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PPT组串逆变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8751发布日期:2018-07-13 19:5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的逆变电路。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一般采用多串光伏组件,一般安装在屋顶,然后通过逆变电路实现转换。很多时候,由于屋顶的设备过多,安装区域内不同时间段会出现阴影,这会造成直流功率失配。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组串逆变电路,有效减少了由于阴影造成的直流功率失配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MPPT组串逆变电路,外接多串光伏组件,包括与各所述光伏组件一一对应的直流开关、直流浪涌保护器、第一EMI(电磁干扰度)滤波器、与各所述直流开关一一对应的MPPT电路、DC/AC(直流/交流)转换电路、LC滤波器(无源滤波器)、第二EMI滤波器和交流浪涌保护器,其中,

每串所述光伏组件连接对应的所述直流开关;

每个所述直流开关通过所述第一EMI滤波器连接对应的所述MPPT电路;

所述直流浪涌保护器连接每个所述直流开关和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相接端;

各所述MPPT电路连接所述DC/A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DC/A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LC滤波器连接所述第二EMI滤波器;

所述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交流浪涌保护器。

进一步的,所述DC/AC转换电路包括依次串接的多谐振荡电路、积分电路、倒相放大电路和变压器,其中,所述多谐振荡电路连接各所述MPPT电路,所述变压器连接所述LC滤波器。

进一步的,所述LC滤波器和所述第二EMI滤波器之间连接有输出隔离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MPPT技术,尽可能地提高阵列的发电功率,有效减少了由于阴影造成的直流功率失配问题。同时,通过配置合适的保护装置,起到有效的保护。另外,通过设计DC/AC转换电路,具有低成本、易维护和高效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MPPT组串逆变电路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DC/AC转换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DC/AC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MPPT组串逆变电路,外接多串光伏组件(图中未示),包括与各光伏组件一一对应的直流开关1、直流浪涌保护器2、第一EMI滤波器3、与各所述直流开关1一一对应的MPPT电路4、DC/AC转换电路5、LC滤波器6、第二EMI滤波器7和交流浪涌保护器8。

每串光伏组件连接对应的直流开关1;每个直流开关1通过第一EMI滤波器3连接对应的MPPT电路4;直流浪涌保护器2连接每个直流开关1和第一EMI滤波器3的相接端。

各MPPT电路4连接DC/AC转换电路5的输入端,DC/AC转换电路5的输出端通过LC滤波器6连接第二EMI滤波器7;第二EMI滤波器7的输出端连接交流浪涌保护器8。各光伏组件的直流电经第一EMI滤波器3滤波后,进入对应MPPT电路4,MPPT电路4实时侦测太阳能板的发电电压,并追踪最高电压电流值,使系统以最大功率输出。然后通过DC/AC转换电路5转为交流电,经过LC滤波器6和第二EMI滤波器7滤波后输出。LC滤波器6和第二EMI滤波器7之间连接有输出隔离继电器。其中,MPPT电路4选用型号为I-P-MSC-DC12V/24V/48V-系列。直流浪涌保护器2、第一EMI滤波器3、DC/AC转换电路5、LC滤波器6、第二EMI滤波器7和交流浪涌保护器8均选用市面常见且易于采购的产品实现。

为了使得本申请具有低成本、易维护和高效率的特点,设计DC/AC转换电路5。请参阅图2和图3,DC/AC转换电路5包括依次串接的多谐振荡电路51、积分电路52、倒相放大电路53和变压器54,其中,多谐振荡电路51连接各MPPT电路4,变压器54连接LC滤波器6。具体地,接入直流电后,由三极管V1-V2、电阻R1-R4、电容C1-C2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51得电起振,三极管V1-V2的集电极轮流输出正极性方波。经过电容C3和电阻R5、电容C4和电阻R6组成的积分电路52积分整形为准正弦波,再经三极管V3-V4倒相放大后分别激励三极管V5-V6,使三极管V7-V8轮流导通和截止,它们的集电极电流流经变压器54的初级绕组L1、L2在变压器的高压侧感应出约准正弦波高压输出。倒相放大电路53包括三极管V3-V8。另外,图3中,RP表示可调电阻,VD表示二极管,R7为电阻,L1-L5分别为变压器54的绕组。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