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驱式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82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驱式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支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驱式回转支承。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应用领域广泛,其应用于很多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回转支承的传动平稳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般回转支承的传动都是通过内齿或外齿的齿轮传动来进行,主要有渐开线齿轮和蜗轮传动等传动形式,齿轮传动中随着日常使用通常伴随着磨损和噪音,工况恶劣时还要求齿轮强度高,否则会出现断齿等失效问题,为此提出此种直驱式回转支承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此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经济效益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和加工成本的直驱式回转支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直驱式回转支承,包括前端测速器、外部连接盘、鼠笼式电感线圈、回转支承内圈、永磁体、外罩、绝缘滚动体、回转支承外圈和控制器,所述回转支承外圈在装配时固定在机座上,所述前端测速器安装在鼠笼式电感线圈的旋转轴前端,所述鼠笼式电感线圈固定在回转支承内圈安装面上,所述永磁体安装在外罩上,而外罩固定在回转支承外圈上,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鼠笼式电感线圈和前端测速器相连;

在鼠笼式电感线圈与前端测速器之间安装有外部连接盘,外部连接盘与鼠笼式电感线圈之间相对固定连接;

永磁体固定在外罩上,外罩固定在回转支承外圈上,所述永磁体不随回转支承一起旋转;

所述鼠笼式电感线圈与回转支承内圈之间固定安装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技术,在回转支承内圈与回转支承外圈之间的滚道内装有滚动体;

进一步技术,所述滚动体为绝缘滚动体(陶瓷、工程塑料等);

工作时通过连接在鼠笼式电感线圈和前端测速器上的控制器输入可控电流,依据电磁感应原理使鼠笼式电感线圈产生磁场,由于与外罩上的永磁体磁极的相互作用产生旋转,从而带动回转支承内圈进行旋转,并通过前端测速器对转速进行测量并反馈给控制器,通过电流的增加或者降低来实现鼠笼式电感线圈的转速调节,由于回转支承内圈与回转支承外圈之间的滚动体为绝缘体,不导电,避免了传动中电能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此种传动时可以实现启动速度快,运行平稳,控制便捷,由于避免了齿轮传动在高转速,高承载时产生的噪音,以及齿轮齿间的摩擦磨损之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即提高了传动效率又降低了日常使用损耗,使得回转支承的使用寿命得到较大的延长;

另外直驱式回转支承传动的转速实时可调,使得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在大传动比传动时支承的尺寸结构可以更加紧凑,节省安装空间,综上通过使用此种新的直驱式回转支承,可以得到运行平稳,使用范围广泛且寿命使用更长的回转支承,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鼠笼式电感线圈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端测速器;2-外部连接盘;3-鼠笼式电感线圈;4-回转支承内圈;5-永磁体;6-外罩;7-滚动体;8-回转支承外圈;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直驱式回转支承,包括前端测速器1、外部连接盘2、鼠笼式电感线圈3、回转支承内圈4、永磁体5、外罩6、绝缘滚动体7、回转支承外圈8和控制器9,回转支承外圈8在装配时固定在机座上,前端测速器1安装在鼠笼式电感线圈3的旋转轴前端,鼠笼式电感线圈3固定在回转支承内圈4安装面上,永磁体5安装在外罩6上,而外罩6固定在回转支承外圈8上,控制器9通过导线与鼠笼式电感线圈3和前端测速器1相连;

在鼠笼式电感线圈3与前端测速器1之间安装有外部连接盘2,外部连接盘2与鼠笼式电感线圈3之间相对固定连接;

永磁体5固定在外罩6上,外罩6固定在回转支承外圈8上,永磁体5不随回转支承一起旋转;

鼠笼式电感线圈3与回转支承内圈4之间固定安装连接在一起;

在回转支承内圈4与回转支承外圈8之间的滚道内装有滚动体7;

滚动体7为绝缘滚动体(陶瓷、工程塑料等)。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工作时通过连接在鼠笼式电感线圈3和前端测速器1上的控制器9输入可控电流,依据电磁感应原理使鼠笼式电感线圈3产生磁场,由于与外罩6上的永磁体5磁极的相互作用产生旋转,从而带动回转支承内圈4进行旋转,并通过前端测速器1对转速进行测量并反馈给控制器9,通过电流的增加或者降低来实现鼠笼式电感线圈3的转速调节,由于回转支承内圈4与回转支承外圈8之间的滚动体7为绝缘体,不导电,避免了传动中电能的流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