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致动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36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线性致动器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线性致动器,尤指一种容易组装的线性致动器结构。



背景技术:

按,现有的一种致动器结构,如图5所示观之,其包含有一外壳50、一定子60及一转子70,该转子70穿设于该定子60,且该外壳50提供定子60与转子70的容置,并由一盖壳51锁设于外壳50而形成对定子60的夹设固定,让转子70能于定子60内旋转达到驱动的目的,但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如下:该定子60朝向转子70于内壁面开设有多个容置槽61,并于容置槽61处皆装设有一绝缘片62,又于组装时需要先将线圈63单独捆成条状线束,再沿着容置槽61的狭小空间进行挤压绕线,绕设后还需要经由浸泡离子水提高绝缘效果,最后透过绑固才能形成定子60与线圈63的稳固结合,因此习用的致动器结构的定子60不容易进行绕线,将会提高组装上的困难度,更是不利于自动化加工,此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线性致动器结构包括:一壳体;一第一硅钢件,该第一硅钢件固定于该壳体,且该第一硅钢件贯穿有一容置空间,又该第一硅钢件朝向容置空间于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嵌合槽;一第二硅钢件,该第二硅钢件贯穿有一通孔,且该第二硅钢件对应通孔呈放射状一体延伸有多个绕线部,又该绕线部表面以射出包覆方式结合有一绝缘体,并于绝缘体上绕设有相同于绕线部数量的线圈,而该线圈是依序将一处绕线部圈绕完成后再圈绕下一处的绕线部,另该绕线部于远离通孔一端皆形成有一接合面,且该第二硅钢件置入该第一硅钢件的容置空间,并由该接合面卡合该第一硅钢件的嵌合槽;以及一转子,该转子穿设于该第二硅钢件的通孔,并连结该壳体形成能轴向自转的枢接形态。

其中,该第一硅钢件于一处嵌合槽表面形成有一校正线,且该第二硅钢件于一处接合面处形成有一校正槽,又该校正线与该校正槽互相对准装设,借此匹配第一硅钢件与第二硅钢件之间的固定位置。

其中,该绝缘体于该第二硅钢件的接合面的两短边皆延伸有一延长部,并由延长部完全阻隔该线圈与该接合面。

其中,该壳体形成有一底座与一盖壳,且该底座与该盖壳夹合锁设该第一硅钢件,又该转子的两端皆套设一轴承,并由该轴承枢接于该底座与该盖壳。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该第二硅钢件以包覆绝缘体方式让线圈能于绕线部依序绕设呈捆,使线圈能轻易结合于该第二硅钢件,再以内、外穿设方式将第二硅钢件设置于该第一硅钢件,并以该第二硅钢件的接合面与第一硅钢件的嵌合槽形成稳定结合,借此简化线圈组装制程,以有效降低其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硅钢件包覆绝缘体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致动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

壳体-----10;

底座-----11;

盖壳-----12;

第一硅钢件--20;

容置空间---21;

嵌合槽----22;

校正线----221;

第二硅钢件--30;

通孔-----31;

绕线部----32;

绝缘体----33;

延长部----331;

线圈-----34;

接合面----35;

校正槽----351;

转子-----40;

轴承-----41;

〔现有技术〕

外壳-----50;

盖壳-----51;

定子-----60;

容置槽----61;

绝缘片----62;

线圈-----63;

转子-----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先请由图1连续至图4所示观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性致动器结构,其包括有:一壳体10、一第一硅钢件20、一第二硅钢件30及一转子40,一第一硅钢件20固定于该壳体10,该壳体10形成有一底座11与一盖壳12,且该底座11与该盖壳12夹合锁设该第一硅钢件20,且该第一硅钢件20贯穿有一容置空间21,又该第一硅钢件20朝向容置空间21于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嵌合槽22,一第二硅钢件30贯穿有一通孔31,且该第二硅钢件30对应通孔31呈放射状一体延伸有多个绕线部32,又该绕线部32表面以射出包覆方式结合有一绝缘体33,并于绝缘体33上绕设有相同于绕线部32数量的线圈34,而该线圈34是依序将一处绕线部32圈绕完成后再圈绕下一处的绕线部32,而该绕线部32于远离通孔31一端皆形成有一接合面35,又该绝缘体33于该第二硅钢件30的接合面35的两短边皆延伸有一延长部331,并由延长部331完全阻隔该线圈34与该接合面35,又该第二硅钢件30置入该第一硅钢件20的容置空间21,并由该接合面35卡合该第一硅钢件20的嵌合槽22,另该第一硅钢件20于一处嵌合槽22表面形成有一校正线221,且该第二硅钢件30于一处接合面35处形成有一校正槽351,又该校正线221与该校正槽351互相对准装设,借此匹配第一硅钢件20与第二硅钢件30之间的固定位置,一转子40穿设于该第二硅钢件30的通孔31,并连结该壳体10形成能轴向自转的枢接形态,又该转子40的两端皆套设一轴承41,并由该轴承41枢接于该底座11与该盖壳12。

其实际使用的功效,续请由图1连续至图4所示观之,该第二硅钢件30先以射出包覆方式结合有绝缘体33,使绝缘体33能阻隔于该第二硅钢件30的绕线部32,再沿着单一绕线部32将线圈34一圈一圈的绕设于绝缘体33,令第二硅钢件30与线圈34呈绝缘状态,又当前述绕线部32绕完线圈34后,再进一步绕设另一处的绕线部32,依序将第二硅钢件30的全部绕线部32绕完线圈34,就能直接将第二硅钢件30穿设该第一硅钢件20的容置空间21内,使该第二硅钢件30的接合面35能卡合于第一硅钢件20的嵌合槽22,并让第二硅钢件30利用接合面35与第一硅钢件20形成非绝缘接触,又将第一硅钢件20、第二硅钢件30一体设置于该壳体10的底座11,并将转子40穿设于第二硅钢件30的通孔31,最后锁设该底座11与盖壳12,让第一硅钢件20、第二硅钢件 30夹设固定于底座11与盖壳12之间,并经由盖壳12与底座11枢接该转子40,即能达到其简易组装功能,以降低线性致动器的生产成本。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该第二硅钢件30以包覆绝缘体33方式让线圈34能于绕线部依序绕设呈捆,使线圈34能轻易结合于该第二硅钢件30,再以内、外穿设方式将第二硅钢件30设置于该第一硅钢件20,并以该第二硅钢件30的接合面35与第一硅钢件20的嵌合槽22形成稳定结合,借此简化线圈34组装制程,以有效降低其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