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596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电机定子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混合式步进电机定子绕组漆包线与线路板之间的连接,一般是绕组漆包线穿过线路板上的孔,绕组漆包线紧贴线路板进行焊接连接,绕组漆包线没有固定在线路板上,作业者需要用镊子夹住绕组漆包线固定后再进行焊接,作业非常不便,如果不使用镊子夹住绕组漆包线固定,绕组漆包线导热快,容易烫手;一方面,由于绕组漆包线无法固定,不能采用机器自动焊接,只能采用手工电烙铁焊接,手工焊接产品质量不稳定,焊点大小不一,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在漆包线与电路板的孔不是紧配的情况下进行焊接时,焊点会通过线路板上孔的缝隙掉落进电机内部,导致电机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结构,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固定绕组接线,提高焊接质量,为自动焊接提供便利,而且避免了漏锡焊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定子结构,它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绕组接线;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安装在主体部分上;

挡锡罩,所述挡锡罩设置在主体部分和线路板之间,并且从主体部分接出的绕组接线先卡入挡锡罩,再接入所述线路板。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固定绕组接线,所述挡锡罩上设置有卡线槽,从主体部分接出的绕组接线穿过相应的卡线槽后,再接入所述线路板。

进一步为了能够引导绕组接线进入线固定孔槽并在在线固定孔槽内卡住绕组接线,所述卡线槽具有线固定孔槽以及与相应的线固定孔槽相连通从而方便绕组接线从挡锡罩外引导至相应的线固定孔槽内的绕组接线引导槽。

进一步为了方便使绕组接线导入线固定孔槽,所述绕组接线引导槽的槽宽由挡锡罩外向挡锡罩内逐渐减小。

进一步为了避免绕组接线折弯时被损伤的现象,所述挡锡罩上设置有绕组接线折弯凹槽,并且卡线槽和绕组接线折弯凹槽相连通,从主体部分接出的绕组接线穿过相应的卡线槽,再折弯进绕组接线折弯凹槽,最后再接入所述线路板。

进一步,所述绕组接线折弯凹槽的深度H大于绕组接线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和绕组接线相对应的穿出孔,从主体部分接出的绕组接线先卡入挡锡罩,再穿出线路板上相应的穿出孔。

进一步为了使卡线槽不在穿出孔的正下方,避免融化的焊锡流到卡线槽内,所述线路板上的穿出孔和所述挡锡罩上的卡线槽错开设置。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分具有插接件组,所述挡锡罩上设置有插接件配合部,所述插接件组的插接件穿出插接件配合部。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分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挡锡罩上均设置有和相应的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孔,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插接配合将线路板和挡锡罩固定在主体部分上。

进一步,所述挡锡罩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主体部分和线路板之间增加挡锡罩,既解决线路板上穿出孔孔径大,绕组接线线径较细时产生的漏锡现象,又解决了绕组接线无法固定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采用机器自动焊接,自动焊接焊点大小一致,产品质量稳定,且生产效率高;

2、挡锡罩上设计了绕组接线折弯凹槽,绕组接线可以在绕组接线折弯凹槽内折弯而不被损伤;

3、挡锡罩上的卡线槽和线路板上的穿出孔错开设置,避免了卡线槽在线路板的穿出孔的垂直下方位置,融化的焊锡流到挡锡罩凝固,从而避免了融化的焊锡流到卡线槽内的现象;

4、挡锡罩采用软质材料,壁厚较薄,故韧性好,绕组接线卡进卡线槽内不会松动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锡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机定子结构,它包括:

主体部分10,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绕组接线1;绕组接线1设置有多个,其数量并不局限;

线路板2,所述线路板2安装在主体部分10上;

挡锡罩3,所述挡锡罩3设置在主体部分10和线路板2之间,并且从主体部分10接出的绕组接线1先卡入挡锡罩3,再接入所述线路板2。

由于在主体部分10和线路板2之间增加挡锡罩3,既解决线路板2上穿出孔孔径大,绕组接线1线径较细时产生的漏锡现象,又解决了绕组接线无法固定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采用机器自动焊接,自动焊接焊点大小一致,产品质量稳定,且生产效率高。

如图2所示,所述挡锡罩3上设置有卡线槽,从主体部分10接出的绕组接线1穿过相应的卡线槽后,再接入所述线路板2,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在挡锡罩3上固定住绕组接线1。

如图2所示,所述卡线槽具有线固定孔槽31以及与相应的线固定孔槽31相连通从而方便绕组接线1从挡锡罩3外引导至相应的线固定孔槽31内的绕组接线引导槽32。

如图2所示,所述绕组接线引导槽32的槽宽由挡锡罩3外向挡锡罩3内逐渐减小。这样就能够引导绕组接线1进入线固定孔槽31并在在线固定孔槽31内卡住绕组接线1。

如图2所示,所述挡锡罩3上设置有绕组接线折弯凹槽33,并且卡线槽和绕组接线折弯凹槽33相连通,从主体部分10接出的绕组接线1穿过相应的卡线槽,再折弯进绕组接线折弯凹槽33,最后再接入所述线路板2,绕组接线1可以在绕组接线折弯凹槽33内折弯而不被损伤。

如图2所示,所述绕组接线折弯凹槽33的深度H大于绕组接线1的直径。

如图1所示,所述线路板2上设置有和绕组接线1相对应的穿出孔21,从主体部分10接出的绕组接线1先卡入挡锡罩3,再穿出线路板2上相应的穿出孔21。

如图1所示,所述线路板2上的穿出孔21和所述挡锡罩3上的卡线槽错开设置,避免了卡线槽在线路板2的穿出孔21的垂直下方位置,融化的焊锡流到挡锡罩3凝固,从而避免了融化的焊锡流到卡线槽内的现象;

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部分10具有插接件组101,所述挡锡罩3上设置有插接件配合部34,所述插接件组101的插接件穿出插接件配合部34。所述线路板2上设置有插接件配合部分,并且该插接件配合部分和挡锡罩3上的插接件配合部34的外形相匹配。

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部分10上设置有定位柱102,所述线路板2和所述挡锡罩3上均设置有和相应的定位柱102插接配合的定位孔23,通过定位孔23与定位柱102的插接配合将线路板2和挡锡罩3固定在主体部分10上。

所述挡锡罩3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壁厚较薄,故韧性好,绕组接线卡进卡线槽内不会松动偏移。

当然,主体部分10不局限于以上零部件,它还包括定子铁芯103和骨架104。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