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60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控制柜。



背景技术:

传统风力发电的充电控制器存在以下缺点:充电方式粗略,充电效率低下,风能利用率不高;不能做到模块化,一种控制器对应一种系统,所有参数都是预先设定,可升级前景不高;安全性可靠性不高,保护功能不全;监控性不佳;简单的充电控制,不能有效管理电站系统;无温度补偿;对风机本身起不到保护作用;受设备自身器件影响,限制了设备的充电功率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控制柜,该装置有效解决了传统风力发电控制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风力发电机控制柜,包括相连的风力发电机和控制柜,所述风力发电机和控制柜之间设有交流断路器,所述控制柜设有整流模块和蓄电池,所述整流模块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且整流模块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之间依次设有串联的动反模块、直流断路器以及霍尔传感器,所述整流模块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且整流模块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之间设有充电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柜设有MCU主控单元,所述MCU主控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霍尔传感器以及蓄电池相连。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柜还设有传感器和卸荷器,所述传感器和卸荷器均提供两个连接点,一连接点都连于整流模块的正极,另一连接点都连于整流模块的负极,所述传感器与MCU主控单元相连。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卸荷器设有卸载控制单元,所述卸载控制单元位于整流模块的负极与卸荷器之间,且卸载控制单元与MCU主控单元相连。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MCU主控单元连接有系统电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MCU主控单元设有人机界面和通讯接口。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MCU主控单元设有存储单元。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MCU主控单元设有散热系统。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MCU主控单元连接有温度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充电效率。采用脉冲充电方式,能迅速充满蓄电池所需电量,其他时间都处于涓流浮充,能够及时补偿蓄电池放电,温度补偿能够更精准地进行充电控制,阶段充电模式使充电效率更高;

2)风力发电机控制柜保护系统更完善:过充、防反接、防反充、过温等,有效风机刹车功能,使在保证电池充电效率的同时,对风机及风机外围电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柜体式结构设计使得控制器在进行大功率充电时能很好的散发热量;

3)风力发电机控制柜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只需要选择基本的配置即可得到一个普通的充电控制器,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配件,得到一个更个性化更合理的配置,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风力发电机控制柜,包括相连的风力发电机和控制柜,风力发电机和控制柜之间设有交流断路器,控制柜设有整流模块和蓄电池,整流模块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且整流模块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之间依次设有串联的动反模块、直流断路器以及霍尔传感器,整流模块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且整流模块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之间设有充电控制单元;控制柜设有MCU主控单元, MCU主控单元与充电控制单元、霍尔传感器以及蓄电池相连。

控制柜还设有传感器和卸荷器,传感器和卸荷器均提供两个连接点,一连接点都连于整流模块的正极,另一连接点都连于整流模块的负极,传感器与MCU主控单元相连。MCU主控单元分别采样风力发电机电压电压及电流,在结合采样的电池电压通过MCU主控单元的运算处理的结果,通过调节脉冲控制单元,将使电池充电电路达到最理想状态,同时控制脉冲充电的频率和脉宽,以及浮充(在过放状态进行涓流充电,在正常充电状态进行脉冲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系统设定的浮充值后,进行浮充),也可采样蓄电池电压,控制蓄电池的充电状态,以及达成过充保护。

卸荷器设有卸载控制单元,卸载控制单元位于卸荷器与整流模块的负极之间,且卸载控制单元与MCU主控单元连接。

动反模块和蓄电池正极之间依次设有直流断路器和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MCU主控单元连接,高精度霍尔传感器可采样电池电压及充电电流。

作为优选案例,MCU主控单元连接有系统电源,用于作为控制柜的电源。

MCU主控单元设有人机界面和通讯接口,可查阅当前运行状态,设置运行参数。

MCU主控单元设有存储单元,可存储一个月的运行数据以及报警次数。

MCU主控单元设有散热系统,可防止控制柜内温度过高,影响其正常工作。

MCU主控单元连接有温度采样器,根据MCU主控单元控制算法,通过浮充控制单元进行充电控制调节,进行温度补偿。温度补偿主要针对各地气候差异以及季节变化的情况,提升其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