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359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并网发电领域,具体地,涉及逆变器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在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为了满足低电压穿越要求,主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以下简称接触器线包)通常使用直流供电,同时配有大容量的储能单元来满足接触器吸合瞬间的浪涌功率要求。为了避免接触器吸合瞬间造成的电压波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将接触器线包和控制系统分开供电。若控制系统的供电单元发生故障,会造成控制系统瞬间掉电,此时控制系统既不能有效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也不能保存故障时的数据,给故障原因排查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该逆变器供电电路能够保证控制系统在其供电端发生故障时仍能维持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该逆变器供电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和电压转换单元,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储能单元电连接,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电压转换单元为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

优选地,DC/DC转换器的拓扑结构包括Buck拓扑结构、Boost拓扑结构、正激拓扑结构和反激拓扑结构中的一种。

优选地,电压转换单元为二极管,二极管的阳极与储能单元电连接,二极管的阴极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储能单元包括电容器。

优选地,逆变器供电电路还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交流侧和直流侧电连接,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单元、接触器线包和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地,交流侧是交流电网侧,直流侧是光伏阵列直流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保障控制系统在其供电端发生故障瞬间不掉电,及时保护逆变器并保存故障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在正常工作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供电状态;

图4示出了在故障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供电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该逆变器供电电路可以包括储能单元10和电压转换单元20,电压转换单元20的输入端与储能单元10电连接,电压转换单元10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控制系统30的输入端电连接。

电压转换单元20可以例如是D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的拓扑结构可以包括Buck拓扑结构、Boost拓扑结构、正激拓扑结构和反激拓扑结构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供电电路还可以包括功率变换单元40。功率变换单元40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器件。功率变换单元40的输入端可以分别与交流侧和直流侧电连接,功率变换单元40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单元10、接触器线包50和控制系统30电连接。交流侧可以例如是电网侧,直流侧可以例如是光伏阵列直流侧。

功率变换单元40可以具有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功能(例如可以包括AC/DC转换器)和将直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功能(例如可以包括DC/DC转换器)。功率变换单元40可以从交流侧接收交流电,并将其转换成直流电。另外,功率变换单元40也可以从直流侧接收直流电,并将其转换成直流电。功率变换单元40可以将转换后的直流电分别提供给储能单元10、接触器线包50和控制系统30。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功率变换单元4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组件,例如IGBT、变压器等。由于这些组件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关联度较低,因此在本申请中未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接触器吸合瞬间的浪涌功率要求,储能单元10可以是大容量储能单元,该储能单元10可以包括例如电容器。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当控制系统30的供电端电压与接触器线包50的供电端电压等级相同时,电压转换单元20可以例如是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与储能单元10电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控制系统30的输入端电连接。

当控制系统30的供电端发生故障时(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交流侧和直流侧同时掉电),储能单元10可以通过电压转换单元20(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DC/DC转换器或二极管D1)与控制系统30瞬间导通,储能单元10为控制系统30供电,从而保证控制系统30的供电端发生故障瞬间不断电。

图3示出了在正常工作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供电状态。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当逆变器供电电路的功率变换单元4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交流侧或直流侧电压经功率变换单元40转换后给接触器线包50和控制系统30供电,并对储能单元10进行充电。此时,电压转换单元20处于热备份状态。

图4示出了在故障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供电电路的供电状态。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当例如逆变系统主电路的IGBT失效时,可能造成整个逆变系统的交流供电端和直流供电端同时断电,从而导致功率变换单元40的输入端的直流侧和交流侧同时掉电,此时储能单元10储存的电能通过电压转换单元20给控制系统30供电,使控制系统30维持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逆变器供电电路通过在储能单元10和控制系统30之间增加一级电压转换单元20,将储能单元10储存的电能转换成可为控制系统30供电的电压,能够在功率变换单元40的输入端的直流侧和交流侧同时掉电瞬间为控制系统30持续供电,使控制系统30维持正常工作,从而及时保护逆变器并保存故障数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