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变桨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已越来越被市场认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电变桨的主流,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并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而低电压大电流的交流变桨技术更是涵盖了80%交流变桨。因此开发低电压大电流交流变桨系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已刻不容缓。
但是,关于变桨电机的控制计算较为复杂,其结果误差大,无法很好的提高最大转矩的值以满足风力发电变桨电机的需要,另外,温度升高时,会对编码器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内部的电子元件特性改变或损坏,造成编码器误发信号或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结构简单、易于装配,通过实时反馈的信号控制电机转速和变桨角度,并可以实现提高最大输出转矩的目的;散热性能好,提高编码器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包括机座,分别设置在机座两端的左端盖和右端盖,设置在机座中空腔体内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转子组件套设在轴上,还包括制动器和混合式编码器,其中制动器直接与轴相连接,混合式编码器通过联轴器与轴相连接,制动器设有制动器端盖;所述联轴器设置在制动器端盖内部的中空腔体内,制动器端盖一端与右端盖相连接,另一端与编码器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混合式编码器与编码器固定板固定连接,且设有变频器;混合式编码器远离制动器的一侧设有风机,风机罩与右端盖固定连接。这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装配,通过实时反馈的信号控制电机转速和变桨角度,并可以实现提高最大输出转矩的目的;散热性能好,提高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可以控制输出频率,控制电机按不同的转速、扭矩要求工作。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风机设有风机固定板,风机固定板通过一组长螺钉与编码器固定板固定连接。这种设计既能满足固定强度的要求,又能更好的对混合式编码器进行通风散热,保证其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机座上设有接线盒,接线盒上设有一组防水电缆接头。这种设计起到保护和连接电线的作用,并能防止雨水或其他液体对电线接头的损害。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左端盖与轴之间、右端盖与轴之间均设有轴承。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传动阻力,以及零件之间的磨损。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制动器为电磁制动器。这种设计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制动迅速、安全耐用的优点。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混合式编码器为测定桨叶位置和采集电机转速、角度信号用的混合式编码器。这种设计能够通过实时反馈的转速信号控制电机转速;通过实时反馈的圈数控制变桨角度,提高控制桨叶的精度。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接线盒上设有重载连接器。这种设计保证在恶劣工业环境下连接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风机罩在端面设有一组通风孔。这种设计既可以对电机的零部件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又可以实现对电机的通风、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所述左端盖与轴承之间、右端盖与轴承之间均设有波形弹簧片。这种设计起到降低噪音、减小振动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结构简单、易于装配,通过实时反馈的信号控制电机转速和变桨角度,并可以实现提高最大输出转矩的目的;散热性能好,安全性高,提高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可以控制输出频率,控制电机按不同的转速、扭矩要求工作;噪音与振动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的侧面结构图;
图中:1-机座,2-左端盖,3-右端盖,4-定子组件,5-转子组件,6-轴,7-制动器,71-制动器端盖,8-混合式编码器,9-联轴器,10-编码器固定板,11-风机,12-风机罩,13-风机固定板,14-接线盒,15-防水电缆接头,16-轴承,17-重载连接器,18-通风孔,19-长螺钉,20-安装板,21-接线板,22-波形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变桨电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座1,分别设置在机座两端的左端盖2和右端盖3,设置在机座1中空腔体内的定子组件4和转子组件5,其中转子组件5套设在轴6上,还包括制动器7和混合式编码器8,所述制动器7为电磁制动器,所述混合式编码器8为测定桨叶位置和采集电机转速、角度信号用的混合式编码器;制动器7直接与轴6相连接,混合式编码器8通过联轴器9与轴6相连接,制动器7设有制动器端盖71;所述联轴器9设置在制动器端盖71内部的中空腔体内,制动器端盖71一端与右端盖3相连接,另一端与编码器固定板10相连接,所述混合式编码器8与编码器固定板10固定连接,且设有变频器;混合式编码器8远离制动器7的一侧设有风机11,风机11设有风机固定板13,风机固定板13通过一组长螺钉19与编码器固定板10固定连接,风机罩12与右端盖3固定连接,且风机罩12在端面设有一组通风孔18;所述机座1上设有接线盒14,接线盒14上设有一组防水电缆接头15以及重载连接器17,接线盒14内部设有安装板20,接线板21与安装板20固定连接;左端盖2与轴6之间、右端盖3与轴6之间均设有轴承16;左端盖2与轴承16之间、右端盖3与轴承16之间均设有波形弹簧片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