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节能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148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节能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各行各业的用电量普遍增加,这使得我国电力供应紧张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为了有效用电,确保供电系统的整体性能,供电局在许多地区的高峰时段进行拉闸限电。

但该措施使得许多对电力要求较高的场所因不能及时恢复供电而面临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该问题,市场上普通采用断电报警器进行断电报警,然而该断电报警器处于检测工作状态时,需时刻耗电,这回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

故而,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耗电量少的电网报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节能报警装置,该装置在电网正常时不消耗电量,而在进行报警时功耗少,实现智能报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网节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电网高压侧、数字控制模块、开关装置、报警器,所述电网高压侧与数字控制模块的一端连接,数字控制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开关装置,所述报警器一端连接开关装置,另一端连接外接电源VCC。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装置为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所述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数字控制模块的一个输出接口连接,源极接地,漏极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控制模块为DSP模块,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网高压侧包括三相交流电源、非线性负载、谐波治理/无功补偿装置,所述DSP模块为所述谐波治理/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谐波治理/无功补偿装置为有源电力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采用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作为报警装置的开关器件,很好的利用了其截止特性和低功耗性能,当电网高压侧处于正常情况时,DSP与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栅极连接的输出口输出低电平,此时晶体管不导通,蜂鸣器不得电不报警;当电网高压侧断电时,DSP与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栅极连接的输出口输出高电平,晶体管导通,蜂鸣器得电进行报警,以提示相应场地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供电操作。该实用新型的节能报警装置中的开关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时不耗电,实现了平时待机零功耗的节能目的,工作时功率消耗也不到1瓦,相对于目前报警器工作功率超过1瓦而言,很好的达到了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网节能报警装置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示出的一种电网节能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电网高压侧、数字控制模块、开关装置、报警器,所述电网高压侧与数字控制模块的一端连接,数字控制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开关装置,所述报警器一端连接开关装置,另一端连接外接电源VCC。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装置为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所述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数字控制模块的一个输出接口连接,源极接地,漏极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控制模块为DSP模块,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网高压侧包括三相交流电源、非线性负载、谐波治理/无功补偿装置,所述DSP模块为所述谐波治理/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谐波治理/无功补偿装置为有源电力滤波器。

进一步的,所述有源电力滤波器由位于三相线路上的电感L、三相六开关以及并联于所述三相六开关右侧的直流侧电容C1构成,所述电感L的前端并联有电容C,与电感L构成二阶低通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采用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作为报警装置的开关器件,很好的利用了其截止特性,当电网高压侧处于正常情况时,DSP与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栅极连接的输出口输出低电平,此时晶体管不导通,蜂鸣器不得电不报警;当电网高压侧断电时,DSP与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晶体管栅极连接的输出口输出高电平,晶体管导通,蜂鸣器得电进行报警,以提示相应场地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供电操作。该实用新型的节能报警装置中的开关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时不耗电,实现了平时待机零功耗的节能目的,工作时功率消耗也不到1瓦,相对于目前报警器工作功率超过1瓦而言,很好的达到了节能效果。

电网高压侧采用有源滤波相对传统的无源滤波,能做到适时补偿,滤波效果好;在每个电感L的前端设置电容C,构成二阶低通滤波器,能滤除负载谐波源中的低次谐波,从而使得有源滤波器的功率容量变小,提高了经济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