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流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788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辐射流体机。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为最新技术,主要用于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的能源体系为电能体系使用,和用于将辐射体系和热能体系转换成电能体系使用,达到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为力能和电能体系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的能源体系为电能体系使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流体机采用这种辐射流体机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的能源体系为电能体系使用,和用于将辐射体系和热能体系转换成电能体系使用,达到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为力能和电能体系使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辐射流体机。其包括:接收单元,包括接收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接收框架上的回流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所述回流线圈的铁芯和所述真空频率线圈的铁芯是永磁铁空心铁体,回流线圈处理电流通过流经所述真空频率线圈,而将所述电能转换至所述输出线圈;接收单元,包括输出线圈和液体线圈和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液体线圈的铁芯是永磁体,所述液体线圈的能源以感应电能供给真空频率线圈,以真空频率线圈的电能供给输出线圈以输出线圈的能源供给元器件使用。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设置有接收线圈,所述接收框架构造为方形框架,所述接收线圈的能源以接收边缘流体力能体系变化,所述接收线圈相对于回流线圈两边对称设置,位于处理线圈和回流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处理线圈,所述处理线圈的变化在回流线圈和流体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处理线圈相对于流体线圈边缘设置,位于回流线圈和输出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感应线圈和接收线圈和流体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回流线圈,所述回流线圈的变化在处理线圈和输出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流体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回流线圈相对于接收线圈之间设置,位于处理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接收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感应线圈和流体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真空频率线圈,所述真空频率线圈的变化在回流线圈和处理线圈和接收线圈和流体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液体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真空频率线圈相对于感应线圈边缘设置和液体线圈对称设置,位于回流体线圈和输出线圈和处理线圈和流体线圈和液体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液体线圈,所述液体线圈的变化在处理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流体线圈和接收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液体线圈相对于真空频率线圈对称设置和感应线圈边缘设置,位于输出线圈和处理线圈和回流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流体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输出线圈,所述输出线圈的变化在回流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接收线圈和液体线圈和处理线圈和感应线圈和流体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输出线圈相对于回流线圈对称和边缘设置,位于真空频率线圈和液体线圈和处理线圈和流体线圈和回流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变化磁场中,所述输出线圈以单极化输出。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的变化在处理线圈和流体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感应线圈相对于流体线圈两边对称设置,位于处理线圈和接收线圈和输出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液体线圈和流体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流体线圈,所述流体线圈的变化在接收线圈和感应线圈和处理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液体线圈和输出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流体线圈相对于感应线圈之间设置,位于接收线圈和回流线圈和输出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液体线圈和处理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优选地,所述接收框架上还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变化在真空频率线圈和流体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液体线圈和处理线圈的变化而来,所述永磁体相对于液体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和回流线圈和处理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流体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内部设置和输出线圈边缘设置,位于真空频率线圈和输出线圈和流体线圈和处理线圈和回流线圈和液体线圈和感应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变化磁场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这种辐射流体机在使用时,用于将辐射体系和热能体系转换成电能体系使用,达到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为力能和电能体系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辐射流体机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流体线圈;3、真空频率线圈;4、处理线圈;5、回流线圈;6、接收线圈;7、液体线圈;8、输出线圈;9、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辐射流体机,其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线圈和接收单元。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辐射流体机及其各个部分。

如图1所示,接收单元包括接收框架1和设置于接收框架1上的接收线圈6和流体线圈2和真空频率线圈3,输出线圈8和处理线圈4相互并列,输出线圈8的铁芯和接收线圈6和流体线圈2的铁芯是永磁铁,流体线圈2和接收线圈6接收的能源流经真空频率线圈3和回流线圈5和处理线圈4和感应线圈9和液体线圈7将电能转换成感应电流,传输至输出线圈8。

作为接收单元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设置有接收线圈6,所述接收框架1构造为方形框架,所述接收线圈6的能源以接收边缘流体力能体系变化,所述接收线圈6相对于回流线圈5两边对称设置,位于处理线圈4和回流线圈5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输出线圈8和感应线圈9的变化磁场中。

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处理线圈4,所述处理线圈4的变化在回流线圈5和流体线圈2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输出线圈8和感应线圈9的变化而来,所述处理线圈4相对于流体线圈2边缘设置,位于回流线圈5和输出线圈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感应线圈9和接收线圈6和流体线圈2的变化磁场中。

第三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回流线圈5,所述回流线圈5的变化在处理线圈4和输出线圈8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流体线圈2和感应线圈9的变化而来,所述回流线圈5相对于接收线圈6之间设置,位于处理线圈4和输出线圈8和接收线圈6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感应线圈9和流体线圈2的变化磁场中。

第四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真空频率线圈3,所述真空频率线圈3的变化在回流线圈5和处理线圈4和接收线圈6和流体线圈2和输出线圈8和液体线圈7的变化而来,所述真空频率线圈3相对于感应线圈9边缘设置和液体线圈7对称设置,位于回流体线圈5和输出线圈8和处理线圈4和流体线圈2和液体线圈7和接收线圈6的变化磁场中。

第五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液体线圈7,所述液体线圈7的变化在处理线圈4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输出线圈8和流体线圈2和接收线圈6和感应线圈9的变化而来,所述液体线圈7相对于真空频率线圈3对称设置和感应线圈9边缘设置,位于输出线圈8和处理线圈4和回流线圈5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流体线圈2和感应线圈9的变化磁场中。

第六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输出线圈8,所述输出线圈8的变化在回流线圈5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接收线圈6和液体线圈7和处理线圈4和感应线圈9和流体线圈2的变化而来,所述输出线圈8相对于回流线圈5对称和边缘设置,位于真空频率线圈3和液体线圈7和处理线圈4和流体线圈2和回流线圈5和接收线圈6的变化磁场中,所述输出线圈8以单极化输出。

第七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感应线圈9,所述感应线圈9的变化在处理线圈4和流体线圈2和输出线圈8和接收线圈6的变化而来,所述感应线圈9相对于流体线圈2两边对称设置,位于处理线圈4和接收线圈6和输出线圈8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液体线圈7和流体线圈2的变化磁场中。

第八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流体线圈2,所述流体线圈2的变化在接收线圈6和感应线圈9和处理线圈4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液体线圈7和输出线圈8的变化而来,所述流体线圈2相对于感应线圈9之间设置,位于接收线圈6和回流线圈5和输出线圈8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液体线圈7和处理线圈4和感应线圈9的变化磁场中。

第九个优选实施例是在第八个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接收框架1上还设置有永磁体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永磁体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的变化在真空频率线圈3和流体线圈2和输出线圈8和液体线圈7和处理线圈4的变化而来,所述永磁体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相对于液体线圈7和真空频率线圈3和回流线圈5和处理线圈4和输出线圈8和流体线圈2和接收线圈6的内部设置和输出线圈8边缘设置,位于真空频率线圈3和输出线圈8和流体线圈2和处理线圈4和回流线圈5和液体线圈7和感应线圈9和接收线圈6的变化磁场中。

由此,作为第九个优选实施例的辐射流体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如下。

当接收线圈6和流体线圈2接收能源时,由此流体线圈2和接收线圈6的周围存在变化的磁场,由流体线圈2和接收线圈6设置在真空频率线圈3的周围,所以真空频率线圈3的线圈内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流体线圈2和接收线圈6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产生的变化相同。同样地,接收线圈6和流体线圈2接收的能源通过磁场依次从回流线圈5和真空频率线圈37和处理线圈4和液体线圈7和感应线圈9和输出线圈8运用的电能相同,及线圈内永磁铁芯的磁性强度用于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的能源体系为电能体系使用,和用于将辐射体系和热能体系转换成电能体系使用,达到防护辐射和吸收辐射和转换辐射为力能和电能体系使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