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51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静止无功补偿器SVG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的负荷补偿和输电线路补偿中。现有技术SVG电路中,直流侧需接入储能电容,当电路出现无功功率时,利用储能电容通过充放电及时补充。但在实际使用时,若储能电容能量消耗过快易导致无法及时补充无功功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SVG中储能电容消耗过快无法及时补充无功功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晶闸管D1-D6构成的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直流侧输入端连接有直流电源U,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通过电感接入交流三相线,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直流侧输入端与直流电源U之间还并联有主储能电容C1,主储能电容C1上并联由晶闸管D13、辅储能电容C2串联构成的串联支路,且晶闸管D13与辅储能电容C2之间接地,还包括晶闸管控制电路P1、电压采集电路P3、信号调理电路P2,所述电压采集电路P3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交流输出端与对应的电感之间,电压采集电路P3输出端连接信号调理电路P2输入端,信号调理电路P2输出端连接晶闸管控制电路P1输入端,晶闸管控制电路P1输出端分别与晶闸管D1-D6、晶闸管D13控制极连接。

所述的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中,晶闸管D1-D6上一一对应并联有二极管D7-D12,晶闸管D1、晶闸管D3、晶闸管D5阳极共接作为一个直流侧输入端,晶闸管D1阴极与晶闸管D2阳极连接,晶闸管D3阴极与晶闸管D4阳极连接,晶闸管D5阴极与晶闸管D6阳极连接,晶闸管D2、晶闸管D4、晶闸管D6阴极共接作为另一个直流侧输入端,两直流侧输入端分别接入直流电源U,晶闸管D1与晶闸管D2之间、晶闸管D3与晶闸管D4之间、晶闸管D5与晶闸管D6之间分别引出导线作为交流输出端,三个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电感L1、L2、L3后,再一一对应接入交流三相线。

所述的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控制电路基于单片机构建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在主储能电容上并联辅储能电容,辅储能电容由晶闸管D13控制接入三相相控整流电路,若主储能电容能量消耗过快,则晶闸管控制电路控制晶闸管D13导通,使辅储能电容接入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补偿。

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洁,易于实现,可有效及时的补偿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具有响应速度快、工作平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晶闸管D1-D6构成的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直流侧输入端连接有直流电源U,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通过电感接入交流三相线,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直流侧输入端与直流电源U之间还并联有主储能电容C1,主储能电容C1上并联由晶闸管D13、辅储能电容C2串联构成的串联支路,且晶闸管D13与辅储能电容C2之间接地,还包括晶闸管控制电路P1、电压采集电路P3、信号调理电路P2,所述电压采集电路P3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交流输出端与对应的电感之间,电压采集电路P3输出端连接信号调理电路P2输入端,信号调理电路P2输出端连接晶闸管控制电路P1输入端,晶闸管控制电路P1输出端分别与晶闸管D1-D6、晶闸管D13控制极连接。

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中,晶闸管D1-D6上一一对应并联有二极管D7-D12,晶闸管D1、晶闸管D3、晶闸管D5阳极共接作为一个直流侧输入端,晶闸管D1阴极与晶闸管D2阳极连接,晶闸管D3阴极与晶闸管D4阳极连接,晶闸管D5阴极与晶闸管D6阳极连接,晶闸管D2、晶闸管D4、晶闸管D6阴极共接作为另一个直流侧输入端,两直流侧输入端分别接入直流电源U,晶闸管D1与晶闸管D2之间、晶闸管D3与晶闸管D4之间、晶闸管D5与晶闸管D6之间分别引出导线作为交流输出端,三个交流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电感L1、L2、L3后,再一一对应接入交流三相线。

晶闸管控制电路基于单片机构建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