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0517发布日期:2018-06-23 01:2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或高层设备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高层设计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在雷雨天受到雷击的概率也相应的提高了,现有的避雷装置多采用焊接或螺钉固定在顶部,避雷装置长时间暴露在外界会发生腐蚀的情况,腐蚀的情况较严重避雷装置往往会发生倾倒,倾倒后的避雷装置无法进行避雷,从有一定的危险,且避雷装置在较高的位置,若发生倾倒不易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雷装置,包括底板、固定板、连接筒、避雷杆,所述避雷杆与连接筒连接,且避雷杆能沿连接筒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连接筒上设有固定避雷杆的锁紧螺杆,所述连接筒焊接在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螺钉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为中空设计,底板上开设有进料口,出料口位于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贯穿底板的圆孔,警示器安装在圆孔内,所述警示器包括第一警示杆、第二警示杆、第三警示杆、底盖,第三警示杆焊接在底盖上,第二警示杆安装在第三警示杆内,第一警示杆安装在第二警示杆内,底盖上焊接有弹簧,套筒套设在弹簧外,套筒的顶部设有支架连接的第一滑轮,第一拉绳穿过第一滑轮一端与底盖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警示杆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警示杆的内顶部设有支架连接的第二滑轮,第二拉绳穿过第二滑轮一端与底盖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警示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及固定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及出料口均设有橡胶塞堵,通过进料口向底板内注入沙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警示杆、第二警示杆、第三警示杆上均涂抹由荧光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中空设计的底板能根据环境的情况,通过进料口向其中注入沙子,从而提高了避雷装置的稳定性;连接筒的设计能改变避雷杆的高度;若避雷装置的固定板因风力或腐蚀发生倾倒时,警示器内的弹簧带动套筒向上移动,套筒上的第一拉绳带动第二警示杆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拉绳带动第三警示杆向上移动,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的设计能在弹簧移动很小的距离,使第二警示杆、第三警示杆得到较大的移动距离,三个警示杆在弹出后能及时提醒人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避雷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避雷装置的底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避雷装置的警示器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避雷装置的警示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避雷装置的警示器打开示意图。

图中:1、避雷杆,2、连接筒,3、固定板,4、进料口,5、底板,6、锁紧螺杆,7、圆孔,8、警示器,9、第一警示杆,10、第二警示杆,11、第三警示杆,12、底盖,13、第一拉绳,14、第一滑轮,15、第二滑轮,16、第二拉绳,17、弹簧,18、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5所示,一种避雷装置,包括底板5、固定板3、连接筒2、避雷杆1,所述避雷杆1与连接筒2连接,且避雷杆1能沿连接筒2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连接筒2上设有固定避雷杆1的锁紧螺杆6,所述连接筒2焊接在固定板3上,固定板3通过螺钉安装在底板5上,底板及固定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底板5为中空设计,底板5上开设有进料口4,出料口位于底板5的底部,进料口及出料口均设有橡胶塞堵,通过进料口向底板内注入沙子,所述底板5上开设有贯穿底板5的圆孔7,警示器8安装在圆孔7内,所述警示器8包括第一警示杆9、第二警示杆10、第三警示杆11、底盖12,第三警示杆11焊接在底盖12上,第二警示杆10安装在第三警示杆11内,第一警示杆9安装在第二警示杆10内,底盖12上焊接有弹簧17,套筒18套设在弹簧17外,套筒18的顶部设有支架连接的第一滑轮14第一拉绳13穿过第一滑轮14一端与底盖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警示杆1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警示杆10的内顶部设有支架连接的第二滑轮15,第二拉绳16穿过第二滑轮15一端与底盖12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警示杆9连接,第一警示杆、第二警示杆、第三警示杆上均涂抹由荧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先将底板5放置在适宜的位置,用膨胀螺钉将底板5固定,若放置的环境不允许用膨胀螺钉,通过进料口4向底板5内注入沙子,利用螺钉将固定板3固定在底板5上,固定板3将底板5的圆孔7覆盖,若避雷装置的固定板3因风力或腐蚀发生倾倒时,警示器8内的弹簧17带动套筒18向上移动,套筒18上第一滑轮14上的第一拉绳13带动第二警示杆10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拉绳16带动第三警示杆9向上移动,第一滑轮14与第二滑轮15的设计能在弹簧17移动很小的距离,使第二警示杆10、第三警示杆9得到较大的移动距离。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