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0197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设施已得到广泛使用。

电力设施主要分为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指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其中,直接参与生产、变换、传输、分配和消耗电能的设备称为电气一次设备,比如进行电能生产和变换的设备,如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接通、断开电路的开关电器,如断路器、隔离开关、接触器、熔断器等;载流导体及气体绝缘设备如母线、电力电缆、绝缘子、穿墙套管等;限制过电流或过电压的设备,如限流电抗器、避雷器等。

以母线槽为例,母线槽系统是一种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尤其适应越来越高的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经济合理配线的需要。密集型母线槽在低压供配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与电缆相比,母线槽系统不但安全,而且寿命长、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然而,在某些工业领域中,比如整流变压器与调压柜之间或多级电压变压器与调功柜之间,由于调功柜的电力输出需求多样化,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电压电流密集型母线槽无法适用,只能通过大型电缆输电线或现场根据实际需求制作铜排连接,前者安全性差,并且并不适用于大电流(可达6000A)使用场合,而后者费时费力,花费成本高,并且制作、安装效率低。

因此,如何使密集型母线槽具备多样化的电力输出,从而适用于用电端多样化的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集型母线槽,能够具备多样化的电力输出能力,广泛适应于具有不同电力需求的各种用电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外壳,还包括多片并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导线排组,且每片所述导线排组均包括若干片宽度各异并互相独立的导线排。

优选地,所述导线排组在所述外壳内并列设置有4片。

优选地,每片所述导线排组均包括1~4片所述导线排。

优选地,各片所述导线排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且该预设间隙值为5~10mm。

优选地,各片所述导线排均为铜排。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铝镁合金壳。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表面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片散热鳍片。

优选地,各片所述导线排的表面均包裹有多层用于提高绝缘性和耐火性的聚酯薄膜。

优选地,各片所述导线排的厚度与其宽度的比值为1:12~1:75。

优选地,各片所述导线排组中所包含的导线排的数量,自所述外壳的两侧至其中间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主要包括外壳和导线排组。其中,外壳是密集型母线槽的外部结构,其内部用于容纳导线排组。而导线排组在外壳内并列设置有多片,并且每一片导线排组都包括若干片宽度各异并互相独立的导线排。由于各导线排组中的导线排的宽度不同,而其长度一般都相同(母线槽的导线排全长相等),因此不同的宽度意味着各导线排的表面积不同,而导线排的表面积大小基本代表了载流能力的大小,所以各片导线排的载流能力跟其宽度成正比。宽度各异的导线排,其载流能力各异,最终的电力输出也不同。如此,当用电端存在多种不同的用电需求(主要为电流要求不同)时,即可选择载流能力与用电端的用电需求相同或最接近的导线排与对应的用电端连接,满足用电端的多样化用电需求。从而在面对多级电压变压器与调功柜之类的多种需求场合时,能够通过密集型母线槽进行连接和电力传输,进而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现场制作铜排进行连接的弊端,节省成本,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横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横剖示图。

其中,图1—图2中:

外壳—1,导线排组—2,导线排—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横剖示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密集型母线槽主要包括外壳1和导线排组2。

其中,外壳1是密集型母线槽的外部结构,其内部用于容纳导线排组2。而导线排组2在外壳1内并列设置有多片,并且每一片导线排组2都包括若干片宽度各异并互相独立的导线排201。

由于母线槽的导线排全长相等,因此宽度的不同即意味着各导线排201的表面积不同。而导线排201的表面积大小基本代表了载流能力的大小,所以各片导线排201的载流能力跟其宽度成正比。宽度各异的导线排201,其载流能力各异,最终的电力输出也不同。

如此,当用电端存在多种不同的用电需求(主要为电流要求不同)时,即可选择载流能力与用电端的用电需求相同或最接近的导线排201与对应的用电端连接,满足用电端的多样化用电需求。从而在面对多级电压变压器与调功柜之类的多种需求场合时,能够通过密集型母线槽进行连接和电力传输,进而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现场制作铜排进行连接的弊端,节省成本,提高安全性。

在关于导线排组2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导线排组2在外壳1内并列设置有4片,即为三相四线式密集型母线槽。当然,外壳1内不仅可以设置4片并列的导线排组2,比如还可以设置5片并列的导线排组2,从而形成三相五线式密集型母线槽。

具体的,在关于各片导线排201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以导线排组2并列设置有4片为例,其中一片导线排组2中包括3片宽度不同的导线排201。而其余3片导线排组2中均只包括1片导线排201。若以导线排组2中只包含1片满宽度的导线排201的情况为载流能力100%计算,那么此实施例中可包括有3片100%载流能力的导线排201,以及1片10%、1片30%和1片55%载流能力的导线排201。如此,该结构的密集型母线槽即可具有4种不同的电力输出,可应对4种或更多种的用电端的用电需求。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横剖示图。而在关于各片导线排201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仍以导线排组2并列设置有4片为例,其中有两片导线排组2中均包含了2片宽度不同的导线排201,并且该两片导线排组2中的导线排201的宽度均各不相同。比如仍以载流能力百分比进行计算,那么本实施例中可包括有2片100%载流能力的导线排201,以及1片20%、1片75%、1片30%和1片65%载流能力的导线排201。如此,该结构的密集型母线槽即可具有5种不同的电力输出,可应对5种或更多种的用电端的用电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若一片导线排组2中包含多片导线排201,由于各片导线排201之间互相独立,因此该片导线排组2中的总载流能力就会有损耗,该损耗来自于互相独立的各片导线排201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原本可作为导线排201的宽度进行载流),比如上述关于各片导线排201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三片互相独立的导线排201的载流能力之和为10%+30%+55%=95%,其中有5%的载流能力损耗。

为尽量减小损耗,可将同一组的导线排组2中的各片导线排201之间的间隙设置为5mm,该间距同时兼顾了绝缘性能和减小损耗的需求。当然,该预设间隙值还可以为6mm、8mm、10mm或6~10mm之间的任意数值。

而为了尽量减低成本,在满足载流能力的基础上,可将各片导线排201均设置为铜排。

另外,还可将外壳1设置为铝镁合金壳,如何在相同体积下外壳1将具有较高强度,比如可用呈H型或U型的铝镁合金制作,抗弯能力强,能够满足大跨度的安装使用。同时,铝镁合金壳能够有效避免磁滞涡流的产生,散热效果也较好。而且铝镁合金一般采用铆压接工艺制作成型,只需少量支架或吊架即可完成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考虑到导线排201的载流能力大时,其发热也较大,为此,本实施例在外壳1的表面上设置了多片用于散热的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可在外壳1的表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覆盖各片导线排201的完整载流路径。

同时,本实施例还在各片导线排201的表面上包裹了多层聚酯薄膜,比如2层或更多层等。该聚酯薄膜具有低摩擦系数、良好的电绝缘性、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包裹在导线排201的表面,能够使得导线排201具备高达10000V以上的耐压绝缘性能,并且当出现发热熔断等险情时,也能避免燃烧。

不仅如此,前述内容已经提到,导线排201的载流能力与其表面积成正比。为在相同体积的原料下尽量提高导线排201的载流能力,本实用新型中将各片导线排201的厚度与宽度的比值均设置为1:48。比如对于2000A的电流需求等级,常规的导线排的规格一般为10mmx120mm,其中10mm为厚度,而120mm为宽度。假设长度为1mm,那么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线排201的规格即为5mmx240mm,如此,常规的导线排的表面积为120mm2,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线排201的表面积为240mm2,载流能力为前者的两倍。可见,在相等的体积,等量的原材料情况下,厚度与宽度的比值越小时,表面积越大,载流能力越强。当然,各片导线排201的厚度与宽度的比值并不仅限于1:48,其余比如1:42、1:75等比例规格的导线排201也都可以采用。

另外,为尽量提高密集型母线槽的散热能力,本实用新型对各组导线排组2的排列方式有要求。具体为,各片导线排组2中所包含的导线排201的数量,自外壳1的两侧至其中间逐渐增加。换句话说,越靠近外壳1两侧位置的导线排组2,其包含的导线排201的数量就越多,反之亦然。其意义在于,导线排201的数量越多,意味着载流能力的损耗越严重,如此发热量就越小,因此只有一片导线排201的满宽度、满载流能力的导线排组2的发热量最大,具有多片导线排201的导线排组2的发热量较小。如此,将导线排201数量最小的导线排组2放置在外壳1的两侧,同时将导线排201数量较多的导线排组2放置在外壳1的中间位置,能够有效地利用外壳1的散热能力,提高散热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