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926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桥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电缆桥架在安装时,节与节之间依靠端头两侧的连接板固定,每件连接板需要6~8套连接螺栓,则每一个连接端头需要12~16套连接螺栓固定。安装效率低,致使工程安装进度严重滞后。

连接螺栓在整个工程材料量中所占数量较大,而目前行业中通用的表面处理一般为电镀,与桥架本体的表面处理严重不匹配。电缆桥架安装工程中表面处理一般为喷塑或热浸锌,使用寿命不低于40年。而螺栓作为连接桥架的关键零件,其电镀的防腐层其使用寿命不超过15年,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中寿命会更低。传统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定期更换螺栓,另一种是使用专用的螺栓,提高螺栓的使用寿命。第一种解决解决方案在使用周期至少需要更换3次螺栓,维护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第二种解决方案需要提高螺栓的材质,初期投入较大,建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架连接装置,提高桥架工程的安装进度,降低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桥架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两个上卡接结构和两个下卡接结构,所述的两个上卡接结构间隔的置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的上端,所述的两个下卡接结构分置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两个上卡接结构相配合的安装孔,下端设有与所述的下卡接结构相配合的弧形折弯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满足桥架承载力的基础上,实现桥架的无螺栓快速卡装,提高安装效率5倍以上,而且维护成本低,桥架工程整体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凹形筋面,所述的两个上卡接结构置于凹形筋面的上端,所述的两个下卡接结构分置于所述的凹形筋面的下端两侧。

上下两对卡接结构成型所产生的过渡圆弧位于凹形筋的空腔内,在与桥架装配时可保证第一连接板与桥架内侧完美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卡接结构为开口向下的上圆弧钩,所述的下卡接结构为开口向上的下圆弧钩;所述的上圆弧钩与下圆弧钩均由模具冲压拉伸制成,该拉伸方向与所述的凹形筋面的方向相反。

在第一连接板上冲压凹形筋面,在凹形筋面上方向拉伸制成圆弧钩,提高了第一连接板的强度,可以减少连接板的厚度,降低连接装置的自重。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圆弧钩上设有对称的卡槽,所述的安装孔为凸形口,该凸形口的上端与所述的卡槽相配合。

卡槽凸形安装孔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桥架连接装置在施工的便利性和固定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垂直于所述的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的凸包形加强筋,上端设有弧形折弯,所述的弧形折弯的方向与所述的凸包形加强筋的方向垂直

凸包形加强筋与弧形折弯共同构成了第二连接板的加强结构,提高了第二连接板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圆弧钩的过渡处设置有圆形调节孔。

圆形调节孔在施工安装时调节内、第二连接板的配合位置,以及辅助第二连接板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第一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2、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3、直通桥架结构示意图;

图4、桥架连接装置安装在桥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桥架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上设有两个上卡接结构和两个下卡接结构。在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连接装置的强度,可以在第一连接板上用模具压制凹形筋面,在凹形筋面上端间隔的反向拉伸出两个开口向下的上圆弧钩4,上圆弧钩上设有圆形调节孔;在凹形筋面的下端两侧各拉伸出一个开口向上的下圆弧钩5。在第二连接板 2的上端间隔设有与所述的两个圆弧钩相配合的安装孔。在实际使用中为了卡接牢固,在第一连接板1的两个上圆弧钩上分别设有卡槽,第二连接板2上的安装孔设置为凸形孔6,凸形孔6的上端尺寸与所述的卡槽的尺寸一致,在第二连接板2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的开口向上的圆弧钩5相配合的弧形折弯结构7。

为了提高第二连接板2的强度,在第二连接板2的上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弧形折弯8,在第二连接板2的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长度方向的凸包形加强筋9,该凸包形加强筋9与所述的弧形折弯8、弧形折弯7的方向垂直,有效的提高了第二连接板2的整体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安装过程为,在直通梯架10上的两端上分别设置安装孔,将第一连接板1插入桥架内侧,圆弧钩从桥架孔洞穿过;将第二连接板2倾斜15°—45°,从第一连接板开口向上的圆弧钩穿入指定位置,当凸形孔位置与桥架上的凸孔位置对齐时,转动第二连接板2,直到第二连接板2 内平面与桥架外侧贴合,第二连接板的4凸形孔两翼卡进第一连接板1的上圆弧钩的卡槽中,完成卡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第二连接板2下端的弧形折弯的高度大于第一连接板1与桥架装配后下侧张口式圆弧钩内腔尺寸,则第二连接板2下端圆弧折弯可顺利倾斜插入第一连接板1向上张口的圆弧钩内,第二连接板2旋转过程中可逐步夹紧桥架,此过程利用钢材自身的刚性,向上张口的圆弧钩的钢结构具有更好的弹性和抗拉强度。更便于牢牢夹紧桥架,因第二连接板2下侧圆弧折弯的中心在外侧,并给第二连接板2提供一个较大的反旋转的力。

二、第二连接板2上侧凸孔的两翼与下侧圆弧钩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连接板上圆弧钩的上平面与下侧张口式圆弧钩内平面的距离,所以第二连接板2在转动过程中,上侧凸孔的两翼沿着第一连接板1的上侧圆弧钩外表面的轨迹旋转,因为第一连接板的上圆弧钩的刚性远远大于下侧张口式圆弧钩结构的弹性,则在转动过程中拉动整个第二连接板2向上移动,第一连接板张口式圆弧钩的弹性变形增至最大。当第二连接板上侧的凸孔两翼转动至第一连接板1的上圆弧钩卡槽时,第一连接板的上侧圆弧钩的刚性消失,下侧张口式圆弧钩回弹拉动第二连接板整体向下移动,从而第二连接板的上侧凸孔两翼进入第一连接板的上侧圆弧钩卡槽内,并通过反旋转力使整体结构完全卡紧。

本发明采用的方案,为第一、第二连接板,通过结构设计,在满足桥架承载力基础上实现桥架的无螺栓快速卡装,提高安装效率5倍以上。避免了螺栓的使用,降低了项目成本。

第一连接板:模具压制凹型筋,用于增加连接板自身强度(凹型筋还有一个作用,凹筋面与圆弧钩是反向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开圆弧钩与基础面的过渡圆弧,使第一连接板更好的贴紧桥架梯边。),凹筋面反向拉伸圆弧钩上、下各两个圆弧钩。其中上圆弧钩的上平面设置两个对称卡槽,圆弧钩过渡处设置工艺圆孔,下圆弧钩为张口式,圆孔在安装时起辅助作用。

第二连接板:上端采用为弧形折弯,用于增加连接板纵向强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筋;凸孔与上圆弧钩配合卡装;凸包用于增加连接板横向强度,下端的圆弧折弯与下圆弧钩配合,卡紧桥架,并增加用于增加连接板纵向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广泛的适用于各领域的桥接连接,不再使用连接螺栓。有以下几点优势:1.直接节省螺栓成本,2.连接板与桥架本体防腐一致,增长桥架整体的使用寿命,3.安装快速,节省人力成本。4.提高工程安装进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