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性脱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989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惯性脱离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脱离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依靠惯性的自动脱离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脱离机构大部分需要依靠电机等动力源输出的动力,无法依靠自身结构实现两个部件的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依靠惯性、结构巧妙可靠的惯性脱离机构。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惯性脱离机构包括外筒以及与外筒同心安装的内惯性体,所述内惯性体的外圆周侧按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小支耳以及大支耳,所述外筒内壁上按环形阵列设置有与所述小支耳数目相等的定位柱以及与大支耳数目相等的通孔和侧推簧,所述侧推簧一端压住大支耳,使得内惯性体具有相对于外筒转动的趋势;所述大支耳内滑动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同时穿入所述外筒上的通孔,且销轴与大支耳之间压有弹性元件使得销轴具有脱出大支耳的趋势;所述小支耳套在外筒的定位柱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险销,所述销轴上开有径向通孔,所述大支耳上对应于销轴上径向通孔的位置开有销孔,保险销同时穿过所述径向通孔以及销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惯性脱离机构结构巧妙可靠,可以依靠内惯性体自身的惯性实现内惯性体与外筒的脱离,无需电机等动力源,可靠性高,脱离率高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惯性脱离机构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图;

附图2为大支耳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3为惯性脱离机构处于脱离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附图3所示的惯性脱离机构,包括外筒1以及与外筒1同心安装的内惯性体2,所述内惯性体2的外圆周侧按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小支耳21以及大支耳22,所述外筒1内壁上按环形阵列设置有与所述小支耳21数目相等的定位柱3以及与大支耳22数目相等的通孔和侧推簧4,所述侧推簧4一端压住大支耳22,使得内惯性体2具有相对于外筒1转动的趋势;所述大支耳22内滑动安装有销轴5,所述销轴5同时穿入所述外筒1上的通孔,且销轴5与大支耳22之间压有弹性元件6使得销轴5具有脱出大支耳22的趋势;所述小支耳21套在外筒1的定位柱3上。优选地,弹性元件6为弹簧。

采用上述结构,在内惯性体2受到惯性力后,内惯性体2相对于外筒1轴向窜动,使得小支耳21脱出定位柱3,此时侧推簧4通过推动大支耳22使得内惯性体2相对于外筒1转动,从而小支耳21相对于定位柱3周向错开,此时内惯性体2脱离外筒1。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内惯性体2与外筒1不会由于失误脱离,还包括保险销7,所述销轴5上开有径向通孔,所述大支耳22上对应于销轴5上径向通孔的位置开有销孔,保险销7同时穿过所述径向通孔以及销孔。

本实用新型的惯性脱离机构结构巧妙可靠,可以依靠内惯性体自身的惯性实现内惯性体与外筒的脱离,无需电机等动力源,可靠性高,脱离率高且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