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无损穿线连接防护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46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无损穿线连接防护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到户外用于连接支撑电器设备,以及供电缆走线用的穿线连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户外电器设备,例如路灯、监控设备等,安装时需要用到穿线连杆,穿线连杆除用于将路灯或监控设备支撑连接在灯柱上的功能之外,还用于供电缆走线,以保护电缆不受阳光和雨水的腐蚀。

参照图1中所示,现有的穿线连杆一般为L型,加工方法是首选压铸出一根实心的L型主体10,然后分别从主体10两端钻出一条穿线通道11、12,两条穿线通道11、12垂直相通,两通道相交之处会形成锋利的边角13,在穿线过程中,电缆的绝缘外层很容易划破受损,存在漏电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电缆并不是从主体10两端引入和引出,而是从主体10内端侧边开设供电缆引入和引出的牙孔14、15,穿线通道钻孔完成之后,还要对两端开口16、17进行封口,封口操作不便,还影响整体平整度和光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穿线连杆存在安全性差,加工操作不便,平整度差的技术不足,而提出一种电缆无损穿线连接防护件。

为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安为:

一种电缆无损穿线连接防护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A、第一次压铸;分别压铸包含有线槽的A壳和B壳,且A壳和B壳对应扣合时,A壳上的线槽与B壳上的线槽构成一条密封的线腔;

B、第二次压铸;将A壳与B壳扣合后作为预埋件,在预埋件的外部压铸一层将预埋件完全封装在内的外壳;

C、开孔口;从外壳外部开出与预埋件内的线腔的相通的进线孔和出线孔。

在压铸A壳和B壳时,在A壳和B壳的外侧面上分别压铸出定位支撑件。

在压铸A壳和B壳时,在B壳上压铸出与其线槽对应的凸沿,在A壳的线槽槽壁上压铸出与所述凸沿吻合的定位槽。

在压铸A壳和B壳时,在A壳和B壳内均压铸出转角为倒圆角的L型线槽,L型线槽首尾两端包含有垂直L型线槽的进线槽和出线槽,进线槽和出线槽的位置分别与需开进线孔和出线孔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第二压铸完成后,进行抛光打磨处理。

所述穿线连杆包括有L型的外壳和封装于外壳内的预埋件;所述的预埋件包括有对应扣合的A壳和B壳,在A壳和B壳上分别设有构成穿线通道的线槽,在外壳上设有与穿线通道的首端和尾端相通的进线孔和出线孔。

预埋件的A壳和B壳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定位支撑件。

所述的外壳侧壁分与进线孔和出线孔对应位置设有凸起的孔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分两次压铸,第一次压铸由A壳和B壳扣合构成的预埋件,用于供电缆走线的走线通道以压铸的工艺形成,走线通道平滑,还可以根据需要形成多弯曲或多变径的走线通道,安全可靠,无需焊接封口,有利于外形抛光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工艺加工出的穿线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艺加工出的穿线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艺加工出的穿线连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A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B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A壳与B壳扣合形成的预埋件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A壳与B壳扣合形成的预埋件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的A壳与B壳扣合形成的预埋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完成第二次压铸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抛光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为多弯曲和多变径的走线通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图2至图11中所示,本发明的电缆无损穿线连接防护件加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A、第一次压铸;分别压铸出A壳21和B壳22,A壳21上包含线槽211,B壳22上包含有与线槽211对应的线槽221,A壳21和B壳22对应扣合时,A壳21上的线槽211与B壳22上的线槽221构成一条密封的线腔;为了便于A壳21和B壳22对应扣合,在压铸A壳21和B壳22时,在B壳22上压铸出与其线槽211对应的凸沿222,在A壳21的线槽211槽壁上压铸出与所述凸沿222吻合的定位槽212;也即是B壳22相当于一个盖板盖合在A壳21上,在A壳21和B壳22之间形成一条密封腔体。

B、第二次压铸;将A壳21与B壳22扣合后作为预埋件,在预埋件的外部压铸一层将预埋件完全封装在内的外壳3;为了便于预埋件在型腔中固定,在压铸A壳21和B壳22时,在A壳21和B壳22的外侧面上分别压铸出定位支撑件213、223。本发明采用二次压铸目的在于可以在压铸A壳21和B壳22时,方便在A壳21和B壳22内均压铸出转角为平滑倒圆角的L型线槽211、221。

C、开孔口;从外壳3外部开出与预埋件内的线腔的相通的进线孔31和出线孔32;开孔口后,线腔就形成一条能供电缆4穿过的穿线通道。根据需要可以在L型线槽211、221首尾两端包含有垂直L型线槽的进线槽214和出线槽215,进线槽214和出线槽215的位置分别与需开进线孔31和出线孔32位置相对应,在对外壳3开孔口的同时,将进线槽214和出线槽215钻通。

另外,可以在的第二压铸完成后或开孔口操作完成之后,再进行抛光打磨处理。

按照上述所述加工方法加工获得的电缆无损穿线连接防护件,包括有L型的外壳3和封装于外壳3内的预埋件;所述的预埋件包括有对应扣合的A壳21和B壳22,在A壳21和B壳22上分别设有构成穿线通道的线槽211、221,在外壳3上设有与穿线通道的首端和尾端相通的进线孔31和出线孔32。预埋件的A壳21和B壳22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定位支撑件213、223。所述的外壳3侧壁分与进线孔31和出线孔32对应位置设有凸起的孔沿3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