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位置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731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位置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位置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领域中,由于聚驱举升的需要,通常使大型电机与柱塞泵之间采用联组皮带连接,以为柱塞泵提供动能。然而由于联组皮带的长期连续运行,容易造成联组皮带与柱塞泵及电机上的传动轮之间打滑,严重时会造成联组烧毁,因此在联组皮带松弛后,需要及时调整联组皮带在两个传动轮上的位置,以满足“四点一线”的要求。其中,电机的电机底座一般横向固定在多个间隙且平行放置的滑轨上,平行滑轨的间隙之间设置有多个限位钉,以将电机底座的前后方向固定,操作人员可通过调整电机底座在滑轨上的左右位置,来使联组皮带及两个传动轮之间满足“四点一线”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调整电机位置的装置或者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电机拖动装置,该装置包括:拖动架、静架,拖动架下面四角固定连接有上铰链爪,静架上面四角固定连接有下铰链爪,上铰链爪和下铰链爪通过铰链板连接,拖动架右侧铰链连接有拖动丝杆,静架右侧连接有支架,支架通过丝母与拖动丝杆铰链连接。实际使用时,首先将电机底座置于该装置形成的方形框内,并使静架与电机底座固定,然后旋转拖动丝杆,拖动丝杆带动拖动架左右摆动,以使电机底座左右移动,进而调整联组皮带,以满足“四点一线”的要求。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拖动装置虽然可以左右调整电机的位置,但是左右调整的距离不精确,不容易达到“四点一线”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地左右调整电机的位置,以满足“四点一线”要求的电机位置调整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位置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上顶板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上顶板两侧下方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机底座下方滑轨的下开口槽,一个所述侧板及所述上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机底座的左端或右端的侧开口槽;顶丝座,固定在所述上顶板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第一顶丝,以螺纹连接方式穿过所述第一内螺纹孔,用于与所述电机底座的左端或者右端相抵。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顶丝,与所述侧开口槽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侧板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二顶丝以螺纹连接方式穿过所述第二内螺纹孔,用于与所述下开口槽内的所述滑轨的左端或者右端相抵。

具体地,作为优选,通过自所述上顶板的中部截取向左或向右延伸至一个所述侧板的上端,然后再向下延伸至所述侧板的下端的直角形方板,以得到所述侧开口槽;所述直角形方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上顶板的宽度。

具体地,作为优选,设置有所述侧开口槽的所述侧板内壁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内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滑轨的左端或者右端。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顶丝座呈方形体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顶丝座沿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与所述侧开口槽沿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内螺纹孔设置在所述顶丝座的中部。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内螺纹孔设置在与所述侧开口槽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侧板的中部。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顶丝和所述第二顶丝的操作端设置成六棱柱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位置调整装置,通过在基座上设置下开口槽和侧开口槽,便于将基座的下开口槽套装在电机底座下方的滑轨上,同时使电机底座的左端或者右端位于基座的侧开口槽中,以便于后期左右调整电机底座的位置。通过在基座上设置顶丝座及与顶丝座上的第一内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顶丝,便于通过调整第一顶丝旋进第一内螺纹孔的深度,以使第一顶丝的一端与电机底座的左端或者右端相抵,并给予电机底座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力的作用,进而精确地左右调整电机底座的位置。采用该装置调整电机的位置耗时短,能够使电机上的传动轮、柱塞泵上的传动轮、以及联动皮带之间满足“四点一线”的要求,有效延长了联动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向左调整电机时,电机位置调整装置与电机的位置关系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基座,

2 下开口槽,

3 侧开口槽,

4 顶丝座,

5 第一内螺纹孔,

6 第一顶丝,

7 第二顶丝,

8 第二内螺纹孔,

9 内凹槽,

10 电机底座,

11 滑轨,

12 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位置调整装置,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基座1、顶丝座4、第一顶丝6。其中,基座1包括上顶板以及相对设置在上顶板两侧下方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机底座10下方滑轨11的下开口槽2,一个侧板及上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机底座10的左端或右端的侧开口槽3;顶丝座4固定在上顶板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5,第一顶丝6以螺纹连接方式穿过第一内螺纹孔5,用于与电机底座10的左端或者右端相抵。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位置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给予描述:

以通过联动皮带连接的电机12和柱塞泵为例,随着联动皮带的长期运行,联动皮带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左右调整电机12的位置,以使电机12上的传动轮、柱塞泵上的传动轮以及连接两个传动轮的联动皮带之间满足“四点一线”的要求。以电机12需要向左调整为例,参见附图2,首先将基座1的下开口槽2套装在电机底座10下方的滑轨11上,并使电机底座10的右端位于基座1的侧开口槽3内,然后采用人力或者借助其他辅助装置使基座1固定。进一步地使第一顶丝6穿入顶丝座4上的第一内螺纹孔5内,并使第一顶丝6的一端与电机底座10的右端相抵,然后调整第一顶丝6旋进第一内螺纹孔5的深度,以抵住电机底座10的右端,并给予电机底座10向左移动的力的作用,进而使电机底座10向左缓慢移动,同时观察联组皮带与两个传动轮之间是否满足“四点一线”的要求,直至电机12的位置调整完成。

当电机12需要向右调整时,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放到电机底座10的左侧,并使侧开口槽3容纳电机底座10的左端,下开口槽2套装在电机底座10下方的滑轨11上,然后再进行与上述过程类似的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12与电机底座10为一体,电机底座10横向设置在至少两个平行放置且存在间隙的滑轨11上,滑轨11之间设置有可以避免电机底座10前后方向移动的多个限位钉,因此电机12前后不能移动。基座1包括上顶板以及垂直地设置在上顶板两侧下部的两个侧板,即基座1呈槽型钢结构,这种结构使基座1容易获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右”定义为电机12的轴向方向,以操作人员面对电机12时及与电机12通过联动皮带相连的其他设备(如柱塞泵)时的方位为基准,操作员的左侧及右侧方向即为“左右”,此时操作员的前侧及后侧方向即为“前后”。

基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位置调整装置,通过在基座1上设置下开口槽2和侧开口槽3,便于将基座1的下开口槽2套装在电机底座10下方的滑轨11上,同时使电机底座10的左端或者右端位于基座1的侧开口槽3中,以便于后期左右调整电机底座10的位置。通过在基座1上设置顶丝座4及与顶丝座4上的第一内螺纹孔5相配合的第一顶丝6,便于通过调整第一顶丝6旋进第一内螺纹孔5的深度,以使第一顶丝6的一端与电机底座10的左端或者右端相抵,并给予电机底座10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力的作用,进而精确地左右调整电机底座10的位置。采用该装置调整电机12的位置耗时短,能够使电机12上的传动轮、柱塞泵上的传动轮、以及联动皮带之间满足“四点一线”的要求,有效延长了联动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开口槽3的结构有多种,为了便于基座1安装在电机底座10下方的滑轨11上,优选通过自上顶板的中部截取向左或向右延伸至一个侧板的上端,然后再向下延伸至侧板的下端的直角形方板,以得到侧开口槽3,且直角形方板的宽度小于上顶板的宽度。其中,直角形方板的横截面呈直角状,直角形方板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直角板分别截取自上顶板和一个侧板的一部分板体。在将基座1安装在电机底座10下方的滑轨11上时,将侧开口槽3对准电机底座10的左端或右端,下开口槽2对准滑轨11的上端面,然后向下移动基座1,便可将基座1套装在滑轨11上。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设置有侧开口槽3的侧板内壁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内凹槽9,用于放置滑轨11的左端或者右端,以避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上下移动。在将基座1套装在滑轨11上后,可将基座1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以使滑轨11的左端或者右端卡在内凹槽9内,以便于后期将基座1固定在滑轨11上。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丝座4可以呈多种结构,例如方形体结构、圆柱体结构以及其他不规则结构等,设置顶丝座4及第一内螺纹孔5,便于使第一顶丝6沿着第一内螺纹孔5的轴向旋进或者旋出,以给予电机底座10的左端或者右端推力作用。作为优选,如附图1所示,顶丝座4呈方形体结构,方形体结构的顶丝座4容易获取,便于固定在基座1的上顶板上。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丝座4沿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与侧开口槽3沿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第一内螺纹孔5设置在顶丝座4的中部。如此设置顶丝座4与侧开口槽3的位置关系,便于基座1承受的顶丝座4的压力对称,以使基座1稳定地套装在滑轨11上;如此设置第一内螺纹孔5的位置,便于使穿入第一内螺纹孔5的第一顶丝6与电机底座10的左端或者右端的中部相抵,以使电机底座10左端或者右端的中部受力,便于精确、稳定地左右调整电机12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顶丝座4的中部为顶丝座4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处。

具体地,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还包括第二顶丝7,与侧开口槽3相对的另一个侧板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与第二顶丝7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8,第二顶丝7以螺纹连接方式穿过第二内螺纹孔8,用于与下开口槽2内的滑轨11的左端或者右端相抵。设置第二顶丝7及在另一个侧板上设置第二内螺纹孔8,便于将基座1固定在滑轨11上,通过调整第二顶丝7旋进第二内螺纹孔8内的深度,并使第二顶丝7的一端与滑轨11的左端或右端相抵,以将基座1固定,便于后期精确地调整电机底座10的位置。

其中,第二内螺纹孔8设置在与侧开口槽3相对的另一个侧板的中部,如此设置第二内螺纹孔8的位置,便于第二顶丝7的一端与滑轨11的左端或者右端的中部相抵,以使基座1稳定地固定在滑轨11上。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整第一顶丝6及第二顶丝7分别旋进或旋出第一内螺纹孔5和第二内螺纹孔8内的深度,将第一顶丝6和第二顶丝7的操作端设置成六棱柱形,以便于与扳手等工具配合操作。其中,第一顶丝6和第二顶丝7的操作端指的是被操作人员进行旋转操作的一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