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的立式水冷电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16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的立式水冷电机机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冷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的立式水冷电机机座。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立式水冷电机结构中,底端盖的底端设有法兰端盖,通过该法兰端盖与工作设备相连接,这样安装方式有以下缺点:1、法兰端盖焊接不牢固时,刚度弱,使振动易在低频区;2、法兰端盖的安装改变了立式水冷电机的重心位置,使得电机振动不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的立式水冷电机机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的立式水冷电机机座,所述机座的底端设有法兰端盖,所述机座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移动安装环,所述法兰端盖的顶端向上延伸出套筒部且所述套筒部套设于机座的外部,套筒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移动安装环的底端且与移动安装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安装环与套筒部的连接配合面上设有阻尼材料层,且所述阻尼材料层呈环状嵌设于移动安装环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的底端与法兰端盖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固定安装环和底端盖,所述固定安装环的顶端与机座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安装环的底端与底端盖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立式水冷电机的整体振动中,部分振动是由转子带着轴承旋转产生。对于现有的立式水冷电机,这部分振动直接通过法兰端盖传导至电机与工作设备的配合面,加剧工作设备的振动,影响工作设备的工作精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座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移动安装环,所述法兰端盖的顶端向上延伸出套筒部且所述套筒部套设于机座的外部,套筒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移动安装环的底端且与移动安装环固定连接,由此电机本体沉入法兰端盖中,这样的设计使得轴承振动先传导至机座,再通过机座传导到法兰端盖的套筒部,再经过法兰端盖传导至电机与工作设备的配合面,经过多级传导,最终传导配合面的振动在传导路径上逐渐减弱,经测试,振动减弱25%左右,达到了较好的减振效果。而且,移动安装环能够沿机座轴向移动,使得法兰端盖的安装位置可调,立式水冷电机的重心位置便随着法兰端盖安装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重心位置将改变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由此立式水冷电机安装时,根据具体连接的工作设备和具体的安装环境,通过沿机座轴向移动移动安装环以进行法兰端盖安装位置的多次调适,当产生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满足要求时,再将移动安装环与机座固定连接,然后将法兰端盖的套筒部与移动安装环固定连接,即完成安装,实现了减振功能。此外,法兰端盖通过套筒部套设于机座外部、以及套筒部与移动安装环固定连接实现安装固定,连接更牢靠。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法兰端盖的套筒部与机座连接配合面设有阻尼材料层,阻尼材料层可以选用橡胶、泡沫塑料等,可进一步减少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移动安装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移动安装环的结构示意图;

1、机座;2、顶端盖;3、安装孔;4、冷却水通道;5、套筒部;6、法兰端盖;7、紧固螺栓;8、底端盖;9、固定安装环;10、移动安装环;11、阻尼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减振的立式水冷电机机座,所述机座1的内部均匀开设若干沿圆周方向的冷却水通道4,冷却水通道4内通入冷却水以冷却电机,机座1的顶端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连接有顶端盖2。机座1的底端设有法兰端盖6,通过该法兰端盖6与工作设备相连接,且机座1的底端与法兰端盖6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固定安装环9和底端盖8,所述固定安装环9的顶端与机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安装环9的底端与底端盖8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连接,固定安装环9呈环状且固定安装环9的横截面与机座1的底端面形状一致。机座1中部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移动安装环10,移动安装环10可以选用焊接等方式与机座1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端盖6的顶端向上延伸出套筒部5且所述套筒部5套设于机座1的外部,套筒部5向上延伸至所述移动安装环10的底端,移动安装环10沿圆周方向均布若干安装孔3,紧固螺栓7装配于所述安装孔3内将套筒部5与移动安装环10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安装环10与套筒部5的连接配合面上设有阻尼材料层11,且所述阻尼材料层11呈单圈环状嵌设于移动安装环10的内部。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有两点,(1)移动安装环10位于机座1下部的外部,使电机重心下移;(2)所述阻尼材料层11呈多圈环状嵌设于移动安装环10的内部,以增强减振效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