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0341阅读:1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根据太阳倾角的不同灵活调节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屋顶光伏安装工程中,习惯使用固定倾角支架系统,按照年辐射量最大的角度,配置固定倾角的光伏支架。但在北方地区,由于每年各月的太阳倾角相差很大,固定倾角无法最高效的利用光照。例如:夏天太阳所处纬度较高,应当使支架的倾角降低;冬天太阳所处纬度较低,应当增加支架倾角。因此,传统的支架系统的固定倾角,造成太阳能电池板对阳光的接收能力较差,系统效率较低。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光伏支架,前立柱和后立柱均通过转轴与光伏面板支撑梁之间建立连接;可以通过连接件调整前立柱与后立柱的高度差来改变光伏面板支撑梁倾斜角度的;但是这种结构光伏支架角度调整范围受限,不够灵活;同时前立柱和后立柱均通过转轴与光伏面板支撑梁之间建立连接,结构不够简单,组装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包括两前立柱、两后立柱、设于两前立柱之间的主梁、设于两后立柱之间的主梁、设于两主梁之间的用于固定光伏面板组件的若干次梁;所述前立柱与主梁之间、后立柱与主梁之间均通过套筒连接,所述主梁与次梁之间通过压码可转动连接;所述套筒一端可调节套设在前立柱或后立柱上,另一端与主梁连接,所述前立柱与后立柱两侧沿轴向设有通长槽,所述套筒上设有装配孔,通长槽与装配孔通过连接件可调节连接;所述主梁上方沿轴向设有通长槽,所述次梁两侧沿轴向上设有挂槽,所述压码分为固定部和设有长槽孔的转动部,所述固定部通过挂槽与次梁连接,所述转动部的长槽孔通过连接件与主梁上的通长槽可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通长槽截面为“凸”型,所述连接件为与通长槽相适配的T型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梁上表面为弧面,所述转动部位于主梁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套筒内设有与主梁连接的U型件,所述U型件上设有与套筒上的装配孔连接的配合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配合槽与通长槽方向上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前立柱与后立柱上的通长槽有两条,所述U型件上的配合槽有两条,所述套筒上设有两排与通长槽和配合槽向适配的装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前立柱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套筒高度小于后立柱与主梁之间的连接套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当需要调整光伏面板的倾斜角度以适应光照倾角的变化时,只需要将前立柱与套筒或后立柱与套筒之间的连接件松动,调整前立柱和后立柱套接在套筒内的高度,即可整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高度差,使倾斜角度调整到需要的大小,然后使压码在主梁上转动,即可调整次梁的倾斜角度,进而调整光伏面板组件的倾斜角度;不需要将前立柱或后立柱从套筒内取出,不需要借助外力主梁进行支撑,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由于通长槽是连续的,所以前立柱与后立柱的高度差是可以随意连续的调整,这样可以使倾斜角度的调整范围更大,精确度更高。

3、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由于压码通过转动部的长槽孔与主梁上的通长槽连接,在调整倾斜角度的过程中,转动部沿主梁上表面转动,进而带动次梁发生转动,使光伏面板组件被调整到相应的倾斜角度;压码连接相对于轴连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为前立柱和后立柱各移去套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压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次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U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立柱、2.后立柱、3.主梁、4.次梁、41.挂槽、5.套筒、51.装配孔、6.压码、61.固定部、62.转动部、621.长槽孔、7.通长槽、8.U型件、81.配合槽

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实现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调光伏面板倾斜角度的光伏支架,包括两前立柱1、两后立柱2、设于两前立柱1之间的主梁3、设于两后立柱2之间的主梁3、设于两主梁3之间的用于固定光伏面板组件的若干次梁4;所述前立柱1与主梁3之间、后立柱2与主梁3之间均通过套筒5连接,所述主梁3与次梁4之间通过压码6可转动连接;所述套筒5一端可调节套设在前立柱1或后立柱2上,另一端与主梁3连接,所述前立柱1与后立柱2两侧沿轴向设有通长槽7,所述套筒5上设有装配孔51,通长槽7与装配孔51通过连接件可调节连接;所述主梁3上方沿轴向设有通长槽7,所述次梁4两侧沿轴向上设有挂槽41,所述压码6分为固定部61和设有长槽孔621的转动部62,所述固定部61通过挂槽41与次梁4连接,所述转动部62的长槽孔621通过连接件与主梁3上的通长槽7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通长槽7截面为“凸”型,所述连接件为与通长槽7相适配的T型螺钉,可以使主梁3与压码6的连接更牢固。

优选地,套筒5内设有与主梁3连接的U型件8,可以对主梁3起到支撑作用,增强套筒5的强度;U型件8上设有与套筒5上的装配孔51连接的配合槽81,所述配合槽81与通长槽7方向上相互垂直,连接件与通长槽7的连接属于搭接,连接方式简单、牢固。

优选地,前立柱1与后立柱2上的通长槽7有两条,所述U型件8上的配合槽81有两条,所述套筒5上设有两排与通长槽7和配合槽81向适配的装配孔51;可以使连接关系更稳定。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前立柱1与主梁3之间的连接套筒5高度小于后立柱2与主梁3之间的连接套筒5,可以节省材料,同时使角度可调整的范围更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