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扣式编织网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31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扣式编织网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网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扣式编织网管。



背景技术:

在通信光缆、汽车设备、铁轨、军工业、船舶机车制造业以及一般的工业制造等领域,都存在需要双层保护的线材,为此,会给线材套上编织网进行布线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而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编织网管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客户的使用,比如不能快速的进行拆卸和安装,无法对编织网管进行清理和二次使用,满足不了使用的需求,因此目前急需改善市场上开扣式编织网管结构,以便于更方便的为人们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扣式编织网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快速的进行拆卸和安装,无法对编织网管进行清理和二次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扣式编织网管,包括第二拉头、第三拉头、第四拉头、编织网管本体和左链齿,所述编织网管本体的上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拉头,且第一拉头固定在第一牙链带上,所述编织网管本体上均匀的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拉头固定在第二牙链带上,且第二牙链带与第一牙链带之间设置有第一纽扣,所述第三拉头固定在第三牙链带上,且第三牙链带与第二牙链带之间设置有第二纽扣,所述第四拉头固定在第四牙链带上,且第四牙链带与第三牙链带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纽扣,所述左链齿的右侧安装有右链齿。

优选的,所述第一牙链带、第二牙链带和第三牙链带均由左链齿和右链齿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纽扣、第二纽扣和第三纽扣的直径均为5mm。

优选的,所述左链齿和右链齿可完全吻合。

优选的,所述卡槽设有三个,且均匀的分布在编织网管本体上,同时卡槽与第一纽扣、第二纽扣和第三纽扣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开扣式编织网管,整体结构新颖,设计合理,设有拉链和纽扣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过程中,既可以将其展开,又可在使用时,将其快速合上,便于了对编织网管的安装和清理,提高了在安装和拆卸时的效率,便于了二次使用,杜绝了对编织网管的浪费,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人们的购买欲望,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中:1、第一牙链带,2、第一拉头,3、第一纽扣,4、第二拉头,5、第二牙链带,6、第三拉头,7、第二纽扣,8、第三牙链带,9、第三纽扣,10、第四拉头,11、编织网管本体,12、第四牙链带,13、左链齿,14、右链齿,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开扣式编织网管,包括第二拉头4、第三拉头6、第四拉头10、编织网管本体11和左链齿13,编织网管本体11的上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拉头2,且第一拉头2固定在第一牙链带1上,第一牙链带1、第二牙链带5和第三牙链带8均由左链齿13和右链齿14组成,编织网管本体11上均匀的设置有卡槽15,卡槽15设有三个,且均匀的分布在编织网管本体11上,同时卡槽15与第一纽扣3、第二纽扣7和第三纽扣9一一对应,第二拉头4固定在第二牙链带5上,且第二牙链带5与第一牙链带1之间设置有第一纽扣3,第一纽扣3、第二纽扣7和第三纽扣9的直径均为5mm,第三拉头6固定在第三牙链带8上,且第三牙链带8与第二牙链带5之间设置有第二纽扣7,第四拉头10固定在第四牙链带12上,且第四牙链带12与第三牙链带8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纽扣9,左链齿13的右侧安装有右链齿14,左链齿13和右链齿14可完全吻合。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开扣式编织网管时,首先对该开扣式编织网管的结构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当对开扣式编织网管进行安装时,可首先将第一纽扣1、第二纽扣7和第三纽扣9插进到编织网管本体11左侧的卡槽15内,再利用第一拉头2、第二拉头4、第三拉头6和第四拉头10将第一牙链带1、第二牙链带5、第三牙链带8和第四牙链带12合上,此时左链齿13和右链齿14处于完全吻合状态,从而达到对整个开扣式编织网管进行安装的目的,拆卸时,可先将第一纽扣1、第二纽扣7和第三纽扣9从编织网管本体11左侧的卡槽15内取出,再利用第一拉头2、第二拉头4、第三拉头6和第四拉头10将第一牙链带1、第二牙链带5、第三牙链带8和第四牙链带12上的左链齿13和右链齿14分开,从而完成拆卸的目的,有利于进行二次使用,这就是开扣式编织网管工作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