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辆、车载安防设备及其开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5154发布日期:2018-07-07 11:3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辆、车载安防设备及其开机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安防设备的启动方式主要由两种:点火开机和定时开机。如图1所示,点火开机方式是利用车辆点火信号来启动车载安防设备,需要使用车钥匙发送车辆,车载安防设备才能启动,具体为当车钥匙点火开关有效时,输出使能信号以使电源根据使能信号开启,并为单片及供电,单片机运行后检测点火信号,如果开机条件满足,则使能打开车载安防设备;定时开机方式是利用设备内置的实时时钟(Real-Time Clock,RTC)定时芯片来启动车载安防设备,而这种方式需要用户预先设置开机时间,当实际时间到达规定的设置时,车载安防设备启动。

虽然以上两种方式均可以满足车载安防设备日常工作所需,但是当车载安防设备需要维护时,例如软件升级、录像导出等,以上两种启动方式均不方便。车载安防设备的维护一般在车辆停止运行时进行,而此时司机已经离岗或者是下班,车钥匙也被带走,而就算有车钥匙,要对车载安防设备进行维护也需要发动整个车辆,如此将不利于车辆节能;此外,由于车辆运营时间和车载安防设备维护时间的不确定性,定时开机方式不利于车载设备安防维护。

综上所述,现有车载安防设备的启动方式存在不能满足用户随时进行车载安防设备维护,且如果进行设备维护时还会出现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旨在解决车载安防设备的启动方式存在不能满足用户随时进行车载安防设备维护,且如果进行设备维护时还会出现能耗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所述开机电路与所述车载安防设备中的电源电路及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车载安防设备中的车载安防设备连接,所述开机电路包括:

供电控制模块、充电模块、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以及清零模块;

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接收车载电源,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使能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入端接收所述车载电源,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并接收输入电压,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供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接收电子锁状态信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开机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的控制端以及所述清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清零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清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清零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触发通知端连接,所述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当所述电子锁状态信息为第一状态时,所述充电模块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所述供电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充电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电路向所述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根据所述充电电压输出触发通知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工作电压启动,并对所述触发通知信号进行检测;当所述触发通知信号为电子锁触发信号时,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供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电路向所述控制器供电,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清零模块对所述充电模块进行放电;并且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电子锁状态信息进行检测,当所述电子锁状态信息为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开启所述车载安防设备;当所述电子锁状态信息保持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停止驱动所述供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电路向所述控制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安防设备,所述车载安防设备包括控制器、电源电路以及上述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安防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供电控制模块、充电模块、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以及清零模块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使得当电子锁状态信息为第一状态时,充电模块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供电控制模块根据充电电压控制电源电路向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根据充电电压输出触发通知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工作电压启动,并对触发通知信号进行检测;当触发通知信号为电子锁触发信号时,控制器驱动供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电路向控制器供电,同时控制器控制清零模块对充电模块进行放电;并且控制器对电子锁状态信息进行检测,当电子锁状态信息为第二状态时,控制器开启车载安防设备;当电子锁状态信息保持第一状态时,控制器停止驱动供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电路向控制器供电,进而实现利用电子锁的特性为车载安防设备增加无车钥匙的开机方式,可随时实现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以便于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并且在满足电子锁开机条件的情况下打开车载安防设备,而在不满足电子锁开机条件的情况下断开自身供电,进而降低了开机功耗,从而解决了现有车载安防设备的启动方式存在不能满足用户随时进行车载安防设备维护,且如果进行设备维护时还会出现能耗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启动电路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的另一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100与车载安防设备中的电源电路200及控制器300连接,电源电路200与控制器300连接。

进一步的,图2所示的开机电路100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10、充电模块20、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以及清零模块40。

其中,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一输入端接收车载电源PWR1,供电控制模块10的输出端与电源电路200的使能端连接,电源电路200的电压输入端接收车载电源PWR1,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二输入端与充电模块2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并接收输入电压PWR2,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一控制端与充电模块20的输出端连接,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二控制端与控制器300的供电控制端连接,电源电路200的电压输出端与控制器300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充电模块20的第一输入端接收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并且充电模块20的第一输入端与控制器300的第一开机检测端连接,充电模块20的输出端与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的控制端以及清零模块40的输入端连接,清零模块40的输出端接地,清零模块40的控制端与控制器300的清零控制端连接,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的输出端与控制器300的触发通知端连接,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路20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具体的,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第一状态时,充电模块20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供电控制模块10根据充电电压控制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300提供工作电压V-MCU;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根据充电电压输出触发通知信号至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根据工作电压V-MCU启动,并对触发通知信号进行检测;当触发通知信号为电子锁触发信号时,控制器300驱动供电控制模块10控制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300供电,同时控制器300控制清零模块40对充电模块20进行放电;并且控制器300对电子锁状态信息进行检测;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第二状态时,控制器300开启车载安防设备;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保持第一状态时,控制器300停止驱动供电控制模块10控制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30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第一状态时指的是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低电平时,而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第二状态时指的是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高电平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用户需要和电路设计,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的第一状态可以指的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高电平,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的第二状态也可以指的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低电平;此外,触发通知信号为电子锁触发信号指的是当控制器300检测到其自身的触发通知端为低电平时,则表明触发通知信号为电子锁触发信号触发通知端触发通知端。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示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100还包括电源转换模块50,电源转换模块50的输入端接收车载电源PWR1,电源转换模块50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20的第二输入端、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二输入端共接,电源转换模块50将车载电源PWR1转换为输入电压PWR2后输出至充电模块20与供电控制模块10。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电源转换模块5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元件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电源转换模块50的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共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电源转换模块50的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充电模块20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开关元件Q2、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充电电容C4以及复位芯片U1。

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形成充电模块20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共接形成充电模块20的第二输入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复位芯片U1的电压端VCC共接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出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复位芯片U1的复位端RE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共接,复位芯片U1的接地端GND接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充电电容C4的第一端共接形成充电模块20的输出端,充电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清零模块40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第三开关元件Q3。

其中,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为清零模块40的输入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出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共接形成清零模块40的输出端,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共接形成清零模块40的控制端。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四开关元件Q4以及第十三电阻R13。

其中,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为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的控制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控制端连接,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出端接地,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入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的输出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为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供电控制模块10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五开关元件Q5、第六开关元件Q6以及第七开关元件Q7。

其中,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共接形成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二控制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五开关元件Q5的控制端连接,第五开关元件Q5的输入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六开关元件Q6的输入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共接,第五开关元件Q5的输出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共接于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为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一控制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六开关元件Q6的控制端连接,第六开关元件Q6的输出端接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为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二输入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元件Q7的控制端连接,第七开关元件Q7的输出端接地,第七开关元件Q7的输入端与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共接形成供电控制模块10的输出端,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为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一输入端。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供电控制模块10还包括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以及第八开关元件Q8。

其中,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为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三控制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与第八开关元件Q8的输入端共接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第八开关元件Q8的输出端接地,第八开关元件Q8的控制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共接形成供电控制模块10的第四控制端,该第四控制端与控制器300的第二开机检测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接地。

下面以图4所示的具体电路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具体的,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为低电平时,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并根据输入电压PWR2向复位芯片U1供电,输入电压PWR2是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一开关元件Q1组成的电源转换电路对车载电源PWR1进行转换所得;复位芯片U1上电后通过第八电阻R8向充电电容C4充电,由于充电电容C4较小,一般为微法级,则充电电容C4的充电电压很快上升至0.7V的门限电压,此时,复位芯片U1继续向充电电容C4充电。

当充电电容C4的电压超过0.7V的门限电压后,第六开关元件Q6导通,第六开关元件Q6导通后将会拉低第七开关元件Q7的控制端电压PWR1,以使七开关元件Q7截止,进而使得车载电源PWR1通过第十九电阻R19开启电源电路200,以使电源电路200根据该车载电源PWR1工作,并为控制器300提供工作电压V-MCU。

当充电电容C4的电压超过0.7V的门限电压后,第四开关元件Q4导通,进而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拉低其输入端电压,并输出触发通知信号至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根据工作电压V-MCU启动后对触发通知信号进行检测,即控制器300检测其自身触发通知端的电平高低;当检测到自身触发通知端的电平为低电平时,控制器300确认触发通知信号为电子锁触发信号,即车载安防设备为电子锁触发开机,控制器300将其自身供电控制端置为高电平,以使第五开关元件Q5导通,进而使得第五开关元件Q5将第七开关元件Q7的控制端电压拉低,致使第七开关元件Q7截止,以使电源电路200继续接收车载电源PWR1并向控制器300供电;同时,控制器30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元件Q3导通,以使充电电容C4通过第九电阻R9、第三开关元件Q3进行放电,以实现状态清零。

此外,控制器300对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进行检测,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变为高电平状态,即满足电子锁开机条件时,控制器300开启车载安防设备;当电子锁状态信息H-KEY还保持低电平状态,即不满足电子锁开机条件时,控制器300将其自身的供电控制端从高电平状态转换为低电平状态,第五开关元件Q5截止,第七开关元件Q7根据输入电压PWR2导通,进而拉低输入至电源电路200的车载电源PWR1,从而使得电源电路200停止向控制器300供电,以切断自身供电,维持系统的零功耗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00可由单片机实现。

进一步地,若不需要电子锁开机时,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100还可以通过车钥匙点火开机和定时开机。

具体的,当时钟定时芯片满足设置的时间时,时钟定位芯片输出的时钟定时信号RTC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而此时打火开机信号ACC为低电平,并且由于第二十电阻R20的阻值很小,因此,第七开关元件Q7根据该低电平的时钟定时信号RTC截止,进而使得车载电源PWR1通过第十九电阻R19打开电源电路200,以使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V-MCU,从而使得控制器30工作以检测定时开机信号,并当定时开机信号满足开机条件时启动车载安防设备。

当司机使用车钥匙打火后,将会输出高电平的打火开机信号ACC至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以及第八开关元件R8,由于此时时钟定时信号RTC为高电平,而第八开关元件R8根据该高电平的打火开机信号ACC导通,因此,导通的第八开关元件Q8将第七开关元件Q7控制端的高电平拉低,进而使得第七开关元件Q7截止,从使得车载电源PWR1通过第十九电阻R19打开电源电路200,进而使得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V-MCU,从而使得控制器300工作以检测车钥匙打火开机信号,并当车钥匙打火开机信号满足开机条件时启动车载安防设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安防设备,该车载安防设备包括电源电路200、控制器300以及上述的开机电路100。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供电控制模块10、充电模块20、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以及清零模块40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电路100,使得当电子锁状态信息为第一状态时,充电模块20充电并输出充电电压,供电控制模块10根据充电电压控制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300提供工作电压;电子锁触发通知模块30根据充电电压输出触发通知信号至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根据工作电压启动,并对触发通知信号进行检测;当触发通知信号为电子锁触发信号时,控制器300驱动供电控制模块10控制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300供电,同时控制器300控制清零模块40对充电模块20进行放电;并且控制器300对电子锁状态信息进行检测,当电子锁状态信息为第二状态时,控制器300开启车载安防设备;当电子锁状态信息保持第一状态时,控制器300停止驱动供电控制模块10控制电源电路200向控制器300供电,进而实现利用电子锁的特性为车载安防设备增加无车钥匙的开机方式,可随时实现车载安防设备的开机,以便于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并且在满足电子锁开机条件的情况下打开车载安防设备,而在不满足电子锁开机条件的情况下断开自身供电,进而降低了开机功耗,从而解决了现有车载安防设备的启动方式存在不能满足用户随时进行车载安防设备维护,且如果进行设备维护时还会出现能耗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