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125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



背景技术:

架空地线由于不负担输送电流的功能,所以不要求具有与导线相同的导电率和导线截面,通常多采用钢绞线组成。500kV输电线路架空地线因外力破坏、雷击、恶劣环境腐蚀等原因,导致架空地线出现散股、断股甚至断裂等情况,需要将架空地线下放至地面或者导线上进行压接。目前将架空地线上升和下降的方式是:通常采用手摇葫芦配合卸扣的方法将架空地线放下或提升,但在上述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发现,当采用合适吨位的手摇葫芦时,链条的长度不够,需搭配其他工具才能将架空地线放下,同时操作过程中葫芦的钢钩会磨损架空地线的外层;而采用吨位较大的手摇葫芦时,链条长度足够,但是葫芦的重量大,拆装费时费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葫芦的钢钩会磨损架空地线的外层。另外,架空地线挂点处的空间十分狭窄,给在杆塔上的作业人员操作葫芦带来了不便;而且杆塔上没有固定的挂点,葫芦受力会向后移动,从而导致架空地线无法复位,需要重新对架空地线进行复位操作。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操作方便的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以提高架空地线的升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其包括支撑架和转动轴;支撑架包括基座,基座左、右两侧的底部设有凸出的定位板,定位板上开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基座的左、右两侧在定位板的上方分别设有支撑臂,两个支撑臂的外端分别设有支撑座,转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两个支撑座上,基座底面设有贯通其前后两侧面的卡槽;转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绕线盘,绕线盘上缠绕有柔性承力扁带;基座顶面设有传动箱,转动轴的中部固定有蜗轮,蜗轮位于传动箱内,传动箱上设有与蜗轮传动配合的蜗杆,蜗杆外端设有转向盘。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升降器对架空地线进行提升时,需要将支撑架安装在位于架空地线上方的杆塔的安装架上,安装架包括水平基板以及固定在水平基板上的竖板,水平基板上开有通孔,首先将基座的卡槽对准杆塔上的竖板,基座支承在水平基板上,定位板的定位孔与水平基板的通孔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螺栓螺母穿过定位孔和通孔将基座固定在水平基板上,接着将位于转动轴两端的绕线盘的扁带伸展开并分别与架空地线固定连接,最后作业人员正向转动转向盘,蜗杆带动蜗轮和转动轴转动,此时绕线盘收缩扁带,从而将架空地线提升;当架空地线压接完成后,作业人员反向转动转向盘,即可将架空地线下降。

本升降器利用蜗轮蜗杆配合驱动转动轴转动,安全可靠且又能保证转动轴两端的绕线盘转动一致,架空地线被两根扁带牵拉,保证了架空地线提升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架空地线的升降效率;与此同时本升降器既能提升架空地线,又能下降架空地线,而又无须重新安装,方便快捷,通过转动轴两端的扁带使得架空地线受力平衡,从而架空地线不会发生碰撞或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臂包括两块相对向设置的镂空的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支撑臂采用镂空的设计,可以降低升降器的总体重量,同时也能保证支撑臂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后备保护绑带。后备保护绑带用于将基座与杆塔塔身捆绑在一起,防止基座在受力后发生倾斜,进一步加固基座与杆塔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升降器利用蜗轮蜗杆配合驱动转动轴转动,安全可靠且又能保证转动轴两端的绕线盘转动一致,架空地线被两根扁带牵拉,保证了架空地线提升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架空地线的升降效率;与此同时本升降器既能提升架空地线,又能下降架空地线,而又无须重新安装,方便快捷,通过转动轴两端的扁带使得架空地线受力平衡,从而架空地线不会发生碰撞或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的升降器,其包括支撑架和转动轴50。

支撑架包括基座10,基座10左、右两侧的底部设有凸出的定位板20,定位板20上开有两个定位孔21,两个定位孔21分别位于定位板20的前后侧,基座10的左、右两侧在定位板20的上方分别设有支撑臂30,两个支撑臂30的外端分别设有支撑座40,转动轴5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两个支撑座40上,基座10底面设有贯通其前后两侧面的卡槽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30包括两块相对向设置的镂空的支撑板31,两块支撑板31 之间通过连杆32固定连接。支撑臂采用镂空的设计,可以降低升降器的总体重量,同时也能保证支撑臂的支撑强度。

转动轴5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绕线盘51,绕线盘51上缠绕有柔性承力扁带52。基座10顶面设有传动箱80,转动轴50的中部固定有蜗轮60,蜗轮60位于传动箱80内,传动箱80上设有与蜗轮60传动配合的蜗杆70,蜗杆70外端设有转向盘90。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上设有后备保护绑带(未标示)。后备保护绑带用于将基座与杆塔塔身捆绑在一起,防止基座在受力后发生倾斜,进一步加固基座与杆塔的连接。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升降器对架空地线进行提升时,需要将支撑架安装在位于架空地线上方的杆塔的安装架上,安装架包括水平基板以及固定在水平基板上的竖板,水平基板上开有通孔,首先将基座的卡槽对准杆塔上的竖板,基座支承在水平基板上,定位板的定位孔与水平基板的通孔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螺栓螺母穿过定位孔和通孔将基座固定在水平基板上,接着将后备保护绑带与杆塔塔身捆绑在一起,此时即完成支撑架的安装固定。再接着将位于转动轴两端的绕线盘的扁带伸展开并分别与架空地线固定连接,最后作业人员正向转动转向盘,蜗杆带动蜗轮和转动轴转动,此时绕线盘收缩扁带,从而将架空地线提升;当架空地线压接完成后,作业人员反向转动转向盘,即可将架空地线下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升降器结构简洁,便于安装,总体重量低,有利于高空作业和携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升降器利用蜗轮蜗杆配合驱动转动轴转动,安全可靠且又能保证转动轴两端的绕线盘转动一致;

2、架空地线被两根扁带牵拉,保证了架空地线提升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架空地线的升降效率;

3、与此同时本升降器既能提升架空地线,又能下降架空地线,而又无须重新安装,方便快捷,通过转动轴两端的扁带使得架空地线受力平衡,从而架空地线不会发生碰撞或磨损。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