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572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



背景技术:

变电站即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

为了防止有空气中的浮尘在变电站内部积累,覆盖在电气元件上,造成电气元件散热不畅,导致电气元件烧坏,所以现有的变电站多选用为封闭或半封闭的普通带窗的小房子或大型柜体。其缺点在于室内通风不畅,散热较慢,大量电气元件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排除,导致室内或柜内温度过高,引发电气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包括柜体,柜体内设第一隔板,第一隔板把柜体内腔分割成工作腔和散热腔,工作腔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把工作腔分隔成第一运行腔和第二运行腔,第二隔板内设有通风腔道,通风腔道贯通柜体的上下端面,第一隔板在工作腔的一侧端设有吸热油管,吸热油管贯穿第二隔板,且部分通过通风腔道暴露在外侧;散热腔的左侧壁上设有散热油管和若干进风孔,进风孔分散分布在散热油管的侧边,散热油管和吸热油管均为蛇形结构设置,散热腔内设有油箱和油泵,油泵设在油箱的顶端,油泵的进口端通过连接油管与油箱贯通连接,油泵的出口端通过连接油管与散热油管的进油口贯通连接,散热油管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吸热油管的进油口贯通连接,吸热油管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与油箱贯通连接,散热腔的顶壁设有出风孔,出风孔和进风孔内均设有防护网,柜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的两端对称设有支撑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柜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3~4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隔板选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二隔热板直接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散发掉,另一部分通过循环油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散发掉,双散热途径设置,保证工作腔内的热量及时散发,保证电气元件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的A-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的第一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工作腔,5-散热腔,6-第一运行腔,7-第二运行腔,8-第一柜门,9-第二柜门,10-第三柜门,11-通风腔道,12-吸热油管,13-散热油管,14-油箱,15-油泵,16-连接油管,17-进风孔,18-防护网,19-出风孔,20-支撑板,21-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复合冷却方式的变电站,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把柜体1内腔分割成工作腔4和散热腔5,所述工作腔4内设有第二隔板3,所述第二隔板3把工作腔4分隔成第一运行腔6和第二运行腔7,所述第二隔板3内设有通风腔道11,所述通风腔道11贯通柜体1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一隔板2在工作腔4的一侧端设有吸热油管12,所述吸热油管12贯穿第二隔板,且部分通过通风腔道11暴露在外侧;所述散热腔5的左侧壁上设有散热油管13和若干进风孔17,所述进风孔17分散分布在散热油管13的侧边,所述散热油管13和吸热油管12均为蛇形结构设置,所述散热腔5内设有油箱14和油泵15,所述油泵15设在油箱14的顶端,油泵15的进口端通过连接油管16与油箱14贯通连接,油泵15的出口端通过连接油管16与散热油管13的进油口贯通连接,所述散热油管13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16与吸热油管12的进油口贯通连接,所述吸热油管12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油管16与油箱14贯通连接,所述散热腔5的顶壁设有出风孔19,所述出风孔19和进风孔17内均设有防护网18,所述柜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撑板20,每个支撑板20的两端对称设有支撑腿21。

所述第二隔板3选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

柜体1内的电气元件工作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散布再工作腔4内,这些热量一部分通过第二隔板3被通过通风腔道11的风带走;另一部热量有吸热油管12吸走,使得油被加热,被加热的有进入油箱14内,然后通过油泵15进入散热油管13,在散热油管13中的油的热量被散发出去,使得油温下降,低温度的油再次进入吸热油管12内,吸走工作腔4中的热量,然后在此进入油箱14内,如此往复循环,从而带走工作腔4中的热量;进风孔17和出风孔19的设置使得散热腔5内的温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散热油管13内的热量散发。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