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5520发布日期:2018-06-08 19:3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属于去湿降温装置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户外电力柜、配电柜等这些用于满足各类电器元件进行安装的柜具也得到充足发展,但电力柜在安装完成之后都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与检查,这是为了防止电力柜内部电器元件因老化或短路而引发意外情况,避免公共财产的造成损失,由于电力柜内部的电器元件在长时间的工作运行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夏天,由于电力柜内部的空间的狭小,不仅不利于施工人员对电力柜内部进行维修与处理,也让电力柜内部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到空气中,很容易使电力柜内部的电器元件因高温而出现损坏,或电路连接线因高温而出现短路,大大的增加常规电力柜的使用危害,而且电力柜在温度在3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则会让电力柜内部潮湿水分出现凝露现象,凝露则会造成电力设备接线端子出现腐蚀、短路的现象,造成不应有的停电事故和损失。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电力柜内部进行去湿降温工作的过程中,虽然有效的对电力柜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但是在将装置与电力柜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时,需要采用传统的螺丝固定的方法,不仅安装麻烦,且一旦出现问题,则又需将其拆下进行维修,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实用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电力柜内部进行去湿降温工作的过程中,虽然有效的对电力柜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但是在将装置与电力柜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时,需要采用传统的螺丝固定的方法,不仅安装麻烦,且一旦出现问题,则又需将其拆下进行维修,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实用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其结构包括去湿降温装置主体、转动固定轴、防护外框架、除湿扇叶、接线端子、电磁铁固定装置、电源线、散热栅、支撑连接架,所述转动固定轴固定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防护外框架均匀等距分布于转动固定轴的外侧,所述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除湿扇叶均匀等距分布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内,所述除湿扇叶的前端表面与转动固定轴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通过电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右表面靠上处,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后端表面靠上处,所述电源线通过电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后端表面靠下处,所述散热栅嵌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右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支撑连接架垂直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下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由外壳体、线圈、内极掌、接线盒、后部固定连接板、吊耳、连接螺栓组成,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线圈固定连接于外壳体的内部空腔靠左处,所述内极掌垂直贯穿于外壳体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接线盒固定连接于外壳体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后部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外壳体的后端表面,所述吊耳垂直连接于外壳体的上端表面靠右处,所述连接螺栓啮合连接于后部固定连接板的前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前端表面通过电连接有工作状态显示灯,所述防护外框架的外侧表面四顶角处均匀等距排列有加固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栅设置有三处,它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右端表面中间处。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状态显示灯的数量为三个,它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前端表面靠上处,且它们两两之间通过电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通过后部固定连接板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的后端表面相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的方案,通过设有电磁铁固定装置,在对电力柜内部进行去湿降温工作的过程中,在将装置与电力柜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时,无需采用传统的螺丝固定的方法,而是只需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与电力柜进行固定连接,不仅安装方便,且易维护与清洁,给使用者的日常使用提供方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固定装置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固定装置的后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转动固定轴-2、防护外框架-3、除湿扇叶-4、接线端子-5、电磁铁固定装置-6、电源线-7、散热栅-8、支撑连接架-9、外壳体-601、线圈-602、内极掌-603、接线盒-604、后部固定连接板-605、吊耳-606、连接螺栓-607、工作状态显示灯-101、加固螺栓-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柜去湿降温装置,其结构包括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转动固定轴2、防护外框架3、除湿扇叶4、接线端子5、电磁铁固定装置6、电源线7、散热栅8、支撑连接架9,所述转动固定轴2固定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防护外框架3均匀等距分布于转动固定轴2的外侧,所述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 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除湿扇叶4均匀等距分布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内,所述除湿扇叶4的前端表面与转动固定轴2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5通过电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右表面靠上处,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6固定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后端表面靠上处,所述电源线7通过电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后端表面靠下处,所述散热栅8嵌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右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支撑连接架9 垂直连接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下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6由外壳体601、线圈602、内极掌603、接线盒604、后部固定连接板605、吊耳606、连接螺栓607组成,所述外壳体601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线圈602固定连接于外壳体601的内部空腔靠左处,所述内极掌603垂直贯穿于外壳体601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接线盒604固定连接于外壳体601的上端表面中间处,所述后部固定连接板605固定连接于外壳体601的后端表面,所述吊耳606垂直连接于外壳体601的上端表面靠右处,所述连接螺栓607啮合连接于后部固定连接板605的前端表面,所述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前端表面通过电连接有工作状态显示灯101,所述防护外框架3的外侧表面四顶角处均匀等距排列有加固螺栓102,所述散热栅8设置有三处,它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右端表面中间处,所述工作状态显示灯101的数量为三个,它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前端表面靠上处,且它们两两之间通过电相连接,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6通过后部固定连接板605 与去湿降温装置主体1的后端表面相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电磁铁固定装置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就随之消失。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由于它的发明也使发电机的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后端表面通过电磁铁固定装置与电力柜的相应位置进行连接,将设备的连接线接入电源,将待连接的导线与设备的接线端子相连接,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对电力柜内部进行去湿降温工作的过程中,虽然有效的对电力柜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但是在将装置与电力柜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时,需要采用传统的螺丝固定的方法,不仅安装麻烦,且一旦出现问题,则又需将其拆下进行维修,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实用性能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电磁铁固定装置,在对电力柜内部进行去湿降温工作的过程中,在将装置与电力柜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时,无需采用传统的螺丝固定的方法,而是只需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与电力柜进行固定连接,不仅安装方便,且易维护与清洁,给使用者的日常使用提供方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