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大功率升压电路用电子控制多档调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343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压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大功率升压电路用电子控制多档调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各种升压电路发展迅速,然而在多档调压时,采传统技术的升压电路会大大增加成本,而且其升压转换效率较低且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可有效提高升压转换效率的低成本大功率升压电路用电子控制多档调压电路。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成本大功率升压电路用电子控制多档调压电路,包括升压电路和与所述升压电路相连接的控制电路,还设有与所述升压电路相连接的泄放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大功率MOS管、电感、第八电阻、第二十电阻和第一单向二极管,所述泄放电路包括第二单向二极管、第七电阻、三极管,所述大功率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在第二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升压芯片的SW2引脚上,所述电感连接在大功率MOS管的漏极与升压芯片的SW1引脚上,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第二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上、发射极连接在第二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且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大功率MOS管的漏极上且负极连接输出端,所述大功率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稳压器和与所述稳压器相连接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两个控制输出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连接在升压芯片的COMP引脚上。

还设有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相串联有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且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与第十电阻的连接点与升压芯片的COMP引脚相连接。

所述大功率MOS管为N沟道MOS管。

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当不需要对电路进行升压处理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和CON2脚都设置成输出脚,并且输出都为高电压,因此升压芯片的COMP引脚长期带电,输出占空比为0的波形给大功率MOS管Q8,大功率MOS管不工作,整体升压电路不进行升压处理;当需要升压电路输出最低电压第1档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和CON2脚都设置成输入脚,因输入脚相当于悬空脚,因此升压芯片的COMP脚的分压由电阻R9和R10组成;当需要升压电路输出相对较高电压第2档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设置成输入脚、CON2设置成输出脚并输出为低电平,输入脚相当于悬空,而输出为低电平相当于接地,因此反馈脚COMP脚的下拉电阻变成由电阻R10和R25并联后的电阻值,因下拉电阻相对第1档较低,因此输出电压Vout将较大;同样道理,设置第3档时,只需将CON1和CON2的设置方式交换,同时设置好电阻R24与R25的值,选择R24阻值比R25的阻值要小,即可令输出电压Vout输出更高电压;当设置最高档第4档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和CON2脚都设置成输出脚,并且输出都为低电平,即反馈脚的下拉电阻变成由电阻R10、R24、R25并联组成的电阻值,因此可令升压后的输出电压Vout输出为最高电压。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可以实现多档调节输出,并且电路的稳定性较高,升压的转换效率也较高,大大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同时其使用电子元件较少,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见图1,一种低成本大功率升压电路用电子控制多档调压电路,包括升压电路1和与所述升压电路1相连接的控制电路2,还设有与所述升压电路1相连接的泄放电路3,所述升压电路1包括升压芯片U5、大功率MOS管Q8、电感L1、第八电阻R8、第二十电阻R20和第一单向二极管D1,所述泄放电路3包括第二单向二极管D2、第七电阻R7、三极管Q5,所述大功率MOS管Q8的栅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连接在第二单向二极管D2的负极上,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在升压芯片U5的SW2引脚上,所述电感L1连接在大功率MOS管Q8的漏极与升压芯片U5的SW1引脚上,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的第二单向二极管D2的正极上、发射极连接在第二单向二极管D2的负极上且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连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大功率MOS管Q8的漏极上且负极连接输出端,所述大功率MOS管的源极接地。为节约成本,升压芯片U5采用带输出反馈、带过流保护、但无EN脚控制的芯片。

所述控制电路2包括稳压器U2和与所述稳压器相连接的控制芯片U3,所述控制芯片的两个控制输出引脚CON1和CON2分别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连接在升压芯片的COMP引脚上。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和升压芯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常用的现有技术芯片,其只是简单的进行应用。

还设有分压电路4,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相串联有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且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与第十电阻的连接点与升压芯片的COMP引脚相连接。

所述大功率MOS管为N沟道MOS管。

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当不需要对电路进行升压处理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和CON2脚都设置成输出脚,并且输出都为高电压,因此升压芯片的COMP引脚长期带电,输出占空比为0的波形给大功率MOS管Q8,大功率MOS管不工作,整体升压电路不进行升压处理;当需要升压电路输出最低电压第1档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和CON2脚都设置成输入脚,因输入脚相当于悬空脚,因此升压芯片的COMP脚的分压由电阻R9和R10组成;当需要升压电路输出相对较高电压第2档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设置成输入脚、CON2设置成输出脚并输出为低电平,输入脚相当于悬空,而输出为低电平相当于接地,因此反馈脚COMP脚的下拉电阻变成由电阻R10和R25并联后的电阻值,因下拉电阻相对第1档较低,因此输出电压Vout将较大;同样道理,设置第3档时,只需将CON1和CON2的设置方式交换,同时设置好电阻R24与R25的值,选择R24阻值比R25的阻值要小,即可令输出电压Vout输出更高电压;当设置最高档第4档时,只需令控制芯片对CON1和CON2脚都设置成输出脚,并且输出都为低电平,即反馈脚的下拉电阻变成由电阻R10、R24、R25并联组成的电阻值,因此可令升压后的输出电压Vout输出为最高电压。在此基础上,若需要输出更加多档位的升压电压,只需再增加控制IC的控制脚,按照以上方法即可调节多2倍的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可以实现多档调节输出,并且电路的稳定性较高,升压的转换效率也较高,大大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同时其使用电子元件较少,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