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中间头三层防水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85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中间头三层防水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公知的电缆中间头防水方法是:1.从内护套切断口开始,将已包好铜网的电缆用PVC透明带从一端铜屏蔽以1/2搭接缠绕方式至另一端铜屏蔽;2.将防水复合带以1/2搭接缠绕方式包住两个内护套端口之间所有部分,通过此方法防止水分进入电缆中间头。但是通过10kV电缆中间头故障分析报告总体来看,出现故障的电缆中间头中有90%以上都有进水现象。其原因为现有技术制作的中间头在运行中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或者浸泡在水中,由于交联聚乙烯材料膨胀系数比较大的缘故,水分和潮气会随着冷缩接头主体部分的热胀冷缩内外流通形成水树,使得冷缩接头主体内导体部分通过水树直接对铜屏蔽接地放电而引起绝缘击穿,而现有的防水方式只是在铜网外部缠绕一层PVC透明带与一层防水复合带,不仅在防止水分进入冷缩电缆接头主体方面有局限性,还不能有效防止接头内部导体部分的水分溢出与铜屏蔽形成导电回路,不能有效保障电缆中间接头在恶劣的环境中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中间头三层防水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中间头三层防水附件,包括:

在外半导电层与铜网之间加入三层防水材料;其中:第一层(1)在外半导电层与冷缩接头主体之间;第二层(2)在外半导电层、冷缩接头主体与铜网之间;第三层(3)在铜屏蔽层(5)、外半导电层(7)、冷缩接头主体(6)与铜网(4)之间;其中,第一层、第二层材料为密封胶,第三层材料为防水绝缘胶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层使用密封胶缠绕在电缆中间接头两端已剥开的外半导电层定位线处;第二层使用密封胶缠绕在电缆中间接头两端已剥开的外半导电层与冷缩接头主体交汇处;第三层使用防水绝缘胶带从电缆中间接头两端已剥开铜屏蔽处缠绕至冷缩接头主体上。

该技术的优点:由于第一层材料与第二层材料均为密封胶,分子结构相同,具有较高的融合性,能有效防止水分进出, 第三层防水绝缘胶带不仅气密性强,在当铜网处进水时能还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缆中间头三层防水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中间头三层防水附件,包括:

在外半导电层与铜网之间加入三层防水材料;其中:第一层(1)在外半导电层与冷缩接头主体之间;第二层(2)在外半导电层、冷缩接头主体与铜网之间;第三层(3)在铜屏蔽层(5)、外半导电层(7)、冷缩接头主体(6)与铜网(4)之间;其中,第一层、第二层材料为密封胶,第三层材料为防水绝缘胶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层使用密封胶缠绕在电缆中间接头两端已剥开的外半导电层定位线处;第二层使用密封胶缠绕在电缆中间接头两端已剥开的外半导电层与冷缩接头主体交汇处;第三层使用防水绝缘胶带从电缆中间接头两端已剥开铜屏蔽处缠绕至冷缩接头主体上。

其中,第一层:以两端外半导电层定位线为中心线缠绕宽度为20mm的密封胶一层,均匀涂抹硅脂后将冷缩中间接头对准定位线,沿逆时针方向抽出塑料支撑条使接头自然收缩,使得收缩头两端口压在第一层密封胶中间位置与定位线对齐;第二层:在两端定位线左右25mm处定位4个点,用密封胶从外半导电层上两个定位点处各自以1/2搭接缠绕方式缠绕至冷缩接头主体断口上两个定位点处;第三层:以定位线左右两端50mm处定位4个点,在铜屏蔽两个定位点处用防水绝缘胶带以1/2搭接缠绕方式缠绕至冷缩头主体两个定位点处。

该技术的优点:由于第一层材料与第二层材料均为密封胶,分子结构相同,具有较高的融合性,能有效防止水分进出, 第三层防水绝缘胶带不仅气密性强,在当铜网处进水时能还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