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调隙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884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调隙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200910185434.2公开了一种双定转子阶梯轴结构盘状行波超声电机,双定子、双转子超声电机定转子之间的预压力调整是通过在其阶梯轴轴环端面与转子之间设置预压力调整垫片,该调整垫片为硬性调节,很难保证两组定转子的间隙及压力相同,其解决方法只能分组逐一调整即调整好第一组定转子间隙后,再调整第二组定转子间隙然后合并装配。其缺点是分组调整后两组的性能参数差异大,干扰大。出现运动与被运动的现象,组合后的电机输出性能损耗大,长时间运行会出现零部件疲劳损坏,直接导致故障发生。而且分组调试难度大,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免调隙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免除阶段使用后的超声电机定转子间的调隙步骤。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免调隙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包括转轴、筒状外壳、固定在所述筒状外壳两端面的下定子基座和上定子基座,下定子基座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定子,上定子基座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定子;所述第一定子由第一压电陶瓷片和第一定子振动体组成,所述第二定子由第二压电陶瓷片和第二定子振动体组成;所述转轴设有中部轴环,所述轴环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一转子,所述轴环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二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分别通过第一止推轴承和第二止推轴承连接下定子基座和上定子基座,所述第一定子振动体端面与第一转子端面接触,所述第二定子振动体端面与第二转子端面接触,所述轴环的下端面与第一转子之间以及所述轴环的上端面与第二转子之间设有环形弹性体。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弹性体为碟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子上表面和第二转子的下表面均贴有环形阻尼材料。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弹性体替换发明专利200910185434.2中的预压力调整垫片,环形弹性体的力是同心方式集中传递的,其在额定负载环境下承受负载变形后,储蓄一定的势能,当额定负载出现变化时,弹性体会释放部分势能以保持原有的承受负载值,其应力分布由里到外均匀递减,实时实现在同轴上的两组定转子间的预压力数值的均衡稳定,大大提高的电机的性能参数。即在电机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摩擦材料损耗,能通过环形弹性体释放部分势能以保持原有的承受负载值,保证电机的预压力稳定有效,免去了原有双定转子电机繁琐的固定式调隙和分组式调隙的环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声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免调隙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包括转轴1、筒状外壳11、固定在筒状外壳11两端面的下定子基座2和上定子基座3,下定子基座2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定子,上定子基座3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定子,第一定子由第一压电陶瓷片4和第一定子振动体5组成,第二定子由第二压电陶瓷片6和第二定子振动体7组成。转轴1分别通过第一止推轴承13和第二止推轴承12连接下定子基座2和上定子基座3,第一定子振动体5端面与第一转子9端面接触,第二定子振动体7端面与第二转子10端面接触。第一转子9上表面和第二转子10的下表面均贴有环形阻尼材料。

如图2所示,转轴1中部设有轴环8,轴环8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一转子9,轴环8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二转子10;轴环8的下端面与第一转子9之间以及轴环8的上端面与第二转子10之间设有环形弹性体14。环形弹性体14为碟簧。弹性体是在轴向上承受负载的部件,额定负载环境下承受负载变形后,储蓄一定的势能,当额定负载出现变化时,弹性体会释放部分势能以保持原有的承受负载值。实时实现预压力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免调隙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通过环形弹性体实现预压力的实时调整,相对于发明专利200910185434.2中的硬性垫片,在电机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摩擦材料损耗,能通过环形弹性体释放部分势能以保持原有的承受负载值,保证电机的预压力稳定有效。此外,发明专利200910185434.2中,其阶梯轴通过阶梯轴两端的轴肩与止推轴承接触定位,轴肩与止推轴承之间还设有消除安装误差的定位调整垫片,其在初安装时,不可避免的得调整两处定位调整垫片以及两处预压力调整垫片,很难保证两组定转子的间隙及压力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弹性体,在转轴结构上免除了其两端轴肩与止推轴承接触定位,仅通过两组定转子的接触配合即能实现转轴的定位,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免调隙同轴双定转子盘状行波超声电机是一种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激发弹性体在超声频段产生微幅振动,并通过定、转子之间的摩擦将其转换成转子的回转运动的电机。因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速大扭矩、噪声小、响应快、定位精度高、无电磁干扰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医疗、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