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以及开关电源和液晶显示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281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以及开关电源和液晶显示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损地吸收开关电源尖峰电压的吸收电路以及相应的开关电源和液晶显示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正趋向于小型化和轻量化。为了减小电源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开关频率是最可行的方法。由于工作在高频状态下,开关变压器漏感、分布电容等寄生参数的影响不能忽略。例如在液晶显示驱动电路中,基于非隔离直流到直流(DC/DC)变换器拓扑应用中,由于功率器件(指输出功率比较大的电子元器件)都工作在开关状态,所以存在着很大的电流变化率,实际的开关电源电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散电感和寄生电容,所以在满负载工作时,开关电源的电压尖峰就会很高,而且呈振铃形态,不但会严重影响电路中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效率损耗,同时高频率、高di/dt和高dv/dt可能带来较大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在液晶显示驱动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以及对高清和高频的应用要求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

目前,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吸收的目的,总体上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减小漏电感,二是耗散过电压的能量。减小漏电感主要靠工艺;耗散过电压的能量是通过与变压器或者电子开关管并联的吸收电路。

在传统应用中,基于成本和空间的条件,使用的吸收电路的方案是在电子开关管的两端并接RC(电阻和电容)电路(参见图1)或者并接RCD(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电路(参见图2)。这些吸收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电子开关管断开时为该电子开关管提供旁路,以吸收蓄积在寄生电感中的能量,并使开关电压被钳位,从而抑制电压尖峰。这些方案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降低开关电源尖峰电压的幅值,但是降低的尖峰电压的能量被电路中的电阻发热转换成大量的热量,降低了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提供该发明内容而以简化形式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进行描述的概念选择进行介绍。该发明内容并非意在标识出所请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其也并非意在被用来对所请求保护主题的范围进行限制。此外,所请求保护的主题并不局限于解决了本公开的任意部分中所提到的任意或全部缺陷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开关电源中的尖峰电压处理电路,实现了一种降低开关电源中尖峰电压、减小开关电源的能量损耗、提高开关电源整体转换效率的尖峰电压处理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损地吸收开关电源尖峰电压的吸收电路,其与开关电源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吸收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其用于将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改变为期望的电压尖峰;储能电路,其与该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相连,用于将被抑制掉的尖峰电压储存起来;以及释放电路,其与该储能电路相连,用于当该储能电路储存的电压高于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时,将该储能电路储存的高于该输出电压的能量释放到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

优选地,该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该储能电路包括电容,该释放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并且该开关电源电压尖峰将该第一二极管击穿,经该电容吸收,当该电容的电压高于该输出电压时,开通该第二二极管,从而将该高于该输出电压的能量释放到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

优选地,该第一二极管击穿电压被配置为该期望的电压尖峰减去该输出电压的结果值。

优选地,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该开关电源的电子开关管的漏极相连,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该电容一侧以及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该电容另一侧接地,以及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相连。

优选地,该第一二极管是瞬态抑制二极管。

优选地,该第二二极管是快速二极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和电子开关管,以及如上实施例提供的吸收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驱动电路,包括如上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抑制开关电源的尖峰电压,使得能够防止器件损坏,防止电压击穿,使功率器件远离危险工作区,从而提高可靠性,同时降低了dv/dt和di/dt,降低了振铃,从而改善EMI品质,此外通过输出抑制的电压能量而降低开关器件的损耗,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并接RC电路的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并接RCD电路的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损地吸收开关电源尖峰电压的吸收电路模块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无损地吸收开关电源尖峰电压的吸收电路的开关电源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收电路的第一阶段的电流方向;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收电路的第二阶段的电流方向;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开关电压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开关电源是利用电子开关器件(如晶体管、场效应管、可控硅闸流管等),通过控制电路,使电子开关器件不停地“接通”和“关断”,让电子开关器件对输入电压进行脉冲调制,从而实现DC/AC、DC/DC电压变换,以及输出电压可调和自动稳压。开关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LED照明、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空气净化器,电子冰箱,液晶显示器,LED灯具,通讯设备,视听产品,安防监控,LED灯袋,电脑机箱,数码产品和仪器类等领域。现代开关电源有两种:一种是直流开关电源;另一种是交流开关电源。以直流开关电源为例,其功能是将电能质量较差的原生态电源(粗电),如市电电源或蓄电池电源,转换成满足设备要求的质量较高的直流电压(精电)。直流开关电源的核心是DC/DC转换器。

尽管以下实施例大多结合直流开关电源(例如DC/DC)进行描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电路不仅仅适用于直流开关电源,同时也可以用于交流开关电源。

按照电子开关管的开关条件,DC/DC转换器又可以分为硬开关和软开关两种。硬开关DC/DC转换器的开关器件是在承受电压或流过电流的情况下,开通或关断电路的,因此在开通或关断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的交叠损耗,即所谓的开关损耗。当转换器的工作状态一定时开关损耗也是一定的,而且开关频率越高,开关损耗越大,同时在开关过程中还会激起电路分布电感和寄生电容的振荡,带来附加损耗,因此,硬开关DC/DC转换器的开关频率不能太高。软开关DC/DC转换器的开关管,在开通或关断过程中,或是加于其上的电压为零,即零电压开关,或是通过开关管的电流为零,即零电流开关。这种软开关方式可以显着地减小开关损耗,以及开关过程中激起的振荡,使开关频率可以大幅度提高,为转换器的小型化和模块化创造了条件。硬开关和软开关的工作方式不同,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是硬开关。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并接RC吸收电路的开关电路的示意图。其中虚线框中是RC吸收电路,它是吸收电阻Rs与吸收电容Cs串联的一种电路,同时与电子开关管Q1并联连接。若电子开关管Q1断开,蓄积在寄生电感(未示出)中的能量对开关的寄生电容(未示出)充电的同时,也会通过吸收电阻Rs对吸收电容Cs充电。这样,由于吸收电阻Rs的作用,其阻抗将变大,那么,吸收电容Cs也就等效地增加了电子开关管Q1的并联电容的容量,从而抑制电子开关管Q1断开的电压尖峰。而在电子开关管Q1接通时,吸收电容又通过电子开关管Q1放电,此时,其放电电流将被吸收电阻Rs所限制。

图2为现有技术的并接RCD吸收电路的开关电路的示意图。其中虚线框中是RCD吸收电路,它是吸收电阻Rs和吸收二极管Ds并联后再与吸收电容Cs串联的一种电路,同时与电子开关管Q1并联连接。若电子开关管Q1断开,蓄积在寄生电感(未示出)中的能量将通过电子开关管Q1的寄生电容(未示出)充电,电子开关管电压上升。其电压上升到吸收电容Cs的电压时,吸收二极管Ds导通,从而使开关电压被吸收二极管Ds所钳位,同时寄生电感(未示出)中蓄积的能量也对吸收电容Cs充电。电子开关管Q1接通期间,吸收电容Cs则通过吸收电阻Rs放电。由于RCD吸收电路是通过二极管对开关电压钳位,效果要比RC吸收电路好,同时,它也可以采用较大电阻,但能量损耗也比RC小,但是RCD电路的钳位电压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参数设计不合理,该吸收电路会降低系统的效率,或者达不到钳位的要求而使电子开关管损坏。

采用RC和RCD吸收电路也可以对开关电源的变压器消磁,而不必另设变压器绕组与二极管组成的去磁电路。变压器的励磁能量都会在吸收电阻中消耗掉。RC与RCD吸收电路不仅可以消耗变压器漏感中蓄积的能量,而且也能消耗变压器励磁能量,因此,这种方式同时降低了变换器的变换效率。需要新的吸收电路改进这一状况。

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损地吸收开关电源尖峰电压的吸收电路模块化示意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电路与开关电源相连并且包括三部分——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302、储能电路304以及释放电路306。其中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302用于将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改变为期望的电压尖峰,储能电路304与所述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相连,用于将被抑制掉的尖峰电压储存起来,释放电路306与储能电路304相连,用于当储能电路304储存的电压高于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时,将储能电路304储存的高于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能量释放到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总体来说,这样一个吸收电路的设计思想就是抑制电压尖峰、储存抑制的能量、释放到开关电源输出端。优选地,该吸收电路随着开关电源的电子开关管周期性地断开与导通而逐周期地进行电压尖峰的抑制、抑制的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以这种方式,该吸收电路降低了与之相连的开关电源中的尖峰电压,减小了该开关电源的能量损耗,以及提高了该开关电源的整体转换效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无损地吸收开关电源尖峰电压的吸收电路的开关电源的示意图。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收电路被应用于直流开关电源。该直流开关电源包括原生态直流电源Vin、滤波电感Lf和滤波电容Cf,电子开关管Q1和续流二极管D1,RL是负载电阻,Vout是输出电压,GND是地。原生态直流电源Vin依次与滤波电感Lf和电子开关管Q1串联,其中直流电源Vin的负极以及电子开关管Q1的源极接地,此外,续流管D1与滤波电容Cf串联后再与电子开关管Q1并联,附在电阻RL与滤波电容并联。当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电源或直流开关电源均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开关电源,而可以是任何可能产生电压尖峰的开关电源。

优选地,吸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TVS1、第二二极管Ds和吸收电容Cs。其中,至少由第一二极管TVS1构成了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的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302,至少由吸收电容Cs构成了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的储能电路304,以及至少由第二二极管构成了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的释放电路306。如图所示,所述第一二极管TVS1的阴极与电子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而第一二极管TVS1的阳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s的阳极以及吸收电容Cs的一侧相连。该吸收电容Cs的另一侧接地,而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相连。当然,也可以是能够抑制开关电源电压尖峰的一个或一组其它元器件构成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的开关电源电压尖峰抑制电路302,也可以是能够储存抑制的尖峰电压的一个或一组其它元器件构成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的储能电路304,也可以是能够将储存的电压尖峰的能量释放到开关电源输出端的一个或一组其它元器件构成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的释放电路306。

其中,开关电源中的电子开关管Q1周期性地导通与断开。当电子开关管Q1断开时,例如由于开关电源中可能存在的电感(例如变压器漏感、线路分布电感、器件等效模型中的感性成分等)引起电感续流,进而产生电压尖峰。当然,当电子开关管Q1采用场效应晶体管实现时,电压尖峰也可能由电子开关管Q1的寄生电容产生。本发明的实施例对电压尖峰的产生来源不做限定。

产生的开关电源的电压尖峰将所述第一二极管TVS1击穿,经所述吸收电容Cs吸收(即电压储存),当所述吸收电容Cs的电压高于所述输出电压Vout时,所述第二二极管Ds打通,从而将所述高于所述输出电压(VCs-Vout)的能量释放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一般来说,相对于VCs而言Vout非常低,因此吸收的大部分尖峰电压能量被输出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可以被视为“无损”地吸收尖峰电压。当电子开关管Q1导通时,吸收电容Cs、第一二极管TVS1和电子开关管Q1形成放电回路,将吸收电容Cs上剩余的电压(其值例如为Vout)放掉。

优选地,第一二极管TVS1的击穿电压被配置为期望的电压尖峰减去输出电压Vout的结果值。从而可以通过采用不同击穿电压的第一二极管TVS1而实现对期望的电压尖峰的调整。

优选地,第一二极管是瞬态抑制二极管。瞬态抑制二极管是一种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当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10的负12次方秒量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瞬时过电压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

理想地,第二二极管的选择要考虑其恢复时间与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相匹配。这样可以在开关电源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尽快地将Cs上的电压释放到开关电源输出端,并且提高二极管整流的效率,从而尽可能地减小开关电源的能量损耗,提高开关电源的整体转换效率。

一般地,快速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很短的,5us以下。其从性能上还可进一步分为快恢复和超快恢复两个等级。一般地,前者反向恢复时间为数百纳秒或更长,后者则在100纳秒以下。而肖特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甚至可以达到几个纳秒。一般而言,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在500khz上下,也即周期在2us上下,因此优选地,第二二极管Ds是快速二极管。当然,取决于开关电源的实际开关频率,以及权衡制造成本,第二二极管Ds也可以配置为肖特基二极管等。

下面参照图5和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电路的进行吸收和释放的过程中的电流变化。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收电路的第一阶段的电流方向;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收电路的第二阶段的电流方向。图5和图6所基于的电路图与图4相同。当电子开关管Q1从导通转为断开时,在第一阶段,第一二极管TVS1阴极的电压升高,当升高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Vout与第一二极管TVS1的击穿电压之和的时候,TVS1被击穿,并在吸收电容Cs上储存多余的电压,此时TVS1阴极的电压不再升高,也即电压尖峰被抑制了,而抑制的电压能量转移到了吸收电路的吸收电容Cs上。吸收电容Cs上的电压不断升高。在这个阶段,第一二极管TVS1反向导通,电流从第一二极管TVS1的阴极流向吸收电容Cs。第二阶段,当吸收电容Cs上的电压升高到大于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Vout与第二二极管Ds的导通电压之和时,第二二极管Ds导通,电流从吸收电容Cs经第二二极管Ds流向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直到吸收电容Cs的电压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电压一致。由于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是相对比较低的,一般也就几伏,而尖峰电压可达几十伏,因此大部分储存的电压尖峰能量被输出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如此就减小了开关电源的能量损耗,提高了开关电源的整体转换效率。

也可能存在开关电源电路状况良好的时候,此时尖峰电压低于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Vout与第一二极管TVS1的击穿电压之和,从而TVS1不会被击穿,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电路无需起作用。从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电路可以很好地适配于开关电源的工作状况。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开关电压图。其对应于图4-6中任一个图的电路。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电子开关管Q1的电压。在t1时刻,电子开关管Q1从导通变为断开,电子开关管漏极的电压VQ1不断升高,如果没有吸收电路的存在,VQ1将呈现尖峰P1,其在图7中被放大以便于看清。而应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电路后,VQ1呈现抑制后的尖峰P2以取代了尖峰P1。显然,尖峰P2的峰值电压Vp2低于尖峰P1的峰值电压。由前面结合图4所描述的,尖峰P2的峰值电压Vp2可以通过配置不同击穿电压的第一二极管TVS1来调整,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电路的元器件,使之工作在正常的工作电压范围内。由于寄生电感和电容等的存在,VQ1不可避免地存在振铃直到达到稳定的状态,此刻VQ1的稳定电压是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Vout、第二二极管Ds的导通电压以及第一二极管TVS1的反向导通电压之和。之后在t2时刻,当电子开关管Q1导通时,电子开关管的漏极相当于接地,其电压迅速下降为零,图示的下降曲线接近为直线,实际展开了看也是二次函数形状,这是由于电容Cs的特性所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驱动电路,参见图8,液晶显示驱动电路800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开关电源电路802。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抑制开关电源的尖峰电压,使得能够防止器件损坏,防止电压击穿,使功率器件远离危险工作区,从而提高可靠性,同时降低了dv/dt和di/dt,降低了振铃,从而改善EMI品质,此外通过输出抑制的电压能量而降低开关器件的损耗,提高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或唯一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