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4302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作业使用的绝缘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电力线路安装以及维护过程中,尤其是在变电站线路安装或维护过程中,操作工人需要借助操作平台才能进行线路安装以及检测作业,但现有的操作平台多由铁、钢合金等搭建构造,属于电的良导体,存在导电危险,无法进入变电站,尤其是在高压线路检修时,容易产生感应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通过设置专用连接件加长竖管,连接横管与竖管,斜管与横管,工作台与横管,该绝缘操作台,采用绝缘材质,组装快捷,插接方便,专用连接件连接牢固,解决了绝缘高空作业施工的难题。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包括平行设置的支座,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管,两竖管之间设有多根水平设置的横管,横管与竖管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两支座间设有交叉布置的斜管,斜管两端通过第三连接件卡合在横管上,两支座顶端设有工作台,工作台底部固定梯形过渡管,梯形过渡管通过第四连接件卡合在横管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卡合部、卡合件,第一连接管外径与横管内径相匹配,第一连接管与第二卡合部连接,连接处的第二卡合部周向上对称布置第二卡合槽,卡合件贯穿第一连接管与第二卡合槽相卡合,竖管垂直贯穿第二卡合部中部;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三卡合部、卡合件,第一连接管外径与斜管内径相匹配,第一连接管一端与第三卡合部连接,连接处的第三卡合部周向上对称布置第三卡合槽,卡合件贯穿第一连接管与第三卡合槽相卡合,第三卡合部下端设有与横管对应的第一卡合凹槽部;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管,第四卡合部、卡合件,第二连接管与梯形过渡管管形相对应,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四卡合部连接,第四卡合部下端设有与横管对应的第二卡合凹槽部。

所述的,竖管顶部连接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环形卡合部、卡合件,第一连接管外径与竖管内径相匹配,第一环形卡合部两侧对称连接第一连接管,第一环形卡合部周向上对称布置第一卡合槽,卡合件贯穿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卡合槽相卡合。

所述的,卡合件包括卡合环和凸起部,卡合环顶部对称设置凸起部,凸起部与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第三卡合槽相对应,卡合环底部沿卡合环周向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宽度与竖管、横管、斜管管壁厚度相对应,环形凹槽内侧壁为薄壁结构。

所述的,凸起部中部设有第一贯穿孔。

所述的,环形凹槽内侧壁边缘对应的第一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挡环。

环形凹槽内侧壁为薄壁结构,安装经过挡环时,薄壁结构扩张,穿过挡环对环形凹槽内侧壁边缘形成阻挡,防止卡合件脱落;竖管、横管、斜管管壁插入环形凹槽;凸起部插入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第三卡合槽,防止卡合件转动。

所述的,第二卡合部为圆环形,圆环形外壁两侧固定加强耳,圆环形外壁底部与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竖管垂直贯穿圆环形第二卡合部,通过铆钉紧固。

设置加强耳加固圆环形第二卡合部,竖管垂直贯穿圆环形第二卡合部,通过铆钉将竖管与横管连接固定。

所述的,第一卡合凹槽部为半环形,半环形第一卡合凹槽部下端外侧延伸设置第一直壁过渡部。

第一直壁过渡部加长了卡合部位,防止第一卡合凹槽部与横管脱管。

所述的,第二卡合凹槽部为半环形,半环形第二卡合凹槽部下端外侧延伸设置第二直壁过渡部,内侧延伸设置挡块,挡块靠近第一连接管侧设置贯穿槽,贯穿槽厚度与梯形过渡管管壁厚度相对应。

第二连接管与梯形过渡管管形相对应,第二连接管插入梯形过渡管内,贯穿槽卡住梯形过渡管管壁,防止第二连接管相对梯形过渡管转动,第二直壁过渡部加长了卡合部位,防止第二卡合凹槽部与横管脱管,增强了与横管连接的牢固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插接方便,固定牢固,可将竖管与横管、斜管与横管,工作台与横管快速组装连接;

(2)本发明所述的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与竖管连接可实现竖管的扩展,通过与之配合的横管、斜管、工作台可加高绝缘平台的整体高度;

(3)本发明所述的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设置有卡合件,卡合件环形凹槽内侧壁边缘对应的第一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挡环;竖管、横管、斜管管壁插入卡合件环形凹槽;凸起部插入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第三卡合槽,卡合件使竖管、横管、斜管与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连接紧密,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俯视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侧视图;

图4是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四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卡合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管;2、横管;3、斜管;4、梯形过渡管;5、第一连接管;6、第二卡合部;7、卡合件;8、第二卡合槽;9、第三卡合部;10、第三卡合槽;11、第一卡合凹槽部;12、第二连接管;13、第四卡合部;14、第二卡合凹槽部;15、第一环形卡合部;16、第一卡合槽;17、卡合环;18、凸起部;19、环形凹槽;20、第一贯穿孔;21、挡环;22、加强耳;23、第一直壁过渡部;24、第二直壁过渡部;25、挡块;26、贯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如图1-3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支座,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管1,两竖管1之间设有多根水平设置的横管2,横管2与竖管1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两支座间设有交叉布置的斜管3,斜管3两端通过第三连接件卡合在横管2上,两支座顶端设有工作台,工作台底部固定梯形过渡管4,梯形过渡管4通过第四连接件卡合在横管2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管5、第二卡合部6、卡合件7,第一连接管5外径与横管2内径相匹配,第一连接管5与第二卡合部6连接,连接处的第二卡合部6周向上对称布置第二卡合槽8,卡合件7贯穿第一连接管5与第二卡合槽8相卡合,竖管1垂直贯穿第二卡合部6中部;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卡合部6为圆环形,圆环形外壁两侧固定加强耳22,圆环形外壁底部与第一连接管5固定连接,竖管1垂直贯穿圆环形第二卡合部6,通过铆钉紧固;

设置加强耳22加固圆环形第二卡合部6,竖管1垂直贯穿圆环形第二卡合部6,通过铆钉将竖管1与横管2连接固定;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管5,第三卡合部9、卡合件7,第一连接管5外径与斜管3内径相匹配,第一连接管5一端与第三卡合部9连接,连接处的第三卡合部9周向上对称布置第三卡合槽10,卡合件7贯穿第一连接管5与第三卡合槽10相卡合,第三卡合部9下端设有与横管2对应的第一卡合凹槽部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凹槽部11为半环形,半环形第一卡合凹槽部下端外侧延伸设置第一直壁过渡部23;

第一直壁过渡部23加长了卡合长度,防止第一卡合凹槽部11与横管2脱管;

如图6所示,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管12,第四卡合部13,第二连接管12与梯形过渡管4管形相对应,第二连接管12一端与第四卡合部13连接,第四卡合部13下端设有与横管2对应的第二卡合凹槽部1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合凹槽部14为半环形,半环形第二卡合凹槽部下端外侧延伸设置第二直壁过渡部24,内侧延伸设置挡块25,挡块25靠近第一连接管5侧设置贯穿槽26,贯穿槽26厚度与梯形过渡管4管壁厚度相对应;

第二连接管12与梯形过渡管4管形相对应,第二连接管12插入梯形过渡管4内,贯穿槽26卡住梯形过渡管4管壁,防止第二连接管12相对梯形过渡管4转动,第二直壁过渡部24加长了卡合长度,防止第二卡合凹槽部14与横管2脱管,增强了与横管2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的,竖管1顶部连接第一连接件,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管5、第一环形卡合部15、卡合件7,第一连接管5外径与竖管1内径相匹配,第一环形卡合部15两侧对称连接第一连接管5,第一环形卡合部15周向上对称布置第一卡合槽16,卡合件7贯穿第一连接管5与第一卡合槽16相卡合。

所述的,如图8所示,卡合件7包括卡合环17和凸起部18,卡合环17顶部对称设置凸起部18,凸起部18与第一卡合槽16、第二卡合槽8、第三卡合槽10相对应,卡合环17底部沿卡合环17周向设置环形凹槽19,环形凹槽19宽度与竖管1、横管2、斜管3管壁厚度相对应,环形凹槽19内侧壁为薄壁结构。

所述的,凸起部18中部设有第一贯穿孔20。

所述的,环形凹槽19内侧壁边缘对应的第一连接管5上固定连接挡环21。

环形凹槽19内侧壁为薄壁结构,安装经过挡环21时,薄壁结构扩张,穿过挡环21后对环形凹槽19内侧壁边缘形成阻挡,防止卡合件7脱落;竖管1、横管2、斜管3管壁插入环形凹槽19;凸起部18插入第一卡合槽16、第二卡合槽8、第三卡合槽10,防止卡合件7转动。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首先将卡合件分别卡合在对应的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第三卡合槽、第四卡合槽上,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分别插入竖管、横管、斜管、梯形过渡管的两端,使用铆钉固定,根据本发明形状进行快速组装,设置平行设置的支座,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管,两竖管之间设有多根水平设置的横管,横管与竖管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两支座间设有交叉布置的斜管,斜管两端通过第三连接件卡合在横管上,两支座顶端设有工作台,工作台底部固定梯形过渡管,梯形过渡管通过第四连接件卡合在横管上,在竖管顶部连接第一连接件,可将该快速组装式绝缘操作平台加高。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范围。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