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7946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是输出太阳能电源的重要部件,是将太阳能电池引线与外接引线实施连接的过渡装置,通常由盒体、盒盖、设置于盒座内的旁路二极管和导电连接机构构成。前述的旁路二极管的作用是避免反向充电而损及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防止因一个太阳能光伏电池短路而殃及整个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正常工作。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技术信息,如:CN201639227U(太阳能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壳体)、CN101944546B(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CN101442280A(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CN2716748Y(太阳能组件接线盒的改良结构)、CN101138098A(太阳能模块的输出线的接线盒及该接线盒的安装方法)、CN200941388Y(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接线盒)、CN201075856Y(新型太阳能光伏金属接线盒)、CN101286626A(太阳能光伏金属接线盒)和CN101459392A(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用接线盒),等等。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方案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由授权公告号CN204633706U推荐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所弥补,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02至0007段、0019段和0026至0040段。但是该专利方案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作为电连接机构的结构体系的材质为铜板的一组电连接板(专利称导电板)朝向上的一侧即朝向旁路二极管的一侧的表面光滑似镜,又由于旁路二极管是通过其一端的管脚以及另一端的电连接脚将一组电连接板中的各两相邻的两枚电连接板实施电气连接的,并且管脚以及电连接脚将相邻的两枚电连接板电气连接的方式是通过焊接实现的,因而在焊接时难以保障旁路二极管的管脚以及电连接脚与电连接板的焊接效果,也就是说管脚及及电连接脚与电连接板的焊接部位的可靠性相对脆弱,甚至会出现虚焊现象,于是在接线盒包装、仓储、运输以及安装之类的环节中易因振动而出现脱焊情形;其二,如前述,由于一组电连接板的表面十分光滑,因而在后续工序的灌胶过程中,电连接板无法发挥出对胶料(粉界习惯称灌封胶)的理想的吸附效果,即影响胶料与电连接板之间的整体结合力,在接线盒的服役(使用)过程中易因密封性差而遭雨水、潮气侵袭,使电连接机构、旁路二极管以及电缆连接部位等出现短路之类的情形;其三,由于两根电缆是在对应于电缆引入定位座(专利称压块座)的位置探入盒体腔(专利称型腔)与一组电连接板中的位于两侧的各一枚电连接板实施电气焊接的,又由于该两侧的各一枚电连接板与中部区域的电连接板之间仅存在一个微渺的电气隔离间隙,因而一方面影响焊接速度,因为稍有不慎,焊料会蔓延到相邻的电连接板而造成电气短路,另一方面在后续的灌胶工序中,胶料无法将电缆与电连接板的焊点部位实现全方位包裹,对密封保护不利;其四,为了在对应于电缆引入定位座的位置对两根电缆进行管束(即定位),因而在电缆引入定位座的上部敞口的位置配设一电缆压块(专利称压块),具体是:在完成了电缆与电连接板的电气焊接后,通过热熔融焊接方式将电缆压块在对应于前述上部敞口的位置与电缆引入定位座热熔融焊接,其积极意义得以防止在安装以及日常检护过程中拖拽电缆而致其与电连接板脱焊。但是,实践证明当外力作用于电缆时通常使电缆产生向上的拽引力,于是由于电缆引入定位座的电缆引入腔呈U字形,并且电缆压块是在对应于该U字形的腔口(即前述的敞口)对电缆管制的,因而其对电缆的管制效果是相对脆弱的。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模拟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旁路二极管的管脚以及电连接脚与电连接板之间出现虚焊和脱焊情形而藉以保障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在灌封时使密封胶料与电连接板可靠结合而藉以体现优异的灌封效果、有益于使灌封胶料对电缆与电连接板的焊点部位全方位包裹而藉以防止遭雨水及潮气侵袭而影响使用中的可靠性、有便于增进对电缆在电缆引入定位座上的管制效果而藉以抵抗外力拖拽并且避免与电连接板分脱的结构改进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盒体,该盒体具有一盒体腔,并且在该盒体的左下角延伸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该电缆引入定位座具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腔,该电缆引入定位座腔与盒体腔相通并且在对应于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的腔口的位置配设有一电缆压块;一电连接机构,该电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电连接板和一第二电连接板,该第一、第二电连接板以彼此非接触的状态左右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前侧;一旁路二极管,该旁路二极管的一端具有一对管脚而另一端具有一电连接脚,一对管脚与所述的第一电连接板焊接连接,而电连接脚与所述的第二电连接板焊接连接;一盒盖,该盒盖与盒体相配合而对所述盒体腔蔽护,在使用状态下,两相邻盒体的盒体腔内的电连接机构的第一电连接板与第二电连接板之间由一对汇流条实现彼此的电气连接,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连接板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管脚的位置构成有凸起于第一电连接板的表面的一第一电连接板焊接凸缘,而在第二电连接板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连接脚的位置构成有凸起于第二电连接板的表面的一对第二电连接板焊接凸缘,所述的一对管脚与第一电连接板焊接凸起焊接连接,而所述的电连接脚与一对第二电连接板焊接凸起焊接连接;在第一电连接板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以密集状态构成有第一电连接板载胶凸缘,而在第二电连接板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同样以密集状态构成有第二电连接板载胶凸缘;在第一电连接板的左下角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的位置开设有一漫胶缺口;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的断面形状呈n字形,所述电缆压块在对应于该n字形的开口的部位与电缆引入定位座的底部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对应于所述盒体腔的盒体腔底板的后侧开设有一用于使盒体腔与外界相通的汇流条引入腔,藉由该汇流条引入腔而使盒体腔底板形成半截式盒体腔底板,所述的一对汇流条自所述汇流条引入腔引入盒体腔内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连接板以及第二电连接板电气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盒体腔底板的前侧构成有凸起于盒体腔底板的上表面的一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和一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在所述的第一电连接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电连接板定位孔,在所述的第二电连接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电连接板定位孔,第一电连接板定位孔与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相配合,第二电连接板定位孔与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相配合;所述的一对汇流条中的其中一根汇流条与第一电连接板焊接连接,而一对汇流条中的另一根汇流条与第二电连接板焊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连接板朝向所述汇流条引入腔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该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朝着汇流条引入腔的方向伸展,所述的一对汇流条中的其中一根汇流条与该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电气连接;在所述第二电连接板朝向所述汇流条引入腔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该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朝向汇流条引入腔的方向伸展并且与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相对应,所述的一对汇流条中的另一根汇流条与该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电气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上开设有一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孔,而在所述的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上开设有一第二流条电气连接孔,所述的一对汇流条中的其中一根汇流条在对应于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孔的位置与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焊接连接,而一对汇流条中的另一根汇流条在对应于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孔的位置与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焊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盒体腔底板朝向所述汇流条引入腔的一侧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电气隔离凸缘,而在汇流条引入腔朝向盒体腔底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电气隔离凸缘的位置构成有一电气隔离片,电气隔离凸缘与电气隔离片彼此形成T字形的位置关系。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盒体的左右侧的外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盒体卡扣,而在所述盒盖的左右侧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盒体卡扣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盒盖卡脚,该盒盖卡脚与盒体卡扣相配合,在所述盒体的底部并且围绕盒体的四周延伸有一贯通的盒体泄水栈边,所述盒盖的盒盖底表面与该盒体泄水栈边之间保持有间隙。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盒体腔的左右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汇流条引入腔的位置各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灌胶参照标志凸缘。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的腔顶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顶壁的表面的电缆限定凸缘,所述电缆压块具有一电缆压块腔,在该电缆压块腔的腔底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的表面的电缆限位凸缘。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缆压块与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的底部热熔融焊接固定,所述电缆压块腔的形状呈U字形;所述第一电连接板载胶凸缘以及第二电连接板载胶凸缘为浮点状、条状或网纹状的载胶凸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第一、第二电连接板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旁路二极管的管脚和电连接脚的位置构成有第一、第二电连接板焊接凸缘,因而能保障管脚以及电连接脚的焊接强度,避免出现虚焊及脱焊情形,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之二,由于在第一、第二电连接板的表面分别以密集状态构成有第一、第二电连接板载胶凸缘,因而在灌封密封胶时能使第一、第二电连接板与灌封胶体现出优异的结合效果;之三,由于在对应于电缆引入定位座的电缆引入腔的第一电连接板上构成有漫胶缺口,因而在灌封密封胶时,胶料可途经该漫胶缺口而将电缆与第一电连接板的焊点部位全方位包裹,避免外界雨水、潮气侵袭而引发电气连接故障;之四,由于将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由已有技术中的U字形变为n字形,并且将电缆压块转移至下方与电缆引入定位座固定,因而可增进电缆受外力拖拽时的抵抗强度,避免电缆与第一电连接板在焊点部位分脱并且提高了对电缆的管制效果;之五,由于在一个盒体的盒体腔内只设置一个电连接机构以及一个旁路二极管,因而貌似增加了壳体的数量,但是能使旁路二极管的散热效果满足太阳能光伏电池向大功率大电流化方向发展的要求,解决了盒体散热与采用大功率大电流的旁路二极管之间的矛盾;之六,由于整体结构简练,因而既可方便制作,又能快捷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一对汇流条将位于两相邻盒体的盒体腔内的电连接机构实现电气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位于两个盒体之间的盒体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由塑料模具成型的一盒体1,该盒体1具有一盒体腔11,并且在该盒体1的左下角延伸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14,该电缆引入定位座14具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41,该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41与盒体腔11相通并且在对应于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41的腔口的位置配设有一电缆压块142;示出了一电连接机构2,该电连接机构2包括一第一电连接板21和一第二电连接板22,该第一、第二电连接板21、22以彼此非接触的状态左右对应地设置在前述盒体11的前侧;示出了一旁路二极管3,该旁路二极管3的一端具有一对管脚31而另一端具有一电连接脚32,一对管脚31与前述的第一电连接板21焊接连接,而电连接脚32与前述的第二电连接板22焊接连接;示出了同样由塑料模制成型的一盒盖4,藉由该盒盖4与盒体1相配合而对前述的盒体腔11蔽护,在使用状态下,两相邻盒体1的盒体腔11内的电连接机构2的第一电连接板21与第二电连接板22之间由一对汇流条5实现彼此的电气连接。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第一电连接板2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管脚31的位置构成有凸起于第一电连接板21的表面的一第一电连接板焊接凸缘213,而在第二电连接板2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连接脚32的位置构成有凸起于第二电连接板22的表面的一对第二电连接板焊接凸缘223,前述的一对管脚31与第一电连接板焊接凸起213焊接连接,而前述的电连接脚32与一对第二电连接板焊接凸起223焊接连接;在第一电连接板21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以密集状态构成有第一电连接板载胶凸缘214,而在第二电连接板22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同样以密集状态构成有第二电连接板载胶凸缘224;在第一电连接板21的左下角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41的位置开设有一漫胶缺口215;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41的断面形状呈n字形,前述电缆压块142在对应于该n字形的开口的部位与电缆引入定位座14的底部固定。由上述说明可知,相对于一个盒体1而言,前述的电连接机构2以及旁路二极管3的数量各为一个,并且在使用状态下盒体1的数量为三个,从形式上看似乎将先有技术中的接线盒化整为零(由一个变成了三个)并且或许增加了制造成本,但是由于盒体1的结构变得显著简单以及体积显著缩小,因而增加盒体1的数量相对于已有技术因将三个旁路二极管同设于一个盒体1内导致易损(盒体散热效果差导致)且频繁更换整个盒体1的使用成本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术的设计偏见,因为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已有技术无法预期的。请重点见图1,在对应于前述盒体腔11的盒体腔底板111的后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使盒体腔11与外界相通的汇流条引入腔112,藉由该汇流条引入腔112而使盒体腔底板111形成半截式盒体腔底板(即半幅式底板),前述的一对汇流条5自汇流条引入腔112引入盒体腔11内分别与前述的第一电连接板21以及第二电连接板22电气连接。优选地,在前述的盒体腔底板111的前侧构成有凸起于盒体腔底板111的上表面的一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1111和一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1112;在前述的第一电连接板21(也可称金属导电片,以下同)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1111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电连接板定位孔211,在第二电连接板22(也可称金属导片,以下同)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1112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电连接板定位孔221,第一电连接板定位孔211与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1111相配合并且通过热熔融焊接方式定位在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1111上,第二电连接板定位孔221与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1112相配合并且通过热熔融焊接方式定位在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1112上;前述的一对汇流条5中的其中一根汇流条5与第一电连接板21电气连接,而一对汇流条5中的另一根汇流条与第二电连接板22电气连接。优选地,在前述第一电连接板21朝向所述汇流条引入腔112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12,该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12朝着汇流条引入腔112的方向伸展,前述的一对汇流条5中的其中一根汇流条与该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12电气连接;在前述第二电连接板22朝向汇流条引入腔112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22,该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22朝向汇流条引入腔112的方向伸展并且与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12相对应,前述的一对汇流条5中的另一根汇流条与该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22电气连接。在前述的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12上开设有一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孔2121,而在前述的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22上开设有一第二流条电气连接孔2221,前述的一对汇流条5中的其中一根汇流条在对应于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孔2121的位置与第一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12电气连接,而一对汇流条5中的另一根汇流条在对应于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孔2221的位置与第二汇流条电气连接腿222电气连接。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盒体腔底板111朝向前述汇流条引入腔112的一侧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电气隔离凸缘113,而在汇流条引入腔112朝向盒体腔底板11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电气隔离凸缘113的位置构成有一电气隔离片1121,电气隔离凸缘113与电气隔离片1121彼此形成T字形的位置关系,即电气隔离片1121垂直于电气隔离凸缘113,但两者不接触。电气隔离凸缘113以及电气隔离片1121可以阻止一对汇流条5有可能产生的非正常电气接触而引发短路的情形。由图1所示,在前述盒体1的左右侧的外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盒体卡扣12,而在盒盖4的左右侧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盒体卡扣12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盒盖卡脚41,该盒盖卡脚41与盒体卡扣12相配合。此外,在前述盒体1的底部并且围绕盒体1的四周延伸有一贯通的盒体泄水栈边13,前述盒盖4的盒盖底表面42与该盒体泄水栈边13之间保持有间隙,盒体泄水栈边13还可称为盒体泄水裙边,既有助于通风,又有利于使进入到盒盖底表面42与盒体泄水栈边13之间的前述间隙内的水(主要由降水天气产生的雨水)快速泄除并蒸发气化,还有便于工具如改锥在对应于该间隙的位置开启盒盖4。优选地,在前述的盒体腔11的左右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汇流条引入腔112的位置各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灌胶参照标志凸缘114,该灌胶参照标志凸缘114的上表面略低于盒体腔11的腔上平面,低于的程度优选为0.3-0.8㎜,较好地为0.4-0.6㎜,更好地为0.5㎜。在本实施例中,灌胶参照标志凸缘114的上表面低于盒体腔11的腔口0.5㎜,因而能避免在向盒体腔11内灌注密封胶时的盲目性,因为过度地超量灌胶会造成不必要浪费,反之会影响对设置于盒体腔11内的前述旁路二极管3的保护效果。请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41的腔顶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顶壁的表面的电缆限定凸缘1411,前述电缆压块142具有一电缆压块腔1421,并且在该电缆压块腔1421的腔底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的表面的电缆限位凸缘14211。前述电缆限定凸缘1411以及电缆限位凸缘14211的功用是增大对由图2所示的电缆6的牵制力,阻止电缆6轻易地从盒体1上挣脱。如前所述,由于在实际使用时,盒体1的数量为三个,并且以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以左、中、右排列(也可以为上中下排列),左、右各一个盒体的结构是雷同的,仅仅是电缆引入定位座14的位置存在差异,因此左右各一个盒体1的电缆引入定位座14上各引入有一用于与电连接机构2电连接的电缆6,电缆6由前述的电缆压块142限定并且与第一电连接板21焊接固定。此外为了方便接线,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左边和右边的一个盒盖4的定位座护盖43的表面分别设计表示电源正负的电源标记431,左、右两侧的两个盒盖4的定位座护盖43上的电源标记431是不同的,当一个为电源负标记(-)时,则另一个为电源正标记(+),反之同例。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2,由于图3示意的位于中间的一个盒体1无需接续电缆6,因而省去了电缆引入定位座14,与其配套的盒盖4也省去了相应的定位座护盖43,而其余结构均与图1所示结构相同。装配时,先将旁路二极管3与电连接机构2即与第一、第二电连接板21、22电气连接,再将电缆6以及一对汇流条5与第一、第二电连接板21、22电气连接,而后对盒体腔11灌封密封胶,灌胶完成后,再将盒盖4与盒体1盖配。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缆压块142与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14的底部热熔融焊接固定,前述电缆压块腔1421的形状呈U字形;前述第一电连接板载胶凸缘214以及第二电连接板载胶凸缘224为浮点状的载胶凸缘,但是也可以为条状或网纹状的载胶凸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不失为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