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41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面板设计的固定支撑装置。为了使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结合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将光伏组件以一定的朝向、排列方式及间距固定在太阳能光伏支架上。

目前,需要在山区、丘陵等特殊地区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但是,由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地面平整度以及其地形的复杂程度,高度较大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往往不能够适应,而且,目前使用的太阳能光伏主架不能调节以适应山区、丘陵地区的复杂地形;即使有的太阳能光伏主架能够调节,其结构复杂,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安装和后续维护工作。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该底部主架包括顶部连接板、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其中,顶部连接板上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共同支撑所述顶部连接板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八”字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部主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节,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共同支撑所述顶部连接板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呈立体三棱锥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分布于所述立体三棱锥的三条棱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于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上杆、第一支撑下杆、第一螺栓以及第一螺母;第一支撑上杆的上端与顶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上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支撑下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上杆的下端部重合,所述第一支撑下杆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一贯穿孔;第一螺栓能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贯穿孔;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栓螺纹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上杆与第一支撑下杆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于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支撑上杆、第二支撑下杆、第二螺栓以及第二螺母;第二支撑上杆的上端与顶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上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支撑下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上杆的下端部重合,所述第二支撑下杆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的第二贯穿孔;第二螺栓能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贯穿孔;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栓螺纹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支撑上杆与第二支撑下杆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竖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通孔配合的固定通孔;

所述底部主架还包括固定螺栓以及固定螺母;固定螺栓能穿设所述连接通孔和所述固定通孔;固定螺母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配合,用于固定所述顶部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部主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用于固定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底部连接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部主架还包括底部连接板以及多个支腿;底部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多个支腿固定于所述底部连接板的下表面,用于连接地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通过顶部连接板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通过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共同支撑顶部连接板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两个支撑杆支撑顶部连接板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增加了支撑的稳定性,能够适应山区、丘陵地区的高低不平的复杂地形。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能够在山区、丘陵地区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而且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固定板;2、太阳能电池板;3、底部主架;31、第一支撑杆;311、第一支撑上杆;312、第一支撑下杆;313、第一螺栓;314、第一螺母;315、第一通孔;316、第一贯穿孔;32、第二支撑杆;321、第二支撑上杆;322、第二支撑下杆;323、第二螺栓;324、第二螺母;325、第二通孔;326、第二贯穿孔;33、顶部连接板;331、第一连接板;332、固定螺栓;34、连接杆;35、底部连接单板;36、底部连接板;37、支腿;4、支撑装置;5、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用于支撑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组件可以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以及用于固定太阳能电池板2的固定板1(如图中虚线部分所示)。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其可以包括顶部连接板33、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顶部连接板33水平设置,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部连接板33的下表面;第二支撑杆32的上端连接于所述顶部连接板3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共同支撑所述顶部连接板33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第一支撑杆31与第二支撑杆32采用工字钢裁截加工而成,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上端通过焊接方式与顶部连接板33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方式固定。

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底部连接单板35。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通过焊接方式与底部连接单板35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方式固定,第一支撑杆31与底部连接单板35可以为倾斜连接,第二支撑杆32与底部连接单板35也可以为倾斜连接,以适应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与水平面的夹角。底部连接单板35上设置有过孔,地钉穿过过孔固定于地基5将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以及整个底部主架3固定在地基5上。增加底部连接单板35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与地基5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方式二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和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其可以包括顶部连接板33、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

顶部连接板33一般为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顶部连接板33上通过支撑装置4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顶部连接板33上设置有长条孔用于通过螺钉等固定太阳能光伏组件,设置长条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相对靠近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一侧称为上,把相对靠近地基5的一侧称为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1的长度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铰接于顶部连接板33的下表面;第二支撑杆32的长度能够调节,第二支撑杆32的上端铰接于顶部连接板33的下表面;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共同支撑顶部连接板33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第一支撑杆31与第二支撑杆32呈“八”字形设置。“八”字形的设置增加整个底部主架3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长度均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调节成同样长度,也可以调节成不同的长度,能够适应山区、丘陵地区的高低不平的复杂地形。

具体而言,第一支撑杆3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上杆311、第一支撑下杆312、多个第一螺栓313以及多个第一螺母314;第一支撑上杆311的上端与顶部连接板33的下表面连接,其下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315;第一支撑下杆312的上端部与第一支撑上杆311的下端部重合,第一支撑下杆312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通孔315配合的第一贯穿孔316;多个第一螺栓313对应贯穿多个第一通孔315和第一贯穿孔316;多个第一螺母314对应与多个第一螺栓313螺纹配合,用于固定第一支撑上杆311与第一支撑下杆312的相对位置。第一支撑上杆311以及第一支撑下杆312分别采用工字钢裁截加工而成,第一支撑下杆312的宽度稍大于第一支撑上杆311的宽度,以增加稳定性;第一通孔315和第一贯穿孔316均设置在工字钢的中间平板位置。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下杆312可以采用管状结构,第一支撑上杆311的下端部可以插入第一支撑下杆312的上端;第一支撑下杆312与第一支撑上杆311的调节方式也可以采用螺杆两端设置两个螺母的形式。

第二支撑杆32可以包括第二支撑上杆321、第二支撑下杆322、多个第二螺栓323以及多个第二螺母324;第二支撑上杆321的上端与顶部连接板33连接,其下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325;第二支撑下杆322的上端部与第二支撑上杆321的下端部重合,第二支撑下杆322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与第二通孔325配合的第二贯穿孔326;多个第二螺栓323对应贯穿多个第二通孔325和第二贯穿孔326;多个第二螺母324对应与多个第二螺栓323螺纹配合,用于固定第二支撑上杆321与第二支撑下杆322的相对位置。第二支撑上杆321以及第二支撑下杆322分别采用工字钢裁截加工而成,第二支撑下杆322的宽度稍大于第二支撑上杆321的宽度,以增加稳定性;第二通孔325和第二贯穿孔326均设置在工字钢的中间平板位置。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下杆322可以采用管状结构,第二支撑上杆321的下端部可以插入第二支撑下杆322的上端;第二支撑下杆322与第二支撑上杆321的调节方式也可以采用螺杆两端设置两个螺母的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1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52°,第二支撑杆32与水平面的夹角大约为60°;根据需要第一支撑杆31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调节在30°~80°之间或更宽;第二支撑杆32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调节在30°~80°之间或更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底部主架3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节,第三支撑杆的上端铰接于顶部连接板33的下表面。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与第三支撑杆共同支撑顶部连接板33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以及第三支撑杆呈立体三棱锥设置,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以及第三支撑杆分布于立体三棱锥的三条棱边。同理,第三支撑杆也可以采用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长度调节结构。增加第三支撑杆使整个底部支撑形成三脚架支撑,增加整个底部主架3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底部连接单板35。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通过焊接方式与底部连接单板35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方式固定,第一支撑杆31与底部连接单板35可以为倾斜连接,第二支撑杆32与底部连接单板35也可以为倾斜连接,以适应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与水平面的夹角。底部连接单板35上设置有过孔,地钉穿过过孔固定于地基5将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以及整个底部主架3固定在地基5上。增加底部连接单板35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与地基5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连接板33的下表面竖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板331,第一连接板33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与连接通孔配合的固定通孔;底部主架3还可以包括固定螺栓332以及固定螺母,固定螺栓332能穿设连接通孔和固定通孔,然后通过固定螺母固定顶部连接板33与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与顶部连接板33铰接设置以适应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长度调节和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调节,而且方便运输,可以安装好以后运输也可以运输到使用地点后再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4的一端连接于太阳能光伏组件,具体为通过螺钉连接至固定板1,连接杆3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1或第二支撑杆32,具体为通过螺钉连接至第一支撑杆31,连接杆34能够固定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

实施方式三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和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其具体可以包括顶部连接板33、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底部主架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底部连接板36代替底部连接单板35,并且还可以包括多个支腿37。底部连接板36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即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均连接至底部连接板36上;多个支腿37固定于底部连接板36的下表面,用于连接地基5。

该实施方式三的底部主架3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二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底部主架3的使用过程。

根据安装地的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的长度并通过第一螺栓313和第二螺栓323固定其长度,然后通过地钉将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2固定在地基5上,如图4或图7所示,最后通过固定螺栓332以及固定螺母安装顶部连接板33。

上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如有可能,各实施例中所讨论的特征是可互换的。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本说明书中使用“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大致”“大概”的含义。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本说明书中,用语“一个”、“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