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及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66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及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及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电子产品日趋便携化、智能化,因此也对它们的供电电池提出了轻便、高效的要求。目前手机产品的充电方式中,具有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两种,其中线性充电具有输出电压质量高、纹波小、成本低等优势;但线性充电具有输出电流不能过大的缺点,尤其是在输入输出电压差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输出电流较大,会有明显的发热发烫现象,甚至可能烧坏稳压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旨在提供一种稳定、充电快速的充电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包括控制器及至少两个电流放大电路;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电流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启动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开启端连接;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电流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启动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电流放大电路,接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的电流,将其放大固定倍数后输出;所述控制器,通过启动端控制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启动或停止,通过电流端输出预设电流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电流端,从而控制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优选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包括放大管及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开启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放大管的输出端与USB接口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放大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接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还包括取样电路,所述取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取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取样电路的输入端还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反馈端连接,所述取样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反馈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取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电流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与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器第一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还与所述控制器第二反馈端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受控端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电容,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USB接口的电源端连接,所述USB接口电源端与所述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USB接口的数据传输端与所述为控制器数据端连接。优选地,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采用相同型号的集成芯片来实现。优选地,所述开关管使用NMOS管来实现,所述放大管及使用PNP型三极管来实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控制器及至少两个电流放大电路;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电流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启动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开启端连接;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电流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启动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电流放大电路,接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的电流,将其放大固定倍数后输出;所述控制器,通过启动端控制电流放大电路的启动或停止,通过电流端输出预设电流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电流端,从而控制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控制器及至少两个电流放大电路,实现了一种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通过控制器的开启端控制并联的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开启与关闭,由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预设电流到并联的所述电流放大电路,再由电流放大电路接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的电流,将其放大固定倍数后输出,从而控制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为所有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之和。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流放大电路,实现了大电流输出;同时,电流放大电路并联接收同样的控制信号,避免了电流放大电路分流不均而导致的元器件过热损毁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控制器Q1开关管200电流放大电路Q2放大管300取样电路R1第一电阻400输出接口R2第二电阻500USB接口C电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包括控制器100及至少两个电流放大电路200;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电流端与所述控制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启动端与所述控制器100的开启端连接;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电流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启动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接收所述控制器100的输出端的电流,将其放大固定倍数后输出;所述控制器100,通过启动端控制电流放大电路200的启动或停止,通过电流端输出预设电流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电流端,从而控制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输入端为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输入端,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输出端为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输出端;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输入电流、输出电流均相同,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为所有电流放大电路200的输出电流之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控制器100及至少两个电流放大电路200,实现了一种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通过控制器100的开启端控制并联的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开启与关闭,由控制器100的输出端输出预设电流到并联的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再由电流放大电路接收所述控制器100的输出端的电流,将其放大固定倍数后输出,从而控制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为所有电流放大电路200的输出电流之和。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流放大电路200,实现了大电流输出;同时,电流放大电路200并联接收同样的控制信号,避免了电流放大电路200分流不均而导致的元器件过热损毁的现象。具体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包括开关管Q1及放大管Q2;所述开关管Q1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器100的开启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管Q2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放大管Q2的输出端与USB接口500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放大管Q2的输入端与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接口40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开关管Q1来对放大管进行控制,再由放大管Q2对电流进行放大。进一步地,当控制器100检测到充电器插入后,首先由控制器100输出启动信号,这样开关管Q1被打开,控制器100电流端输出的电流信号被加载到放大管Q2的基极,根据软件设置的充电电流大小,控制器100输出端给出相应的电流大小值,通过放大管Q2进行电流放大,放大管Q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流大小由受控端电流及放大管Q2的固有放大倍数决定,大小即为放大管Q2集电极到发射极间电流。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流为所有电流放大电路200输出电流之和。具体地,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还包括取样电路300,所述取样电路300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取样电路300的输出端与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接口400连接;所述取样电路300的输入端还与所述控制器100的第一反馈端连接,所述取样电路300的输出端还与所述控制器100的第二反馈端连接。具体地,所述取样电路300包括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第一端与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端与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输出接口400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器100第一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端还与所述控制器100第二反馈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0通过检查第一电阻R1两端的压降来判断电流大小,如电流大小超出预设范围,则由控制器100通过调整期电流端输出来调整输出电流大小。具体地,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Q1受控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给开关管的受控端提供一个栅极电压。具体地,所述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容C,所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USB接口500的电源端连接,所述USB接口500电源端与所述电容C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第二端接地;所述USB接口500的数据传输端与所述为控制器100数据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容C用于将充电器输入电流中的交流电滤除。具体地,所有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用相同型号的集成芯片来实现。具体地,所述开关管使用NMOS管来实现,所述放大管及使用PNP型三极管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集成芯片可以节约空间,同时该实用新型采用的元器件数量较少,极大节约了PCB板的空间。具体地,所述开关管Q1使用NMOS管来实现,所述放大管Q2及使用PNP型三极管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控制器100、至少两个电流放大电路200、取样电路300、输出接口400及USB接口500,实现了一种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由所述控制器100输出预设电流到所述电流放大电路200的电流端,再由电流放大电路200接收所述控制器100的输出端输入的电流,将其放大固定倍数后输出;通过取样电路300反馈输出信息到控制器100,如输出异常则由控制器100调整。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大电流输出的同时避免了两个电流放大电路分流不均而导致的元器件过热损毁的现象,高效稳定。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该线性大电流充电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充电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