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撑与斜梁预装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376阅读:1816来源:国知局
斜撑与斜梁预装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支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斜撑与斜梁预装连接件以及应用此连接件的斜撑与斜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能源的消耗和日益枯竭,太阳能必将成为新型能源的一种得到广泛利用。太阳能发电结构主要包括太阳能支架和太阳能光伏板,在安装时,需要将太阳能光伏板稳定安装在太阳能支架上,从而使其能够长时间使用,并且具有抵抗如大风等自然冲击的能力,因此,太阳能支架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的使用寿命。

而斜撑与斜梁的连接结构对太阳能支架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安装时必须注重两者的连接关系。现有技术,斜梁和斜撑需要通过连接件在现场进行安装以及各种调试,特别是斜撑与斜梁连接件在安装时,还需要设置其他的固定部件,使安装繁琐并提高了安装成本,不仅安装不方便,且造成工期拖长,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斜撑与斜梁预装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斜梁和斜撑连接工作繁琐,调试不方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斜撑与斜梁预装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滑动部、中间板和插入部,所述连接部上端设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上端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中部设有插入部,所述连接部、滑动部、中间板和插入部一体成型;

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板、增厚板和第一螺孔,两个所述滑动板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板宽度两侧,所述滑动板与中间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上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增厚板,所述增厚板外端与所述滑动板外壁齐平,所述增厚板内端高于所述滑动板,每一所述增厚板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

所述插入部沿所述中间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端中部。

优选的,所述插入部包括插入板和防脱板,所述插入板下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板,所述插入板上端垂直固定连接防脱板下端中部,所述防脱板顶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螺孔高度,所述防脱板宽度大于斜梁下端开口宽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板和第二螺孔,两个所述连接板垂直固定设于所述中间板下端,两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螺孔,所述连接板外缘为弧形外缘。

优选的,两所述连接板对称设置,且均设于所述中间板宽度三分之一处。

斜撑与斜梁连接结构,包括斜撑、斜梁和如上所述的斜撑与斜梁预装连接件,所述斜撑端部通过在所述第二螺孔内设置的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滑动部套设在斜梁两侧壁外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入部滑动插设入所述斜梁内腔,所述滑动部通过在所述第一螺孔内设置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斜梁。

优选的,所述斜梁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供所述增厚板滑动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一螺孔与穿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滑动部上设置的增厚板以及插入部上设置的防脱板,能够使此连接件滑动设置到斜梁上,不会发生脱出掉落,并在合适位置时,通过在增厚板的第一螺孔内设置螺栓,即将此连接件固定在斜梁上;而在需要调节此连接件的位置时,也只需要将第一螺孔内螺栓拆卸,并使滑动部在斜梁上滑动到指定位置后,再次在第一螺孔和穿孔内设置螺栓即可实现固定,使其方便安装和固定,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而且在工厂中,即可通过预装连接件实现对斜撑和斜梁的预装连接,减少施工现场的安装步骤,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斜撑和斜梁预装连接效果好,方便连接位置的调节,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撑与斜梁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斜撑与斜梁连接内部局部剖视图;

图中:1连接部;101连接板;102第二螺孔;2滑动部;201滑动板;202增厚板;203第一螺孔;3中间板;4插入部;401插入板;402防脱板;5斜撑;6斜梁;601滑槽;602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斜撑5与斜梁6预装连接件,包括连接部1、滑动部2、中间板3和插入部4,所述连接部1上端设有中间板3,所述中间板3上端设有滑动部2,所述滑动部2中部设有插入部4,即中间板3将滑动部2和连接部1进行分开,并为插入部4提供了支撑点,所述连接部1、滑动部2、中间板3和插入部4一体成型,使得此连接件的机械强度更高;滑动部2是与斜梁6连接的部件,具体的,所述滑动部2包括滑动板201、增厚板202和第一螺孔203,两个所述滑动板201对称设于所述中间板3宽度两侧,所述滑动板201与中间板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201上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增厚板202,所述增厚板202外端与所述滑动板201外壁齐平,所述增厚板202内端高于所述滑动板201,每一所述增厚板202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203;所述插入部4沿所述中间板3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入部4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板3上端中部。具体安装时,是将斜梁6下部设于两滑动板201之间的,而将插入部4滑动设置在斜梁6内腔中,滑动部2沿斜梁6长度方向滑动到合适位置后,则通过在增厚板202的第一螺孔203内设置螺栓,实现滑动部2与斜梁6的固定连接;连接部1与斜撑5端板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斜梁6与斜撑5的连接。

对于插入部4的具体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插入部4包括插入板401和防脱板402,所述插入板401下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板3,所述插入板401上端垂直固定连接防脱板402下端中部,所述防脱板402顶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螺孔203高度,从而方便将螺栓设置在第一螺孔203内,而不会对螺栓设置造成影响,所述防脱板402宽度大于斜梁6下端开口宽度,因此,在使用时,插入部4从斜梁6端部滑入到其内腔中,防脱板402起到阻挡作用,能够防止插入部4从斜梁6内腔中脱出,保证了此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1包括连接板101和第二螺孔102,两个所述连接板101垂直固定设于所述中间板3下端,两所述连接板101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螺孔102,所述连接板101外缘为弧形外缘。由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斜撑5端部板厚度较低,更进一步的,两所述连接板101对称设置,且均设于所述中间板3宽度三分之一处,使两连接板101之间距离为中间板3宽度的三分之一,从而方便斜撑5端部板插设到两连接板101之间空隙,并在连接时,在第二螺孔102和斜撑5端部板之间设置螺栓,实现铰接,由于两连接板101之间距离略大于斜撑5端部板,从而使铰接更加稳定,减少晃动。

如图4和5,应用上述斜撑5与斜梁6预装连接件设置的斜撑5与斜梁6连接结构,包括斜撑5、斜梁6和如上所述的斜撑5与斜梁6预装连接件,所述斜撑5端部通过在所述第二螺孔102内设置的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部1,所述滑动部2套设在斜梁6两侧壁外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入部4滑动插设入所述斜梁6内腔,所述滑动部2通过在所述第一螺孔203内设置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斜梁6。因此,上述斜撑5与斜梁6能够在工厂阶段即可实现预装,降低在现场安装繁琐和调试耗时,提高了使用的方向性。即使在现场需要调试时,此斜撑5与斜梁6的预装连接件也能在斜梁6上相对滑动,而不会从斜梁6掉落,从而保证调整时的操作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更进一步的,所述斜梁6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供所述增厚板202滑动设置的滑槽601,所述滑槽601内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穿孔602,所述第一螺孔203与穿孔602相对应。增厚板202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滑动部2与斜梁6连接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可将增厚板202与斜梁6两侧形成的滑槽601相对应,方便将滑动部2滑动设置在斜梁6上。

通过滑动部2上设置的增厚板202以及插入部4上设置的防脱板402,能够使此连接件滑动设置到斜梁6上,不会发生脱出掉落,并在合适位置时,通过在增厚板202的第一螺孔203内设置螺栓,即将此连接件固定在斜梁6上;而在需要调节此连接件的位置时,也只需要将第一螺孔203内螺栓拆卸,并使滑动部2在斜梁6上滑动到指定位置后,再次在第一螺孔203和穿孔602内设置螺栓即可实现固定,使其方便安装和固定,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而且在工厂中,即可通过预装连接件实现对斜撑和斜梁的预装连接,减少施工现场的安装步骤,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斜撑和斜梁预装连接效果好,方便连接位置的调节,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