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设备断相光电保护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759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断相保护控制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化设备断相光电保护控制器。



背景技术:

自动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断相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断相故障会影响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效率,当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继电器的触头处于常闭状态。当发生断相故障时,光敏晶体管的阻值变大,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继电器动作,电动机的三相电源被切断并作出故障提示报警,因此可以设法通过利用74LS00对自动化设备断相进行保护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化设备断相光电保护控制器,按下起动按钮,电动机正常运转。发光二极管发光,与非门电路输出端为低电位,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不动作,触头为常闭状态。当有某相断电时,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晶体管导通,继电器动作,电动机的三相电源被接触器切断。采用三相电源变压器供电。无论电网供电正常还是缺一相电,始终有较稳定的5V直流电压为保护电路提供电源,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自动化设备断相光电保护控制器,包括刀开关QS、熔断器FU、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第九电阻器R9、三极管VT、第一发光二极管VL1、第二发光二极管VL2、第三发光二极管VL3、第一光敏三极管VTL1、第二光敏三极管VTL2、第三光敏三极管VTL3、第一集成电路A1、第二集成电路A2、第三集成电路A3、第四集成电路A4、第五集成电路A5、整流桥UR、变压器T、第一按钮SP、第二按钮ST、继电器K、接触器KM和电机M,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开关QS、熔断器FU通过接触器KM与电机M相连,所述整流桥UR与变压器T相连,所述接触器KM线圈与第一按钮SP和第二按钮ST串联,所述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与第四集成电路A4相连,所述第一电阻器R1与第一发光二极管VL1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与第二发光二极管VL2串联,所述第三电阻R3与第三发光二极管VL3串联,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VTL1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A1、第四电阻器R4相连,所述第二光敏三极管VTL2分别与第二集成电路A2、第五电阻器R5相连,所述第三光敏三极管VTL3分别与第三集成电路A3、第六电阻器R6相连,所述第一集成电路A1与第七电阻器R7、第九电阻器R9相连,所述第二集成电路A2与第七电阻器R7、第九电阻器R9相连,所述第三集成电路A3与第七电阻器R7、第九电阻器R9相连,所述第五集成电路A5为总控电路,所述第一集成电路A1、第二集成电路A2、第三集成电路A3与第五集成电路A5相连,所述第五集成电路A5通过第八电阻器R8与三极管VT相连,所述三极管VT与继电器K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集成电路A1、第二集成电路A2、第三集成电路A3为电压放大器电路,所述第四集成电路A4为7805型号电路,本申请可以采用以上型号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当有某相断电时,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晶体管导通,继电器动作,电动机的三相电源被接触器切断。采用三相电源变压器供电。无论电网供电正常还是缺一相电,始终有较稳定的5V直流电压为保护电路提供电源,从而实现对自动化设备断相光电保护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化设备断相光电保护控制器,按下起动按钮,电动机正常运转。发光二极管发光,与非门电路输出端为低电位,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不动作,触头为常闭状态。当有某相断电时,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晶体管导通,继电器动作,电动机的三相电源被接触器切断。采用三相电源变压器供电。无论电网供电正常还是缺一相电,始终有较稳定的5V直流电压为保护电路提供电源。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化设备断相光电保护控制器,包括刀开关QS、熔断器FU、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第九电阻器R9、三极管VT、第一发光二极管VL1、第二发光二极管VL2、第三发光二极管VL3、第一光敏三极管VTL1、第二光敏三极管VTL2、第三光敏三极管VTL3、第一集成电路A1、第二集成电路A2、第三集成电路A3、第四集成电路A4、第五集成电路A5、整流桥UR、变压器T、第一按钮SP、第二按钮ST、继电器K、接触器KM和电机M,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开关QS、熔断器FU通过接触器KM与电机M相连,所述整流桥UR与变压器T相连,所述接触器KM线圈与第一按钮SP和第二按钮ST串联,所述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与第四集成电路A4相连,所述第一电阻器R1与第一发光二极管VL1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与第二发光二极管VL2串联,所述第三电阻R3与第三发光二极管VL3串联,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VTL1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A1、第四电阻器R4相连,所述第二光敏三极管VTL2分别与第二集成电路A2、第五电阻器R5相连,所述第三光敏三极管VTL3分别与第三集成电路A3、第六电阻器R6相连,所述第一集成电路A1与第七电阻器R7、第九电阻器R9相连,所述第二集成电路A2与第七电阻器R7、第九电阻器R9相连,所述第三集成电路A3与第七电阻器R7、第九电阻器R9相连,所述第一集成电路A1、第二集成电路A2、第三集成电路A3与第五集成电路A5相连,所述第五集成电路A5通过第八电阻器R8与三极管VT相连,所述三极管VT与继电器K相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