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5513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山地等复杂地形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



背景技术:

太阳能支架(也称光伏支架)的安装、运行对于所在场地的平整度及基础沉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固定式支架难以适应具有频繁高低起伏、陡坡、障碍物、河流等复杂地形,且复杂地形会大大提高场地平整的投入成本。

业内目前解决复杂地形上太阳能支架安装的问题主要采取离散分布和立柱高度可调技术。离散分布是通过将系统离散成若干个单元,不同单元设置在不同场地处,使其确保每一个单元都能避开障碍物。通过单元离散分布,将各个单元尽可能分布于平整的区域。离散分布的缺陷在于:一方面其会浪费一定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离散分布相对于集约式分布,钢结构材料和电控成本会相应增加;土地、材料、电控成本都会相应提高。传统的立柱高度可调技术,主要采用多段立柱以及大管套小管的方式,并在各段立柱之间设置纵向排布的多个螺孔来配合螺栓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立柱高度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的可调。其缺陷在于:大管套小管的方式增加了材料型号规格种类,加工成本相应提高的同时增加了材料管控的难度;且对于地形较为复杂、起伏频繁的安装地区,立柱的调节需要满足最大高差范围,从而使得立柱规格较多,由此在不需要大范围调节高度或是相对平整区域立柱材料用量存在富余。

由此可见,现有的两种解决方案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传统的光伏支架制约了大型支架,特别是跟踪支架在山地项目的发展,大面积的山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统一立柱零件规格、能够灵活且方便安装、尤其适用于山地等复杂地形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立柱、安装于所述立柱上的承载装置、安装于所述承载装置上的光伏组件,所述立柱包括与部分埋于安装面下的桩基相连接的基础立柱、至少一段加高立柱,所述加高立柱与所述基础立柱相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高立柱包括柱本体、位于所述柱本体的端部的通过缩管工艺形成的用于连接所述基础立柱或其他所述加高立柱的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其所连接的所述基础立柱或其他所述加高立柱之间设置有紧固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立柱与所述承载装置之间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斜支撑件。

优选的,所述桩基与所述基础立柱之间和/或所述基础立柱与所述加高立柱之间和/或两段所述加高立柱之间通过高度固定连接机构相连接或通过高度微调连接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度微调连接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桩基或所述基础立柱或所述加高立柱上的多个螺孔、与所述螺孔相配合的若干个螺栓,多个所述螺孔沿所述立柱的轴向排布。

优选的,所述立柱与所述承载装置之间通过角度固定连接机构或角度可调连接机构相连接;

所述角度可调连接机构为连接耳座、平单轴连接机构、斜单轴连接机构或双轴连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耳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片耳片、连接两片所述耳片的连接片,所述耳片上相对应地开设有轴孔,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承载装置相连接,所述立柱通过设置于所述轴孔中的转轴而与所述耳片相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耳片上开设有弧形的限位孔,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孔并能够在所述限位孔中滑动的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交叉连接的若干段檩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规格统一的分段式立柱,使得立柱可以根据实际安装位置任意高度调节的同时还能统一立柱零件的规格,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加工成本,方便了材料规格的统一管控和采购,并且可根据安装时遇到的情况灵活调控分段立柱的数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立柱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立柱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立柱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立柱的基础立柱和加高立柱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连接耳座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连接耳座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连接耳座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立柱;2、承载装置;3、光伏组件;4、横向檩条;5、纵向檩条;6、斜支撑件;7、桩基;8、基础立柱;9、加高立柱;10、连接耳座;11、耳片;12、连接片;13、限位孔;14、定位销;15、柱本体;16、连接部;17、调节紧定螺钉;18、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一种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包括若干立柱1、承载装置2以及光伏组件3。立柱1竖直安装,承载装置2安装在立柱1上,而光伏组件3则安装在承载装置2上。其中,承载装置2包括交叉连接的若干段檩条,即包括若干根横向设置的横向檩条4以及若干根纵向设置的纵向檩条5,横向檩条4和纵向檩条5相垂直设置并相互连接构成网格状,再将光伏组件3固定安装在承载装置2上即可。立柱1与承载装置2之间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斜支撑件6。

根据立柱1安装面的不同状态,立柱1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既可以采用常规的高度固定式立柱1或通过螺栓实现高度可调的立柱1,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形式:如附图2至附图5所示,每根立柱1对应安装于其桩基7上,桩基7部分埋于安装面(地面)之下,部分露出安装面。立柱1包括基础立柱8以及至少一段加高立柱9。基础立柱8竖直安装在桩基7的露出安装面的部分上,而加高立柱9同轴于基础立柱8相连接,通常加高立柱9安装在基础立柱8上方。加高立柱9包括柱本体15、位于柱本体15的端部的通过缩管工艺形成的用于连接基础立柱8或其他加高立柱9的连接部16。连接部16与其所连接的基础立柱8或其他加高立柱9之间设置有紧固连接件,该紧固连接件通常采用螺栓或螺钉等。这样基础立柱8和加高立柱9即可采用相同管径规格的管件来制造,即基础立柱8的管径与加高立柱9的柱本体15部分的管径相同。基础立柱8的长度、加高立柱9的长度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桩基7与基础立柱8之间、基础立柱8与加高立柱9之间、两段加高立柱9之间的任意一处或几处,既可以通过高度固定连接机构相连接,也可以通过高度微调连接机构相连接。高度微调连接机构包括开设于桩基7或基础立柱8或加高立柱9上的多个螺孔、与螺孔相配合的若干个螺栓,多个螺孔沿立柱1的轴向排布。从而通过螺栓与不同螺孔的配合,实现立柱1高度的微调。这里既可以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多颗未贯穿立柱的调节紧定螺钉17,也可以采用如附图3所示的至少两颗贯穿立柱并配合螺母的调节螺栓18。

立柱1与承载装置2之间通过角度固定连接机构或角度可调连接机构相连接。当选用角度可调连接机构时,角度可调连接机构可以为连接耳座10、平单轴连接机构、斜单轴连接机构或双轴连接机构。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连接耳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片耳片11、连接两片耳片11的连接片12,耳片11上相对应地开设有轴孔,连接片12与承载装置2的纵向檩条5相连接,立柱1的顶部则通过设置于轴孔中的转轴而与耳片11相转动连接。耳片11上开设有弧形的限位孔13,立柱1上设置有穿过限位孔13的定位销14,当承载装置2的纵向檩条5与连接耳座10同步旋转时,定位销14在限位孔13中滑动。

上述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中:

1、如附图9所示,在高低起伏地面,如山地上,设置多排该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根据地形高低的不同,部分或全部立柱1可以选用上述配有加高立柱9的结构,每一排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配备两行立柱1来支撑。

2、如附图10所示,在起伏地面上,设置多排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每一排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中采用一行立柱1支撑。安装于低洼处的立柱1采用上述配有加高立柱9的结构。立柱1和承载装置2之间采用平单轴连接机构,且多排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之间设置联动机构,从而能够实现多排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的同步联动角度调节。

3、如附图11所示,在起伏地面上设置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它由两行立柱1支撑,每行立柱1均可采用上述配有加高立柱9的结构,而立柱1与承载机构之间通过斜单轴连接机构连接。

4、如附图12所示,在障碍物处设置单行立柱1支撑的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在立柱1与承载机构之间通过双轴连接机构相连接,从而实现光伏组件3的角度调节。

上述高度可调式太阳能支架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出发,采用分段式立柱1(包括基础立柱8和加高立柱9),立柱1规格统一,通过缩管工艺相互连接,使得立柱1可以根据实际安装位置任意高度调节的同时还能统一立柱1零件的规格,这样一来,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加工成本,方便了材料规格的统一管控和采购,并且可根据安装时遇到的情况灵活调控分段立柱1的数量。该方案减小了复杂地形光伏支架勘测、设计、采购、安装等多方面工作的难度,在光伏固定支架、平单轴跟踪支架、联动跟踪支架、斜单轴支架及双轴跟踪支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