体电机配合电机控制器开发相比,大大提升了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机旋变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旋变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旋变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装有旋变轴承座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旋变轴承座、3-旋变轴、4-安装通孔、4.1-第一环形安装凸台、4.2-第二环形安装凸台、5-旋变转子、6-旋变定子、7-轴承组、8-驱动电机、9-孔槽、10-轴槽、11-旋变转子挡板、12-旋变定子挡板、13-第一止口、14-第二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中所示的电机旋变工装,包括支架1、旋变轴承座2、以及旋变轴3,支架1的侧板上开有安装通孔4,安装通孔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形安装凸台4.1和第二环形安装凸台4.2;旋变轴承座2与支架1的侧板垂直固定安装,且旋变轴承座2靠近支架1侧板的一端嵌入安装通孔4的第一环形安装凸台4.1内;第二环形安装凸台4.2内设有同轴布置的旋变转子5和旋变定子6,旋变定子6套设在旋变转子5外圈,旋变定子6的内圈与旋变转子5的外圈之间留有间隙,旋变定子6的外圈与第二环形安装凸台4.2的内壁固定连接;旋变轴3通过轴承组7安装在旋变轴承座2的内腔,旋变轴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旋变轴3的另一端贯穿旋变轴承座2伸入支架1上的安装通孔4内与旋变转子5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轴承组7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承并列布置构成。旋变轴承座2的内壁开有孔槽9,孔槽9内设有用于对轴承组7的外圈进行轴向限位的第一限位卡簧,防止轴承组7相对旋变轴承座2轴向窜动。旋变轴3的外圈开有与孔槽9相对设置的轴槽10,轴槽10内设有用于对轴承组7的内圈进行轴向限位的第二限位卡簧,防止轴承组7相对旋变轴3轴向窜动。

旋变轴3与旋变转子5相连接的末端设有用于对旋变转子5进行轴向限位的旋变转子挡板11,旋变转子挡板11将旋变转子5压紧在旋变轴3上,防止旋变转子5轴向窜动。旋变轴3与旋变转子5的中心孔为过盈配合安装,这样既能够保证旋变转子5轻松安装到位,又能保证旋变转子5与旋变轴3的同轴度。

第二环形安装凸台4.2的外侧设有用于对旋变定子6进行轴向限位的旋变定子挡板12。通过旋变定子挡板12将旋变定子6压紧在支架1上第二环形安装凸台4.2的外侧,防止旋变定子6轴向窜动。旋变定子6的外圈与第二环形安装凸台4.2为过盈配合安装,这样既能够保证旋变定子6轻松安装到位,又能保证旋变定子6与支架1上安装通孔4的同轴度。此工装完成装配后,被测电机的旋变转子5与旋变定子6保持轴向与径向的中心线重合,且旋变转子5与旋变定子6之间留有间隙。

旋变轴承座2与驱动电机8的贴合面通过第一止口13配合抵接,旋变轴承座2与支架1的贴合面通过第二止口14配合抵接。这样,第一止口13保证了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旋变轴承座2的同轴度,第二止口14保证了旋变轴3与支架1上安装通孔4的同心度。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外花键与旋变轴3的内花键相配合传递动力。

试验时,将驱动电机8通电后带动旋变轴3旋转,从而带动旋变转子5转动,产生旋变信号,用来模拟真实的电机旋变信号,电机控制器与旋变工装的旋变定子6自带的旋变信号线连接,即可进行电机控制器的开发工作。在此套工装工作时,采用风扇对电机定子进行风冷即可达到试验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