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393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放线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缆放线架。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缠绕在线缆轴上的,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加工人员需要将电缆从线缆轴上放出,目前,施工人员主要将缠绕有电缆的线缆轴放置在电缆放线架上进行放线,其中,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需要对放线的高度进行调节,但是现有的电缆放线架结构比较简单,放置在放线架上的电缆轴的高度是不可调的,因此现有的放线架不能根据施工人员的要求进行放线高度的调节,从而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在放线的过程中,缠绕有电缆的线缆轴容易从放线架上掉落,因此比较麻烦,而且现有的放线架的体积是固定的,施工人员放线完毕后,并不能缩小放线架的体积,因此比较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放线高度不可调、占用空间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缆放线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放线架,包括左底座和右底座,所述的左底座与右底座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左底座的前端竖直固设一个左前立杆,所述的左底座的后端竖直固设一个左后立杆,所述的左前立杆和左后立杆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左前立杆的上端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左传动转轴,所述的左传动转轴的前端在左前立杆的前方,所述的左传动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后立杆上,所述的左传动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缠绕一根左拉绳,且前后两个左拉绳的上端均与左传动转轴固连,所述的左传动转轴的前端固设一个左传动链轮,所述的左底座上固设一个左电机,所述的左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的左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一个左主链轮,所述的左主链轮通过链条与左传动链轮相连接,所述的左前立杆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左前滑套,所述的左后立杆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左后滑套,所述的左前滑套上水平固设一个左支撑板,所述的左支撑板的后端与左后滑套固连,所述的前后两个左拉绳的下端分别与左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固连,所述的左支撑板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左套筒,所述的左套筒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一个左压紧螺栓,且左压紧螺栓的螺杆伸入到左套筒的内部,所述的左底座的右侧面的中间位置上水平固设一个左支撑套筒,所述的右底座的左侧面的中间位置上水平固设一个右支撑杆,所述的右支撑杆的左端活动插入到左支撑套筒内,所述的左支撑套筒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一个左固定螺栓,所述的左固定螺栓与左支撑套筒相互垂直,所述的左固定螺栓的螺杆伸到左支撑套筒内部后与右支撑杆的圆周面相接触,所述的右底座的前端竖直固设一个右前立杆,所述的右前立杆在左前立杆的正右方,所述的右底座的后端竖直固设一个右后立杆,所述的右后立杆在左后立杆的正右方,所述的右前立杆和右后立杆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右前立杆的上端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右传动转轴,所述的右传动转轴的前端在右前立杆的前方,所述的右传动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右后立杆上,所述的右传动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缠绕一根右拉绳,且前后两个右拉绳的上端均与右传动转轴固连,所述的右传动转轴的前端固设一个右传动链轮,所述的右底座上固设一个右电机,所述的右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的右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一个右主链轮,所述的右主链轮通过链条与右传动链轮相连接,所述的右前立杆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右前滑套,所述的右后立杆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右后滑套,所述的右前滑套上水平固设一个右支撑板,所述的右支撑板的后端与右后滑套固连,所述的前后两个右拉绳的下端分别与右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固连,所述的右支撑板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右套筒,所述的右套筒和左套筒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右套筒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一个右压紧螺栓,且右压紧螺栓的螺杆伸入到右套筒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拉绳和右拉绳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前立杆和右前立杆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后立杆和右后立杆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根据施工人员的需要来调节放线的高度;

2、放线完毕后,可缩小体积,有效的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

3、放线的过程中,缠绕有电缆的线缆轴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底座;2-右底座;3-左前立杆;4-左后立杆;5-左传动转轴;6-左拉绳;7-左传动链轮;8-左电机;9-左主链轮;10-左前滑套;11-左后滑套;12-左支撑板;13-左套筒;14-左压紧螺栓;15-左支撑套筒;16-右支撑杆;17-左固定螺栓;18-右前立杆;19-右后立杆;20-右传动转轴;21-右拉绳;22-右传动链轮;23-右电机;24-右主链轮;25-右前滑套;26-右后滑套;27-右支撑板;28-右套筒;29-右压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放线架,包括左底座1和右底座2,所述的左底座1与右底座2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左底座1的前端竖直固设一个左前立杆3,所述的左底座1的后端竖直固设一个左后立杆4,所述的左前立杆3和左后立杆4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左前立杆3的上端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左传动转轴5,所述的左传动转轴5的前端在左前立杆3的前方,所述的左传动转轴5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后立杆4上,所述的左传动转轴5的前后两端分别缠绕一根左拉绳6,且前后两个左拉绳6的上端均与左传动转轴5固连,所述的左传动转轴5的前端固设一个左传动链轮7,所述的左底座1上固设一个左电机8,所述的左电机8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的左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设一个左主链轮9,所述的左主链轮9通过链条与左传动链轮7相连接,所述的左前立杆3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左前滑套10,所述的左后立杆4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左后滑套11,所述的左前滑套10上水平固设一个左支撑板12,所述的左支撑板12的后端与左后滑套11固连,所述的前后两个左拉绳6的下端分别与左支撑板12的前后两端固连,所述的左支撑板12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左套筒13,所述的左套筒13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一个左压紧螺栓14,且左压紧螺栓14的螺杆伸入到左套筒13的内部,所述的左底座1的右侧面的中间位置上水平固设一个左支撑套筒15,所述的右底座2的左侧面的中间位置上水平固设一个右支撑杆16,所述的右支撑杆16的左端活动插入到左支撑套筒15内,所述的左支撑套筒15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一个左固定螺栓17,所述的左固定螺栓17与左支撑套筒15相互垂直,所述的左固定螺栓17的螺杆伸到左支撑套筒15内部后与右支撑杆16的圆周面相接触,所述的右底座2的前端竖直固设一个右前立杆18,所述的右前立杆18在左前立杆3的正右方,所述的右底座2的后端竖直固设一个右后立杆19,所述的右后立杆19在左后立杆4的正右方,所述的右前立杆18和右后立杆19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右前立杆18的上端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右传动转轴20,所述的右传动转轴20的前端在右前立杆18的前方,所述的右传动转轴20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右后立杆19上,所述的右传动转轴20的前后两端分别缠绕一根右拉绳21,且前后两个右拉绳21的上端均与右传动转轴20固连,所述的右传动转轴20的前端固设一个右传动链轮22,所述的右底座2上固设一个右电机23,所述的右电机23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的右电机23的输出轴上固设一个右主链轮24,所述的右主链轮24通过链条与右传动链轮22相连接,所述的右前立杆18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右前滑套25,所述的右后立杆19上套有一个可上下摩擦滑动的右后滑套26,所述的右前滑套25上水平固设一个右支撑板27,所述的右支撑板27的后端与右后滑套26固连,所述的前后两个右拉绳21的下端分别与右支撑板27的前后两端固连,所述的右支撑板27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轴承水平安装一个右套筒28,所述的右套筒28和左套筒13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所述的右套筒28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一个右压紧螺栓29,且右压紧螺栓29的螺杆伸入到右套筒28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拉绳6和右拉绳21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前立杆3和右前立杆18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后立杆4和右后立杆19关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线轴对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先将左压紧螺栓14从左套筒13上取下,然后再将右压紧螺栓29从右套筒28上取下来,然后再将左固定螺栓17从左支撑套筒15取下来,这样右支撑杆16可以相对于左支撑套筒15左右滑动,此时将右支撑杆16向右移动,这样右底座2也就向远离左底座1的方向移动,然后加工人员将缠绕有电缆的线缆轴的左端插入到左套筒13内,将线缆轴的右端插入到右套筒28内,然后将左底座1和右底座2向中间靠近,这样右支撑杆16也就进一步插入到左支撑套筒15内,直至左套筒13和右套筒28将线缆轴夹紧为止,然后重新将左固定螺栓17安装到左支撑套筒15上,左固定螺栓17的螺杆逐渐进入左支撑套筒15内,并且左固定螺栓17的螺杆逐渐与右支撑杆16相接触,直至左固定螺栓17的螺杆将右支撑杆16压紧在左套筒13内为止,然后重新将左压紧螺栓14安装到左套筒13上,左压紧螺栓14的螺杆逐渐进入到左套筒13内,直至左压紧螺栓14的螺杆将线缆轴的左端压紧在左套筒13内为止,同理,重新将右压紧螺栓29安装到右套筒28上,右压紧螺栓29的螺杆逐渐进入到右套筒28内,直至右压紧螺栓29将线缆轴的右端压紧在右套筒28内为止,这样缠绕有电缆的线缆轴则被固定在左套筒13和右套筒28上,在放线的过程中左套筒13和右套筒28随着线缆轴进行转动,因此比较方便,而且稳定性较好,不易出现线缆轴脱落的情况,另外施工人员需要调节放线的高度时,以提高放线的高度为例,施工人员可以同时启动左电机8和右电机23,这样左电机8通过输出轴带动左主链轮9转动,左主链轮9通过链条带动左传动链轮7转动,左传动链轮7则带动左传动转轴5转动以使左传动转轴5进一步对左拉绳6进行缠绕、收卷,这样左拉绳6的下端逐渐上升,这样前后两个左拉绳6则逐渐带动左支撑板12上升,左支撑板12则带动左套筒13向上移动,左套筒13则带动线缆轴的左端上升,同理,右电机23通过输出轴带动右主链轮24转动,右主链轮24通过链条带动右传动链轮22转动,右传动链轮22则带动右传动转轴20转动以使右传动转轴20进一步对右拉绳21进行缠绕、收卷,这样右拉绳21的下端逐渐上升,这样前后两个右拉绳21则逐渐带动右支撑板27上升,右支撑板27则带动右套筒28向上移动,右套筒28则带动线缆轴的右端上升,这样施工人员只需通过控制左电机8和右电机23的转速,以使左套筒13和右套筒28保持同样的速度向上移动即可,这样缠绕有电缆的线缆轴则保持水平状态向上,待线缆轴移动到指定的放线高度时,关闭左电机8和右电机23即可进行放线,从而实现了对放线高度进行调整的目的,给施工人员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反之,需要降低放线的高度时,只需控制左电机8和右电机23同时反转即可,使用比较方便,放线完毕后,将左压紧螺栓14从左套筒13上取下,然后再将右压紧螺栓29从右套筒28上取下来,然后再将左固定螺栓17从左支撑套筒15取下来,将线缆轴从左套筒13和右套筒28内取出,然后将右支撑杆16进一步向左插入到左支撑套筒15内,直至右支撑杆16不能再右移为止,这样右底座2也就带动右前立杆18和右后立杆19向右移动,不仅右底座2与左底座1之间的距离减小,右前立杆18和左前立杆3之间的距离也减小,右后立杆19和左后立杆4之间的距离也减小,因此整体的体积大大缩小,对空间的占用也就大大减小,储存比较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