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91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装置,具体为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现行的太阳能发电都采用大规模的发电站进行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站由于其规模大、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只适用于公共用电发电,而不适用于普通家庭使用。此外在无电及电线架设不到的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山区、采矿区、防海防哨所,电力的供应依然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专利文献中,专利公开号:CN 204517723 U公告了一种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机箱和开关,所述机箱上有220V电源输出口和USB接口;所述的机箱内部设置有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保险管、降压板和逆变器;所述的充放电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降压板和逆变器电连接,所述的逆变器与所述220V电源输出口电连接,所述的降压板与USB接口电连接;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机箱外部,该太阳能电池板由多个太阳能多晶硅聚光阵列而成;所述的机箱包括箱盖和箱体,所述的箱盖与箱体活动铰接;所述的机箱上还设置有电流电压显示表和充放电指示灯;所述的机箱上还设置有提手。

但这种技术方案光能利用率低,无法进行自动控制,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框架、轴承、转向轴、电箱、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和输出接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转向轴上,所述转向轴卡接在轴承内,所述轴承固定在框架上,所述框架内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框架、轴承、转向轴组成太阳能发电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与电箱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箱内设置有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和输出接口,所述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和输出接口依次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逆变器电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承为电动轴承,所述蓄电池内设置有电量测定装置,所述输出接口内设定有电压传感器。所述轴承、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电量测定装置、电压传感器均连接在PLC控制电路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提高电能利用率,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太阳能电池板模块结构示意图,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框架2、轴承3、转向轴4、电箱5、充放电控制器6、蓄电池7、逆变器8和输出接口9,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固定在转向轴4上,所述转向轴4卡接在轴承3内,所述轴承3固定在框架2上,所述框架2内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之间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框架2、轴承3、转向轴4组成太阳能发电模块11,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11与电箱5之间通过导线10连接,所述电箱5内设置有充放电控制器6、蓄电池7、逆变器8和输出接口9,所述充放电控制器6、蓄电池7、逆变器8和输出接口9依次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6与逆变器8电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6与太阳能电池板1连接。

参见图3,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的控制原理图,所述轴承3为电动轴承,所述蓄电池7内设置有电量测定装置13,所述输出接口9内设定有电压传感器14。所述轴承3、充放电控制器6、逆变器8、电量测定装置13、电压传感器14均连接在PLC控制电路12上。

使用时,太阳能发电模块11设置在全天均有光照的区域,根据日照强度及日照的角度,PLC控制电路12调整轴承3,从而带动转向轴4旋转,从而调整太阳能电池板1的角度,太阳能电池板1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反应,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导线10传输到电箱5,并在蓄电池7内进行储存,当需要使用电时,将家用电器与输出接口连接,蓄电池7的电源通过逆变器8转换成220V的交流电,PLC控制电路12通过电量测定装置13测定蓄电池7内的电量,从而提供预警,同时,当蓄电池7内的电量充满时,调节轴承3,从调整太阳能电池板1不受光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