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3636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同步电动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驱动电机其定子或转子采用整圆冲制,即通过高冲模具将定子或转子一次冲压成形,转子的材料与定子的材料一致,以保证材料的利用率。但是,这种方法会产生较多的废料,造成硅钢材料浪费,并且,绕组的缠绕麻烦,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绕组的端部铜线较多,而端部的铜线无法产生有效的电磁转矩,故造成铜线浪费;此外,为了嵌线方便,定子的槽口都比较大,以至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从而使得电机的槽满率和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汽车驱动电机存在槽满率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包括有外壳、转子以及定子;该外壳具有一容置腔;该转子采用16槽结构,该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置腔内;该定子采用18个磁极,该定子固定在容置腔内,定子位于转子的外围,该定子包括多个定子块,该多个定子块周圆分布并首尾拼接,每一定子块的横截面均呈T形,其两侧均具有一用于收纳定子绕组的容置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子的两端分别凸出转子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的总厚度为d1,d1为90mm到110mm之间,定子的总厚度为d2,d2为92mm到112mm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由多个转子冲片层压而成,该转子的两端中心位置贯穿形成有一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子块由多个定子冲片层压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子块的外端一侧凹设有轭部,该定子块的外端另一侧凸设有与轭部相适配的齿部,每一定子块的齿部均与其相邻之定子块的轭部彼此对插拼接,每一定子块的轭部均与其相邻之定子块的齿部彼此对插拼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定子分成多个以圆周分布并且首尾拼接的定子块,每一定子块均可绕线后再拼接在一起,这样大大加快了绕线速度,便于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电机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电机的槽满率和效率得到提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定子块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径向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轴向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 11、容置腔

20、转子 201、通槽

202、通孔 21、转子冲片

30、定子 301、容置槽

302、轭部 303、齿部

31、定子块 32、定子冲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转子20以及定子30。

该外壳10的上下两端贯穿形成有容置腔11,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腔11的横截面为圆形。

该转子20采用16槽结构,该转子20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置腔11内,该转子20由多个转子冲片21层压而成,该转子20的总厚度为d1,d1为90mm到110mm之间,该转子20上具有16个通槽201,16个通槽201周圆均匀分布,该16个通槽201用于收纳转子绕组(图中未示),该转子20的两端中心位置贯穿形成有一通孔202,该通孔202用于安装转轴(图中未示)。

该定子30采用18个磁极,该定子30固定在容置腔11内,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外围,该定子30包括多个定子块31,该多个定子块31周圆分布并首尾拼接,每一定子块31的横截面均呈T形,其两侧均具有一用于收纳定子绕组的容置槽301,定子块31的外端一侧凹设有轭部302,该定子块31的外端另一侧凸设有与轭部302相适配的齿部303,每一定子块31的齿部303均与其相邻之定子块31的轭部302彼此对插拼接,每一定子块31的轭部302均与其相邻之定子块31的齿部303彼此对插拼接;以及,该每一定子块31均由多个定子冲片32层压而成;并且,定子30的两端分别凸出转子20的两端,定子30的总厚度为d2,d2为92mm到112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将定子分成多个以圆周分布并且首尾拼接的定子块,每一定子块均可绕线后再拼接在一起,这样大大加快了绕线速度,便于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电机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电机的槽满率和效率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