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散热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8355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散热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散热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各种智能制造领域中,以电机为动力并进行驱动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下,各行业的设备对电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效率高、功率密度大。但是电机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温升问题往往制约着电机的高效运行,进一步还会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原因包括轴承摩擦、线圈电阻、铁芯磁阻等,当电机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机运行出现故障,严重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目前对电机降温的常用方式包括自冷式、风冷式以及水冷式。自冷式适用于产热小的电机,风冷式的散热能力有限且对电动机外壳的冷却效果不佳。另外,为了提高电动机内部的散热率,有些电动机会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配合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缝隙对电动机内部进行散热。为避免杂物进入电动机内部,往往会在进气孔和出气孔上设置过滤网,一方面灰尘等体积较小的杂物仍能通过滤网进入电动机内部,另一方面由于气孔较小,滤网面积也不大,所以容易阻塞进而丧失散热功能。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的电动机的工作环境使得气孔的堵塞频率比较大,当气孔阻塞后拆卸清理过程繁琐、耗时耗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电动机的整体散热效果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整体高效散热装置,通过导套和后端盖上的导流板配合实现该目的。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外壳、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外壳、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构成内腔,穿过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转子,所述内腔中环绕所述转子设有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外壳紧贴设置,所述外壳外侧设有平行于所述转轴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侧设有风罩,所述风罩包括导套、位于所述后端盖一侧的第一出风口以及所述导套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导套与所述外壳构成沿所述转轴轴线方向延伸的风道,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自所述后端盖向所述第二出风口一端逐渐向所述导套一侧倾斜,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后端盖间的所述第一导流部上设有与贯通所述风道的开孔。

由此,在风扇的作用下,第一导流部与后端盖之间形成低压区,风道内的空气经过开孔能够流入该低压区;风扇的部分出射风带动风道内的空气朝向第二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出射风朝向第一出风口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部为圆筒状结构,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内侧表面沿所述风扇径向上的间隙小于5mm。

由此,保证负压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部自所述后端盖向所述第二出风口一端逐渐向所述转轴一侧倾斜,所述风扇紧邻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的连接位置设置。

由此,增大穿过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的气体的速度,进而保证风道内的空气流通速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二导流部连接处平滑过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近似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套上靠近所述前盖板一侧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沿所述导套周向上均匀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进风孔沿所述导套周向上的分布长度不超过所述导套长度的1/3。

由此,保证前端盖附近的外壳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水冷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位于所述风扇与所述后端盖之间。

由此,提高电动机向外部的散热速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水冷散热器包括S形的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导流板并与水泵连接。

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风道内的空气流动并带走外壳散发的热量进入风扇与后端盖之间,经过风扇的加速并经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排出,能够快速对电动机进行散热并将热空气顺畅的排出电动机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冷却风流向示意图;

图3是散热铜管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基座,2.外壳,21.散热片,3.前端盖,4.后端盖,5.内腔,6.转轴,61.风扇,7.转子,8.风罩,81.导套,811.进风孔,82.第一出风口,83.第二出风口,84.风道,9.导流板,91.第一导流部,911.开孔,92.第二导流部,10.水冷散热器,101.散热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电动机包括基座1、固定在基座1上的外壳2、前端盖3和后端盖4。外壳2、前端盖3和后端盖4构成内腔5。穿过前端盖3和后端盖4设有转轴6,转轴6上安装有转子7,内腔5中环绕转子7设有定子,定子与外壳2紧贴设置。外壳2外侧设有平行于转轴6的散热片21,散热片21传递电动机外壳2上的热量并散发到空气中去。外壳2外侧设有风罩8,风罩8包括导套81、位于后端盖4一侧的第一出风口82以及导套81和第一出风口82之间的第二出风口83。导套81为环绕外壳2的筒状结构,导套81与外壳2构成沿转轴6轴线方向延伸的风道84,第一出风口82与转轴6的旋转轴6线垂直,第二出风口83与第一出风口82形成一定角度。后端盖4上设置有有导流板9,导流板9包括第一导流部91和第二导流部92,第二导流部92自后端盖4向第二出风口83一端逐渐向导套81一侧倾斜,第二导流部92与导套81间的距离由后端盖4向第二出风口83一侧逐渐减小。第一导流部91之间设有风扇61,风扇61与后端盖4间的第一导流部91上设有与贯通风道84的开孔911。

在风扇61的作用下,第一导流部91与后端盖4之间形成低压区,风道84内的空气经过开孔911能够流入该低压区,并将电机内部经由后端盖4一侧散发的热量排出,风扇61的部分出射风带动风道84内的空气朝向第二出风口83排出,另一部分出射风朝向第一出风口82排出。由于第二导流部92与导套81间的距离由后端盖4向第二出风口83一侧逐渐减小,因此出射风的速度较大,不会造成热空间来不及排出导致的积存现象。

第一导流部91为圆筒状结构,风扇61与第一导流部91内侧表面沿风扇61径向上的间隙小于5mm,以保证负压效果。第一导流部91自后端盖4向第二出风口83一端逐渐向转轴6一侧倾斜,风扇61紧邻第一导流部91和第二导流部92的连接位置设置。增大了穿过第一导流部91和第二导流部92的气体的速度,进而保证风道84内的空气流通速度。第一导流部91与第二导流部92连接处平滑过渡,避免对风速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导流部92和第二出风口83近似垂直设置,此时第二导流板9两侧的流动气体能够顺畅的通过第二出风口83排出。

导套81上靠近前盖板一侧设有进风孔811,进风孔811沿导套81周向上均匀设置。进风孔811沿导套81周向上的分布长度不超过导套81长度的1/3。以此保证了前端盖3附近的外壳2的散热效果。

还包括水冷散热器10,水冷散热器10位于风扇61与后端盖4之间。水冷散热器10的设置加快了电动机内部向外的散热速度,保证了散热效果。水冷散热器10包括S形的散热铜管101,散热铜管101两端穿过第一导流板9并与水泵连接。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