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走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264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可旋转走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通信机架式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旋转走线架。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设备的高速发展,通信设备要求的端口数量越来越大,机架式设备的每个模块往往就会出几十条线缆,而一台大容量的机架设备有多个甚至十多个模块,就需要有走线架对设备的众多线缆进行有效整理。

目前流行的走线架是根据设备的槽位数不同生产不同槽位的走线架,且走线架的前挡臂和基座是一体的,不可旋转,在整理线缆时,只能一根一根的从固定的小缺口放到走线架里,效率很低,且不方便。公告号为CN201957188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前挡臂可前后旋转90度的走线架。但该技术方案在操作时需要用螺丝刀等工具对螺钉进行松开和紧固以实现前挡臂的旋转,操作不便且效率低。因此,目前市场上尚无可以兼顾操作便捷以及角度调节的走线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面更广、操作更为方便快捷的可旋转走线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旋转走线架,包括基座、旋转挡臂和旋转定位结构,所述基座与旋转挡臂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其中,旋转挡臂通过旋转定位结构而实现旋转角度的定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座和旋转挡臂之间可实现90°至180°间的位置关系变化。

进一步的是,包括基座连接端面和旋转挡臂连接端面,所述基座连接端面和旋转挡臂连接端面均为45°斜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旋转定位结构由弹性连接件、设置于基座连接端面的球面凹坑以及设置于旋转挡臂连接端面的球面凸点构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弹性连接件由设置于旋转挡臂连接端面的连接柱、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柱和基座连接端面的连接螺钉以及套接于连接螺钉上的弹簧构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座上靠近基座连接端面处设置凹槽结构,所述连接螺钉和弹簧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球面凹坑以及球面凸点之间为一一匹配。

进一步的是,所述球面凹坑和球面凸点绕连接柱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座的自由端设置有折弯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折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钉过孔和至少一个矩形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将走线架固定到设备挂耳上后,无需再像之前结构那样的多次拆卸和安装,就可以实现走线架的灵活使用,大幅度的简化了装配走线架的操着流程。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构思的巧妙,让基座与旋转挡臂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在固定好基座后,旋转挡臂即可根据实际的走线需要而灵活的转动,而在转动到需要位置后,由于旋转定位结构的定位效果,又可以随即让旋转挡臂在需要的位置实现定位,整个结构使用起来也十分的顺畅和有效。此外,由于旋转挡臂的旋转特点,也增大了穿线空间,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需要固定的所有线路整理好后,推入旋转挡臂内一次性固定好即可,无需一根一根的整理,大大节约了布线时间。同时,可以让每个走线架对应一个槽位,从而使得该走线架可以满足不同槽位设备的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精简、巧妙,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可以作为通用件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走线架种类,同时节约开发多种走线架的设计费用和模具费用。最后,由于在实际使用时是对应每个槽位独立安装,因此可以实现走线架的按需安装,对空槽位或没有出线的槽位可以不安装,从而节约走线架的使用量,降低产品成本。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通信机架式设备走线的线路整理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连体走线架示意图。

图2是公告号为CN201957188U的专利所提供的单体走线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架可旋转挡臂旋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架安装到设备挂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走线架在固定线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基座1、圆孔11、螺钉过孔12、矩形定位柱13、基座连接端面14、球面凹坑141、凹槽结构15、旋转挡臂2、旋转挡臂连接端面21、球面凸点211、连接柱22、螺钉孔221、连接螺钉3、弹簧4、设备挂耳5、螺钉安装孔51、矩形定位孔52、设备挂耳安装螺钉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3至图8所示的可旋转走线架,包括基座1、旋转挡臂2和旋转定位结构,所述基座1与旋转挡臂2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其中,旋转挡臂2通过旋转定位结构而实现旋转角度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比现有走线架操作更为方便快捷的设备,在实际使用时,无需借助额外工具进行紧固,且旋转挡臂2可以在基座1上进行360度旋转以及准确的定位,从而快速、方便的对大量线缆进行整理,降低产品成本。其中的旋转定位结构,让旋转挡臂2在绕基座1旋转时,一旦到达了一定的角度,即可被定位住,从而为走线架在实际使用时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结构的保障。

结合实际的使用需要,为了实际的使用方便,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所述基座1和旋转挡臂2之间为相互垂直的布置结构,为了保证实际使用的需要,一般要求所述基座1和旋转挡臂2之间可实现90°至180°间的位置关系变化。如图3所示的,此时旋转挡臂2的内表面与基座1底部垂直时,是距离设备挂耳5最近的,而旋转后的其余角度都是远离挂耳5的,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对靠近走线架附近线缆折弯半径要求,在不增加走线架的基座1长度的情况下满足线缆的走线要求。基于上述的设计构思,进一步的,还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包括基座连接端面14和旋转挡臂连接端面21,所述基座连接端面14和旋转挡臂连接端面21均为45°斜面。如图3和图5所示的,45°斜面是的基座连接端面14和旋转挡臂连接端面21,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效果,也是实际使用时的最为理想的方案。

作为整个走线架的核心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对旋转定位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结构精简设计,其方案是:所述旋转定位结构由弹性连接件、设置于基座连接端面14的球面凹坑141以及设置于旋转挡臂连接端面21的球面凸点211构成。如图4和图5所示的,首先,通过弹性连接件将基座1与旋转挡臂2连接在一起,并且,彼此之间还存在有一定的弹性。与此同时,球面凸点211与球面凹坑141刚好互相补偿,从而实现定位。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球面凸点211与球面凹坑141以及弹性连接件的作用,旋转挡臂2被稳定的固定于基座1上。当需要转动旋转挡臂2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挡臂2上的球面凸点211克服了弹性连接件的弹力直至被旋转滑出球面凹坑141,此时,旋转挡臂2处于转动状态。而当旋转挡臂2到达所需要的转动角度附近时,会有球面凸点211再次转动进入新位置附近的球面凹坑141内,并且在弹性连接件作用下实现定位,此时,若使用者松开施加外力的手,则旋转挡臂2会在新的角度上再次实现稳定的状态。这样的结构设计,带来了上述的使用时的便捷,这样的结构设计也大幅度的提高了使用的便捷程度。一般的,优选所述球面凹坑141以及球面凸点211之间为一一匹配,从而获得更为稳定的转动和定位稳定性。

对于上述的弹性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也对其进行了精简而适用的结构设计,其方案是这样的:所述弹性连接件由设置于旋转挡臂连接端面21的连接柱22、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柱22和基座连接端面14的连接螺钉3以及套接于连接螺钉3上的弹簧4构成。如图4和图5所示的,通过连接螺钉3连接基座1和旋转挡臂2,弹簧4提供弹力从而在球面凹坑141与球面凸点211匹配时提供稳定的弹力从而定位。这样的结构设计的优点就是:不仅可以稳定可靠的保证走线架的功能,还大幅度的降低了走线架的制作成本、后期维护成本和拆装难度,让本实用新型更具有使用的灵活性和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上述的结构,为了更进一步的充分利用空间,从而降低实际使用时对走线的干扰,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所述基座1上靠近基座连接端面14处设置凹槽结构15,所述连接螺钉3和弹簧4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15内。如图3所示,连接螺钉3和弹簧4由于有凹槽结构15,可以很好的隐藏起来并节省了空间,为走线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操作空间。

为了转动时的顺畅,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所述球面凹坑141和球面凸点211绕连接柱22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如图4和图5所示,均匀分布的球面凹坑141和球面凸点211是结合了旋转挡臂2转动的特点,从而保证转动角度的均匀性,以及转动操作时的稳定性。

另外,为了让走线架更为便利的安装到设备挂耳5上,可以选择在所述基座1的自由端设置折弯部。结合实际的使用,优选在所述折弯部上设置至少一个螺钉过孔12和至少一个矩形定位柱13。如图3和7所示,螺钉过孔12以及螺钉安装孔51在实际使用时是与设备挂耳安装螺钉6配合,矩形定位孔52与矩形定位孔52互相匹配实现定位以及结构的稳定。

由于对结构设计的创造性改进,让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了可随实际需要而灵活调节旋转挡臂2,从而方便走线的功能,而且在转动新的角度后,旋转挡臂2还可以随即实现定位,从而真正实现走线的实际需要,保证了高效、便捷的对众多线缆进行整理的顺利进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